消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3-05 13:49陈琼张婷婷曹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西药原发性中药

陈琼,张婷婷,曹阳

青年女性原发性痛经较为常见,疼痛多表现为逐步或迅速加剧,历时数小时至2~3 d,呈痉挛性或钝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部分患者伴有腰背酸痛、小腹或肛门坠胀感、恶心呕吐、冷汗淋漓、腹泻、头痛及乏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晕厥。研究表明,约10%痛经患者在经期第1~3天因子宫痉挛疼痛而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在美国,痛经对工作的影响导致每年损失价值20亿元的生产效率[1]。在我国痛经女性占33.19%,其中青春期原发性痛经占75%[2],影响女性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血证论》所言:“女子胞中之血,每月一换,除旧生新,旧血即瘀血,此血不去,便阻化机”“反复疼痛,总不移动是瘀血”“病久入络”“久痛多瘀”“因虚致瘀”。古今各项资料均提示“瘀”的本质导致的“不通”是原发性痛经形成的关键,治疗用药以活血行气止痛为主[3]。本研究在“瘀血阻络,不通则痛”的思想下结合研究者多年临床经验,在经方失笑散的基础上组成消痛方,其遣方用药针对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而设,行血消瘀,通络止痛。研究显示,经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F2α(PGF2α)与原发性痛经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观察消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PGF2α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2组平均年龄、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选择标准 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以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和生活者;(2)西医诊断标准: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女性。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痛经的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2)同意参加临床试验观察,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配合按期随访者;(3)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镇静、止痛类或激素类药物。排除标准:(1)对中药过敏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理变化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或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卵巢囊肿、卵巢恶性肿瘤者,内生殖道结核结节病变而致的痛经者;(3)未按规定用药,或正在参加药物临床试验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4)因治疗引起严重不良事件出现者。

1.3 治疗方法 中药组口服消痛方:由五灵脂15 g、生蒲黄15 g、桃仁9 g、小茴香6 g、艾叶6 g、乌药12 g、蒲公英3 g组成,取原料核对无误后投入煎药锅,加水煎煮2次,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煮半小时,每次汲取出200 ml左右,将两煎混匀浓缩后制成1剂,早晚各200 ml温服。西药组口服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太极集团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3003;规格: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 mg,异丙安替比林150 mg,无水咖啡因50 mg)1片,痛经发作时服用,每天剂量不超过6片。2组均于月经前第7天开始用药,月经期停用,连用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比较2组临床疗效;(2)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3)治疗前后分别于经期第2~5天上午7:30-9:30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10 ml,离心后留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TNF-α、PGF2α水平。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制定的痛经程度评分表评价疗效。治愈:服药后积分恢复至0分,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有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者。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西药组的66.67%(χ2=4.812,P=0.028)。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2.3 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1)。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

2.4 治疗前后血清PGF2α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PGF2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PGF2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PGF2α水平比较

3 讨 论

原发性痛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目前研究发现原发性痛经的发生发展与前列腺素、免疫功能调节、性激素等内分泌调节有密切的联系。月经来潮48 h以内,PGF2α的水平达到最高水平,引起子宫收缩,张力升高,节律性增强,使子宫血流减少,子宫缺血、缺氧,从而使盆腔神经的痛阈降低,缺氧产生的代谢产物堆积在子宫,加重痛经[4-5]。TNF-α是炎性反应中起主导作用的炎性因子[6],会诱导在炎性反应和疼痛中的关键酶——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从而调节前列腺素的合成[7],造成原发性痛经。TNF-α作为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使白细胞和血小板易于黏附到血管表面,引起血管内凝血,参与血栓的形成[8]。急性缺血时TNF-α的释放增加,刺激前列腺素等血管舒缩活性因子增多引发血管收缩,形成局部血瘀状态,引发痛经。因此,对TNF-α、PGF2α调控可有效阻断痛经的形成。

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表现为痛证,变化在气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不通”多责之于“血瘀”。女子感受寒、热、湿邪,或内伤七情、过劳体虚,饮食不洁或堕胎产伤等内、外病因,致使冲任二脉受损,胞宫泄溢失职,经血不循常道,离经而行,阻滞胞脉冲任,停蓄成瘀,发为本病。瘀阻脉络,不通则痛是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治疗原发性痛经理当顺应天然,化瘀通络,使胞宫冲任藏泻有序,瘀去脉通,气血顺和,则诸痛自愈。

消痛方是在经方失笑散的基础上组成,其遣方用药针对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而设。主要成分有五灵脂、生蒲黄、桃仁、小茴香、艾叶、蒲公英、乌药。方中五灵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蒲黄行血化瘀,通利止痛,二药相须为用,共奏通利血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功效,是为君药;桃仁功善活血化瘀,通利止痛,是为臣药;小茴香、乌药和艾叶均有辛散温通,理气止痛的作用,三者配伍,胞脉温煦,气行瘀去,气血通畅,通则不痛,诸痛自消,是为佐药;蒲公英苦泄降浊,清热散结,配伍方中佐药的辛散祛邪,温通血脉,则升中有降,温凉并用,调和诸药,共奏化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9],蒲黄、五灵脂配伍可显著改善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小板聚集性等病理特征。桃仁提取物可促进微循环,并改善寒凝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流变指标,还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及抑制血栓的形成[10]。最新研究发现,小茴香可降低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频率,多重调节子宫收缩力,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11-12],可明显缓解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症状。艾叶提取物可通过降低子宫组织中钙离子含量,增加一氧化氮(NO)含量,从而提高痛经小鼠痛阈值,发挥镇痛效应[13]。故全方药物均具有抗炎、改善微循环、镇静、止痛的作用。

本研究中原发性痛经患者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中药组VAS疼痛评分下降程度大于西药组,提示原发性痛经不具有自愈性,甚至可以推测原发性痛经患者若不进行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疼痛程度有加重的可能。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及其伴随症状。中药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西药组;中药组及西药均可显著降低PGF2α水平,但降低程度相近。

综上所述,消痛方可通过抑制TNF-α和PGF2α的表达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西药原发性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