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学重构分析

2021-03-06 13:45周翔宇潘文王宇敬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重构教学模式体育

周翔宇 潘文 王宇敬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前言

体育教学一直都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体育锻炼属于肢体活动,能够带给学生在文化课上完全不同的体验。很显然,由于互联网的参与,以及整体社会环境的变化,现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及习惯模式的改变,对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都不够理想,因此,加快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的研究与重构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从体育教学的重要角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并就重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与阐述,以供参考。

1、高校体育引领的重要性

1.1、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们生活、工作、娱乐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无论一个人能力多么突出,思想如何先进,但没有强健的体魄一切都是空谈,唯有在体力、精力充沛的前提下,一切才有可能实现。大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阶段,学生即将面临着就业或是创业的选择,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也面临着学业的压力。极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或是心理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学习,同时还会产生一些生理或是心理健康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虽然大学生在身体已经接近于成年人,但是其思想还不够成熟,耐受力不足,自制力不够,无法透彻的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联性,同时也还不能充分认识到健康对其个人生活及学习的影响。所以,很多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意愿和态度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基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质,其不同于文化科目,而是以实实在在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教学的重心,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坚持锻炼的人其精神面貌与身体状态都有一种向上勃发之势。所以说,体育与健康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健康的体魄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精力与体力投入学习中去。也因此,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重构势在必行。

1.2、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活动通过加强肢体的训练,以此来提高身体的机能,继而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不仅仅如此,当身体素质提高之后,学生的反应能力、记忆能力也会随之上升。不仅仅体魄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在学习上发挥极大的助力,学习起来更有效率。除此之外,通过体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自我的认知自我,了解自身的不足与短板,同时还能找到自己的长处,而且在投入的训练之中能够暂时的抛却学业与就业的压力,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掌握和控制获得自信感,而且体育锻炼后精神更加焕发,体能也十分充沛,而学生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能获得更高质量的学习,不仅身体状态得到改善,同时心理内核也焕然一新,使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从内心深处更加肯定和认同自我价值,从而增进快乐、调节情绪。除此之外,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所以说,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和教育事业进步的共同需要。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教学模式不够新颖

很显然,随着教育的目标全面向素质教育转移,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被社会与家庭所熟知,因此教学的模式与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高度的关注。尽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在改革与探索之中,但不可否认,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然不足,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学模式不够新颖、不具备良好的针对性与时代性,这就导致教学氛围相对沉闷单调,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主动性,而且体育老师还是一贯采取较为保守的教学模式,即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兼顾教学进度,在这种没有新意的教学模式下,对于已经具备独立思考,且有个性大学生来说,很显然,是无法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的。

2.2、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

我国是体育大国,但却并没能成为体育强国。导致这种局面除了技术、设备上的原因之外,还与学生的意愿、观念息息相关。所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不可否认,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智能设备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标配,由于受互联网的冲击,他们的学习行为以及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体育学习侧重于肢体的锻炼,意着要在烈日寒风中进行大量的训练,这对于平常没有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来说,不亚于体力活,对于一些怕苦怕累的学生很不情愿,也极难坚持,在课上的学习与锻炼也是得过且过,敷衍应对,无法起到相应的学习效果。

2.3、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众所周知,我国的体育项目十分丰富,而不同的体育项目不仅对教学者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于设施设备也有一定的规定,但是学校由于受经费不足的制约,无法有效对相关的体育教学设施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而且很多高校还属于民办性质,是自负盈亏的运营模式,这就会意味着学校在教学投资上会有所局限,对于一些较为冷门的体育项目教学上配置不足,比如,武术、足球等等。此外,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不足,课件的设置较为陈旧。此外,学校在体育课程的排课上不科学、不合理,缺少统筹管理,有时多个班级需要同时使用设备以及场地。除此之外,设备的及时更新也尤为重要,一些学校存在教学设备老旧、落后的现象,无法发挥出具体的教学作用,只是沦为摆设,导致体育教学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课程模式重构策略

3.1、重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体育是肢体运动,不同于文化课,文化课老师讲,学生听,也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则不然,必须让学生参与、融入,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但是,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由于课程设计落后,时代性不强让很多大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不强。所以,在教学模式的重构上,首先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体育课不同于专业课,体育课以实践为主,何为实践,全身心的参与才能出实践,所以在教学模式上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这种轻松的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文化课与专业课上的惯性,给学生完全不同的体验,而且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也能够暂时让学生摆脱对互联网的依赖。在设计游戏之前,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思维特征,保证游戏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够在体育训练时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起到应有的效果。

3.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体育教学的时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来重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如,一些智能穿戴设备或是APP的应用,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运动情况,对教学的时效性进行准确的判断、分析,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提升空间,从而让学生更有方向感、目标感。除此之外,通过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分析功能还可以提前预测出学生的偏好,然后围绕学生的特长让其将运动潜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比如,在足球训练上、在跑步训练上,都可以应用相应的APP软件,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除此之外,利用大数据的分析预测技术,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老师可以根据数据来开展分层教学,这样不仅能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同时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信心。

3.3、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教育工作者的综合实力息息相关。所以,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育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体育教育设备设施进行完善,积极地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教育经费的支持,对于一些老旧的、落后的设备进行更新与置换,对场地进行扩充,并加强日常的维护与管理;二是要加强体育教育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提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其主动接收教学新理念,努力学习教学新方法,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调整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质量关系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很显然,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形式落后,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素质人才的培育要求。所以,高校要积极研究和探索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着眼于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着眼,以多样化的教学来重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愿,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让学生们以更好的身体状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除此之外,还要针对体育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校内的各种体育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和交流。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重构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