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1-03-05 13:49覃泉颖刘晓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抗菌用药发生率

覃泉颖,刘晓丽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甚至呈现一定程度的滥用趋势,导致该类药物ADR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急剧上升[2]。相关数据显示,抗菌药物引发ADR的发生率高达65%~75%[3]。因此,开展药品ADR的监测工作,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管,促进临床上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降低ADR发生率,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卫生部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2019年上报的抗菌药物ADR报告173份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2019年上报的抗菌药物ADR共173份报告,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标准评定ADR的严重程度。

2 结 果

2.1 性别与年龄 173份抗菌药物ADR报告中,男81例,女92例,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ADR发生年龄段主要分布在1~83岁,其中最多的年龄段为61~80岁,共73例(42.20%)。见表1。

表1 患者性别与年龄的分布 (例)

2.2 给药途径 173份抗菌药物ADR报告中,给药途径发生率最高的为静脉滴注,共163例(94.22%),口服与外用途径引发的ADR发生率极低,分别占5.20%(9/173)、0.58%(1/173)。

2.3 抗菌药物种类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标准对173份ADR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进行归类[4],共涉及16类29个药物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占比最多,共51例(29.48%);其次为喹诺酮类,共39例(22.54%)。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种类分布

2.4 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173份抗菌药物ADR报告中,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中以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最高,共71例(36.60%),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次之,共60例(30.93%),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及皮肤潮红等。见表3。

表3 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2.5 ADR的级别分布 173份抗菌药物ADR报告中,严重的ADR有24例(13.87%),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凝血功能障碍等;新的严重的ADR有3例(1.73%),主要表现严重低血压及过敏样反应等。见表4。

表4 ADR的级别分布

3 讨 论

3.1 ADR与患者性别及年龄的关系 对173份抗菌药物引发的ADR与患者性别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主要与女性患者激素水平变化、药物敏感度高及耐受性差等因素有关[5]。ADR可发生在各年龄段,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主要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不断升高,特别是呼吸道感染与尿路感染等,抗菌药物使用率也较高;同时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常需联合用药,而该类患者各脏器功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药物的排泄减少,体内蓄积增多,ADR发生率也相应增多[6]。因此应重视老年患者的个体化用药监护,优化治疗方案,警惕ADR的发生。

3.2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173份抗菌药物引发的ADR中,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常见,占94.22%,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一致[7]。静脉滴注常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快速到达血药浓度,无首过效应而被临床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严重感染的疾病患者,但ADR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给药方式。静脉给药对机体刺激性强,药物的稳定性常受pH值、渗透压、热源及微粒等因素影响,同时也存在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现象,如溶媒选择不当、滴注时间过快等,极大程度上加速ADR的发生。因此临床上应减少静脉给药途径,选用合理的给药方式,加强对静脉给药引发的ADR监护,以保证患者安全使用抗菌药物。

3.3 ADR与药物种类的关系 173份ADR的抗菌药物种类中,头孢菌素类最多,占29.48%,其次为喹诺酮类,占22.54%,与国外报道一致[8]。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因杀菌力强、抗菌谱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生物利用度高,有较强的耐酶及耐酸性等特点而备受临床医师的青睐,但其引发的变态反应、肝肾毒性、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等的损害也加剧了ADR的发生[9],其中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引起的ADR居多,共29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因可广泛覆盖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等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及抗菌活性强、半衰期长、口服吸收好、不需皮试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所致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临床的应用[10],其中以左氧氟沙星引起的ADR居多,共30例。同时也存在如选用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的不合理联合用药、选用头孢替安或左氧氟沙星等起点过高的抗菌药物做围术期预防用药,比阿培南0.6 g每6小时1次等给药剂量过大、100 ml生理盐水配制1.2 g克林霉素等溶媒剂量不足、万古霉素滴注时间过快等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而加速了ADR的发生。因此,临床上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指南规范化的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甚至滥用现象,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3.4 ADR与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的关系 抗菌药物的ADR可累及多数器官和系统,其中以消化系统的损害为主,占36.60%。多数药物进入体内可影响胃肠道系统且患者易于感知,抗菌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适更明显,如恶心、呕吐;同时抗菌药物在杀灭病原菌同时对人体正常菌群也有一定影响,常可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如腹泻、腹痛等。临床上常选用微生态制剂等预防抗菌药物引起的腹泻,但建议临床药师告知医师或护士注意间隔给药时间进而达到预防与治疗效果,减少ADR发生。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30.93%。抗菌药物中最常见的为变态反应,尤其以β-内酰胺类引起的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居多,且易于观察和发现,上报的例数也较多。因此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抗菌药物应做皮试,并严密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如出现ADR应立即停药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11]。

3.5 严重ADR涉及的抗菌药物 173份抗菌药物引发的ADR中,严重的ADR占15.60%,其中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等引起的严重腹泻;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及皮下出血;利奈唑胺引起的血小板持续减少;万古霉素引起肾功能严重损害等。新的严重ADR主要有亚安培南西司他丁引起严重过敏样反应、万古霉素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引起的严重低血压等。临床上对严重的ADR也做好预防及抢救措施,及时制止严重ADR的恶化,病情基本好转,无死亡病例。新的ADR相关资料记载较少,难以监测及干预,但仍需重视其用药监护,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猜你喜欢
抗菌用药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