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医学之路 没有距离的抢救室

2021-03-06 03:08
求贤 2021年2期
关键词:危重症远程新生儿

移动通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甚至是远程手术都已成为现实,智慧医疗不再是纸上谈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医疗场景也会随之出现,患者会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5G商用时代的来临,智慧医疗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各种智慧医疗场景加速落地。尤其是针对各种急危重症,5G网络更是发挥了其高速率、低延时、海量连接的特性,助力医护人员“提速”急救过程、“前移”治疗关口。

移动NICU 内部

移动NICU 新生儿的生命通道

NICU,新生儿危重症病房。而移动NICU,顾名思义,则是负责转运危重症新生儿的车辆——搭载新生儿危重症救治设备的救护车。

在没有移动NICU 之前,对危重症新生儿的转运,通常是由各医院的急救中心或是家长自行转送。由于没有暖箱、呼吸机以及专业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新生儿会出现窒息、缺氧、休克甚至死亡的悲剧。“危重症新生儿转运并不是简单的运送,而是需要一个连续监护治疗的过程。”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田秀英介绍道,“基于专业团队和救治设备的主动转运,才能全面提高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质量。”

虽然外表是一台车,但它的内部包含了NICU 的整套设备——转运暖箱、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输注工作站、空氧混合仪、全自动平台式担架……除了这些最为先进的硬件,5G 网络下的信息化平台,又为这台车搭载了强大的“大脑”——建立与各大医院医生的实时沟通监护平台。

“虽然在转运过程中会随车配备医护人员,但如果在路程中出现危急情况,仅依靠这1—2 名医护人员是不够的,我们仍需要专业医生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宏观监控,对抢救手段进行指导。”新生儿科医生宁超,有着多年的新生儿急救经验,曾多次随车负责转运,对这台移动NICU上的设备非常熟悉。“去年年底,我们转运了一对28 周早产的双胞胎,两个婴儿在转运途中出现了危急情况,通过平台上的远程指导,我们进行了紧急救治,患儿的情况才逐渐趋于稳定。现在,双胞胎已经平稳度过了危险期。”

移动NICU 搭载的5G 医疗平台,不仅可以进行实时影像沟通,还可以监测到新生儿即时的生命体征。“新生儿病情变化迅速,这些数据可能瞬时出现波动,所以对网络的传输速度要求非常高,延时、卡顿都会影响到平台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在宁超的演示下,记者看到了平台上医院内的实时影像——手术室内,一名医护人员正在为新生儿处理脐带。为了使沟通更高效,车上还配备了头戴式耳机和话筒,“以前用手机非常不方便,拨打电话、等待接听、汇报情况……无形中耽误了许多宝贵的救治时间。”

“移动NICU 上的设备系统,都是为新生儿量身定制的,电动液压系统与专用上车轨道的结合,保证了新生儿转运设备上下车及转运途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到达医院后,急救担架车和整套监护设备继续保护患儿,直接由绿色通道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做到全程无缝衔接。”田秀英表示,基于5G 网络的新生儿专用救护车辆的使用,将进一步提高天津市危重症新生儿转运救治能力和效率,更好造福天津及周边地区的危重症新生儿,在生命起跑线上为新生儿安全健康保驾护航。

直升机救援演练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医生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 打破时空壁垒

2019年起,天津市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分别与多家合作机构签署互联网专病医联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依托互联网医院及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展开了互联网医疗和立体式生命救援的“双翼”,使传统医疗服务得以展翅腾飞。

远程会诊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在以往,它需要提前筹划和准备。5G 商用时代的到来,让这一切成为历史,医疗不再需要“摆拍”,可以真正实现随时随地,远程应急救援、心电诊断、影像诊断、康复指导、远程查房、会诊以及技术培训或学术交流,这些诊疗活动在 5G 的赋能下都具有了明显的优势。无论专家身在何地,均可以通过特定医疗工具、专业医疗平台与基层医生或患者进行交流,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空间成本。

诊桌前,两位医生正在通过显示屏与协作医院的医生进行会诊互动。乍一看,这似乎与普通的视频会议并无区别,但它使用的技术却不容小觑。“5G技术下的远程会诊,实现了电子病历、影像等大量医疗数据的快速传输、同步调阅,同时,高清音视频实时交互也带来了全新体验,解决了现有 4G 网络大宗数据传输费时费力的‘瓶颈’问题。”泰心医院互联网医疗部主任王雄关指着屏幕前的影像资料向记者介绍道。借助互联网医联体实施的 B+B to C 远程医疗模式,患者通过扫描协作医院专属二维码,可以直接“连线”到泰心医院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生工作站,上传病历资料、冠脉造影、心脏超声等动态影像资料后,便可预约专家会诊,甚至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医疗服务。

截至2020年底,泰心医院互联网医院在线注册 22083 人,复诊问诊43934 人次,复诊开药38036 人次,配送药品到家 16124 人次,远程用药指导311 人次,远程会诊534 人次,远程分析心电图415人次、远程查房96人次、远程培训64732人次,远程探视4744人次。疫情防控期间,50 位专家线上免费咨询3156人次,远程心理干预57276人次。经线上问卷调查,患者对泰心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综合满意度达到 98%。

2020年5月,泰心医院与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联手,通过“立体120”救援通道,至今先后成功抢救7 名在海上石油平台突发急症或外伤的石油工人。

由于距离陆地较远、交通方式受限等,海上作业石油工人的健康状况不能得到保障。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精准化、个体化和定制化打破了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壁垒,将远程医疗服务延伸至海上石油平台。泰心医院、泰达医院与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对天津海油下辖遍布渤海海域的 160 余座石油平台上 1.4 万名员工实行了全覆盖健康管理和紧急救援。为互联网医院量身定制的可穿戴设备及远程医生工作站同步发放到石油平台,对海上作业人员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突发诸如急性脑血管、心血管疾病或严重外伤等意外,实时健康数据将传输到云端医疗平台,借助远程会诊,并触发立体 120 直升机转运救援机制。同时,平台上的医生会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专业特点动态分配急救任务,对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情况进行监护,对救治过程进行指导。

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表示:“泰心医院被誉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先行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医疗服务的新模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将继续沿着医疗健康 + 互联网的理念整合资源、跨界合作,与大家携手打造互联网医疗的全新生态。”

猜你喜欢
危重症远程新生儿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远程求助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远程诈骗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