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1-03-05 13:49姚杰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沙丁胺醇布地奈德

姚杰兰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发疾病,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群体,发病率约为80%,该病的多发季节为冬春季节的交替期间,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活质量,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小儿常见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喘憋及咳嗽等,该病的发生与病毒或细菌有着密切联系,最常见的为病毒感染。在喘息性支气管炎病情不断发展下,容易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1],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临床上,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常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2]。研究表明,不同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较好。本研究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患儿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门诊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61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均出现喘息、阵发性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患儿均存在哮鸣音、湿啰音等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0.9~10(5.03±1.26)岁;病程0.1~3(2.18±0.24)年。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1~10(5.11±1.48)岁;病程0.1~4(2.22±0.61)年。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长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依从性较好;(2)入院1周内无药物治疗史。排除标准:(1)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恶性肿瘤患儿;(3)严重肝肾疾病患儿;(4)肺部结核患儿;(5)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传染性疾病患儿;(7)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患儿;(8)支气管异物患儿。

1.3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进行对症治疗,包括止咳祛痰、抗感染等。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233)1 ml与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每天2次,治疗3~5 d。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生产,国药准字H20140475)1 ml、沙丁胺醇1 ml、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每天2次,治疗3~5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气喘、咳嗽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量(FEV1)、FEV1/FVC;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5 疗效评定指标 显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动脉血氧饱和度≥95.00%;有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血氧饱和度90.00%~94.00%;无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等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血氧饱和度<90.0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7.42%(χ2=4.957,P=0.026)。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气喘、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3 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FVC、FEV1、FEV1/FVC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FVC、FEV1、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4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IL-12、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IL-12、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68%,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184,P=0.668)。见表5。

表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于1~3岁婴幼儿中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气急、喘息、咳嗽等,大部分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近期预后均较差,反复发作倾向严重,部分患儿疾病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在疾病的远期有可能发展为支气管哮喘[3]。有关学者认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就是哮喘疾病的不同的两个年龄阶段的表现。汤鹏[4]研究认为,小儿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中存在的半胱氨酸白三烯是影响喘息发生的重要递质,当患儿的呼吸道被感染后,由气道所释放的半胱氨酸白三烯将会和受体相结合,致使支气管的黏液过多分泌,黏膜发生水肿并阻塞,而气道内将会聚集大量的睹酸性粒细胞,从而导致气道的炎性反应被激活。研究显示,病毒将会致使气道上皮细胞发生损伤,使上皮细胞的屏障作用失效,将气道壁的神经暴露出来,从而增加了气道内的刺激敏感性,降低免疫反应,使气道发生高反应[5]。因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反复发作特点,当幼儿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时,需要在其病发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便可在5~7 d得以控制。目前,临床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有糖皮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与抗病毒抗菌等三种治疗方式[6]。临床主要通过止咳平喘、抗炎等方法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给药方式常选择雾化吸入。如果患儿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病程延长可能会使其病情加重,因此,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中,需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表明,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能取得较好的效果[7]。

沙丁胺醇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是β2受体相关激动剂药物,可发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清除黏膜纤毛、抑制内源性痉挛物质释放等作用,沙丁胺醇主要对患儿呼吸道相关β2受体产生激动作用,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进而提高细胞中环磷酸胺水平,使游离的钙离子减少,最终舒张患儿支气管平滑肌[8]。而布地奈德作为第2代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局部用药的剂量较小,可防止全身用药导致全身或静脉产生多种不良反应,还可抑制患儿体内炎性细胞的趋化过程,进而抑制细胞因子合成过程及炎性递质,提高患儿平滑肌细胞相关β2受体反应性,抑制支气管腺体内酸性的黏多糖产生过程及组氨酸脱羧酶,使组胺合成减少,最终改善平滑肌相关收缩功能[9]。当布地奈德和糖皮质醇联合使用,可有效修复气道上皮损伤情况,抑制白三烯的释放,并能抑制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类相合成,降低气道的高反应,缓解气道水肿情况,使气道恢复通畅[10]。由此可见,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中,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联合应用效果较好,通过雾化吸入治疗,可使药物在局部发挥作用,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价值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气喘、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FVC、FEV1、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2组IL-12、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辅助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可有效发挥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帮助患儿的大小气道保持持久的扩张与通畅,采取雾化吸入方式可快速发挥药效,使药效均匀地到达毛细支气管中,缓解患儿的呼吸症状,帮助患儿消除肺部体征、炎性因子,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且不会引发过多的不良反应,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福莫特罗与沙丁胺醇治疗儿童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比较
瘦肉精(硫酸沙丁胺醇)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分析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撤机后咽喉疼痛缓解作用的观察
手术加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的疗效观察
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手术加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的效果观察
布地奈德结合综合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32例
沙丁胺醇对老年大鼠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