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义

2021-03-07 05:14郭宁虎
支部建设 2021年1期
关键词:征程现代化建设

郭宁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深刻领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义,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用新的思想武装头脑,加快走好新“长征路”脚步。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标志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不是随意提出的一个口号和宣示,这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基于我国国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基本面普遍向好、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十三五”规划即将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等一系列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战略谋略和决策。

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里程碑意义。

2020 年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意味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又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意味着新时代吹响了新征程的进军号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向新的历史高峰攀登。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应当明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仅是时间阶段与建党百年实现重合,更重要的是党领导人民在民族复兴的百年奋斗中,千辛万苦不屈不挠所取得的一个历史性飞跃,成就辉煌,意义非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进程中,有步骤、分阶段地建设社会主义,由量变到质变,经过百年奋斗,英勇顽强,不懈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解决了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并进而使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基本上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恰逢建党10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时间交汇点,党的十九大根据我国实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推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顶层设计,并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的里程碑成就,来之非常不容易,非常值得我们自豪和珍惜。

2.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段划分,而是标志着我国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已发展到进入一个新阶段,以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旧中国积弱积贫,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饱受帝国主义凌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党带领全国人民持续奋斗,成效十分显著。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从2016 年开始,我国贫困县逐年脱贫,退出数量在2019 年达到峰值后,连续7 年多我国每年减贫人口都在100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从2012 年底的9899 万人减至2019 年底的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减至0.6%。2020 年2 月,国务院对2019 年底未摘帽的52 个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到2020 年11 月,又有贵州等省一批被挂牌督战的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国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台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又迈出了很大一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背景。

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必将带给我们更多的发展机遇,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向好,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矛盾错综复杂,阻碍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绊脚石”依然突出。这些都要求我们深刻把握战略机遇期与挑战,做到临危不乱、开拓进取,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涵

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主要内涵,准确把握未来一个时期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趋势和条件,紧紧抓住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习总书记主要讲了六点。虽然只是建议稿说明,但内涵很丰富,富有启迪,对于我们“十四五”期间开展工作,提供了遵循。

1.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首先,回顾历史,“九五”计划强调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突出把发展作为主题,“十一五”提出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三五”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总体思路对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导向作用。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认识和把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意义非常深远,也是我们做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其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事关我国新时代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上来,才能步调一致,干好工作。最后,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了“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最近几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国内。我国有14 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可是仅仅依靠内需,还不足以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因此,只有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体系的健康“大”循环。

3.确保党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新征程体现的是一个“新”字,必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便是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远景目标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大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还有较大差距,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朝着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进。

5.做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两者缺一不可。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考虑得更多一些,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6.形成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新布局、新方略。系统谋划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先导和行动方法,统筹推进有利于形成整体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新布局和新方略。我们必须继承这一传统,在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强弱项、补短板,坚决打好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主动战,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顺利推进。

三、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方法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先进的思想引领方向,先进的原则指导实践。在“十四五”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引下,科学识变、准确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李克强总理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中主要讲了三点,应成为我们做好工作的总纲。

第一,应立足国情,聚力发展,着力办好自己的事。我国虽然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水平还不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制造业和服务业正在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一句话,我国现在和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还需要在现代产业、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领域付出并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基于这个现实,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要求和新特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李克强总理强调:“作为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也会给各国带来机遇”。

第二,应稳中求进,务求实效,协调推动各方面的工作。稳中求进,是以稳求进、以进促稳,使稳和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进是方向,进是目标。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进。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立足实际,把握规律,科学施策。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注重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以自身发展的稳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第三,要践行为民宗旨,施政为民,在发展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增进为民福祉、促进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因此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拓展市场空间、拉动经济增长,走出一条经济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猜你喜欢
征程现代化建设
多部门:建设农村公共厕所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过度建设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征程万里,初心如一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