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剑青《失去权力的将军》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探析

2021-03-07 21:35黄丽陆汉军韦茂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现实主义真实性

黄丽,陆汉军,韦茂斌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崇左 532200)

1 《失去权力的将军》小说创作传承了传统写实文学叙事因子

作家用5年时间潜心创作出《失去权力的将军》(该书起草于1978年夏,1983年出版),通过细腻地刻画小说各种类型人物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成功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以独特的文学语言和娴熟的写作技巧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艰巨、复杂、残酷的统一战线斗争的现实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其创作技巧推动当代文学叙事的发展和创新。

《失去权力的将军》的创作,是基于传承历史主义批判精髓的新视野对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叙事方式进行解构,继而借鉴现实主义叙事手法,细腻地刻画《失去权力的将军》里各种类型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充分展现了蒋家王朝社会昏暗无能,以及社会发展中艰难蜕变的历史,以其敏锐的艺术敏感性创作突破了现实主义写作的局限,既关注现实社会需求,又敢于担当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不仅作一名生动描绘复杂现实生活的忠实书写者,而且还要具有“真正艺术家的勇气”[1]。作家在《我探索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说“对读者没有帮助,对社会没有效益的东西不写”,“我不是想当作家才写的。……我走上这条道路,纯粹是战斗的呼唤,是革命工作的需要”[2]。作家通过自身创作经验,艺术地再现社会生活,满足社会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表明了自身以不断解决个人利益与社会需求发生矛盾,而做出正确抉择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作家对路维翰各种行为描写,打破了历史故事中形象线性的固定,将涉及情节各个阶段的发展以螺旋式上升方式展现出来,历史时间以及人文环境交错呈现在复杂斗争情节中,小说的叙事特征和艺术魅力在其创作过程中极为醒目。为此,《失去权力的将军》不愧为作家创作的优秀巨著。

作家对《失去权力的将军》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者应有的冷静创作素质,多以旁观的身份叙述小说情节,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心态,提升了读者对小说艺术形象的深刻认识,即以意志形态方式书写小说人物复杂丰富情感去渲染小说艺术形象的光辉,使读者饱受故事情节的真实感,增强了小说叙事审美效果。正如作家所说:小说的特点“是想以强烈的感情去叩响读者的心卑”,同时又说:我的写作“留给读者的艺术的空灵是比较多的”“那种说教的、强加给读者的东西在我的作品里是找不到的”[3]。作家在创作《失去权力的将军》时处理好情感抒写与形象刻画的审美关系,将富有丰富审美内蕴融入小说人物形象刻画之中,透彻出作家高超的创作功底。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4]以此联系路维翰走上革命道路理想抱负的实现,不难看到作家有分寸地把握和运用喜剧表现的正能量色彩,将小说情节的内在哲理与外在形象的审美关系处理得炉火纯青,突出了美学喜剧的人生价值,给读者一种明朗的正能量效应,即讴歌喜剧的拥有者,鞭挞悲剧的制造者。这正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道德思维自觉地延伸到政治思考领域、并对现实主义创作思维做出反思和批判的文学创作态度和价值取向。

2 《失去权力的将军》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的形成原因

《失去权力的将军》叙事的主要审美形态是喜剧性,但小说里诸多情节因素因故事发展需要而不同程度地包含悲剧色彩。比如,路维翰身为战功赫赫的国民党中将,却屡遭党内排挤和打击,被黜赋闲居家中,失去一切权力。这对于路维翰将军而言,其故事情节无不具有悲剧性。作家在处理悲剧性情节时注重刻画小说人物情感痛苦与表情悲哀,以及侧重描写事件发生的惨淡场面,从而将小说人物不幸际遇和不利背景材料有机地糅合在凄惶故事场景里,使其构成了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性情节,体现出作家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践与作者主体情感意识相结合的辩证关系。

就作家践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历程而言,作家创作基于现实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胡编乱造。作家为军人出身,对军旅生活非常熟悉,以军营历史素材为创作题材是作家拿手好戏。作家曾坦言说:“剿匪虽然结束了,但是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在我脑海里回荡。活着的与死去的战友的音容笑貌,老在我眼前晃动,不把他们写出来,总觉得于心不安。”[5]于是作家创作了长篇小说《云飞嶂》。之后,作家在现实主义叙事文学创作上更下功夫,横笔跨马创作出46 万字的长篇小说《失去权力的将军》。作家认为:“一部长篇如果不能概括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面貌, 不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和斗争, 不能给读者一些启示,那么你写它干什么?”[6]《失去权力的将军》的问世,再次证明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提高自身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坚定走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

作家选择走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与自身成长环境有关。作家说:“从巴金的《家》《春》《秋》 到茅盾的《腐蚀》《子夜》以及老舍的《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日出》,特别是鲁迅的小说,我几乎都读遍了”“什么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雨果、屠格理夫、高尔墓、泰戈尔、托尔斯泰、大小仲马的书我都找来读了。读得最多的是苏联小说。”可见,作家自觉遵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法则,不是偶然的,是特定历史环境与特殊文化积淀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作家选择走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与社会变更的生活环境有关。旧社会,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民不聊生。作家的心早在小小年纪里被烙上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腐败、社会昏暗”的阴影,这一阴影促使作家寻求机会宣泄和抨击,直接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成为他选择走上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的关键性因素。的确,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激烈变化,人们在战争中的生存欲望不断加强,谋求物质利益是人的根本要素,人的道德文化价值观念随人的欲望提升而发生深刻的变化。残酷的社会现实告诉人们: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不复存在,“理想王国”在战乱里被粉碎。为此,人们不得不再次质疑社会形态,思考国家命运,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和寻求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解放手段。于是,在解放区务实运动风风火火地开展,探真求实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探真求实的社会风气在文学创作上就是:如实细致地描写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黑暗,颂扬人间光明,摒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主观想象和情抒意化,体现人物现实情节,倡导社会改良进步。这种批判性写实文风一直左右作家成长成熟的整个过程。作家入伍后对批判性写实理念作了进一步认识,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求真理,不断完善和提高创作水准。

3 《失去权力的将军》的创作突显出现实主义叙事文学的审美特征

作家在《失去权力的将军》叙事写作中突出以下现实主义文学审美特征。

第一,《失去权力的将军》 的叙事写作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

《失去权力的将军》的创作,是以唯物主义反映论作为创作辩证认识依据,作家创作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作家在创作《失去权力的将军》过程中以日常的平凡的生动的现实生活为题材,按照历史生活的本质要求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的原创性,以“严格摹写现实”的态度积极关注、正视、忠于现实,注重调查研究历史生活资料,冷静观察分析创作素材社会效应,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修正构思理念和表达方式,尽可能地做到自然再现,按照世界本原的旨意去描写世界现象,“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力求通过其文学创作机能去把握文学现实性审美主张,揭示社会历史矛盾,体现社会历史发展脉搏。所以,《失去权力的将军》的创作不是作家主观捏造的,而是作家对客观历史生活情景进行精心裁剪且赋予时代活力造就出来的艺术作品,展示中国封建社会崩溃和蒋家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二,《失去权力的将军》 的叙事写作对现实主义文风做了有益的修正。

按理说,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是“严格摹写现实”,按照社会生活本质要再现和表现社会生活需求,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根本特征。但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并不是机械地遵循文学创作的表面真实性规则,而是透过文学真实性表达的现象,逐一剥开文学表达真实性层面,追求比现实生活更高层次的文学意义上的真实,即以感性文字去抒写和表达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感,揭示现实生活深层含义的真实性,突出作家创作的主体地位,将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与艺术生活的真实性有机统一起来。作家在《我探索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 中说过:“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我都经历过了。正是在这一连串的风云变幻中,使我感触颇深,有话想对人说,这样才拿起笔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自己的心里话来的。”这番话,体现了作家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严格摹写现实”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在作家看来,“严格摹写现实”的“真”,是生活现实派生的、象征意义上的“真实”,是作者与读者共同接受现实世界的审美感应,这一感应是真诚的,不因作者的“偏见”而影响读者对现实世界的审视,也不以读者的“喜好”而改变作者对真实世界的看法。作家将创作的明显动机和个人的情感蕴含于作品字里行间,让读者自觉地品味到作品人物情感的真实性,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第三,《失去权力的将军》 的叙事写作体现了故事发展情节细化的真实性。

作家曾经说过:“从我发表和出版的作品题材来看,可以说都是来自生活的,而且其中的故事和人物,不少都有我自己的影子,或者是我的感情。”“就连一些散文、故事,也大多是我在生活中所见所阅,有感而发的。”因此,作家创作非常注重故事发展情节细节的真实性。在《失去权力的将军》创作中,作家娴熟地细化典型环境中情节的真实性,正确地处理作品中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准确把握典型环境里不同矛盾冲突的解决方式,突出了人物、事件、环境三者的具体真实性。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无论是正面人物,如路维翰、路哲林、路竹芸等,还是反面人物,如靳宝田、卜仁等,作家都能将典型人物行为的生成和发展放在特定典型环境中生动真实地加以塑造。作家在突出情节真实性的同时,也注重到情节细化性。作家在塑造人物典型形象时,将作品人物性格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其所处的社会生活逻辑方式架起情节细化抒写结构,尽管其结构是虚拟真实,但是作家善用白描写实手法,精雕细刻地再现丰富多彩生活本色,使读者领悟到在典型环境里塑造典型形象的真实魅力。

第四,《失去权力的将军》 的叙事写作注重人物形象塑造的典型性。

《失去权力的将军》创作成功地塑造典型人物性格。人和人之间不同之处,在于性格不同。作家善于识辨这一区别,运用白描抒写手法将小说中不同人物性格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比如,对路维翰将军性格的刻画,作家不仅对其表面性格作出细致描绘,而且对其深层面的性格进行了深刻解剖,将路维翰将军各个层面性格有机地糅合成生动灵闪的真实活体。路维翰性格是复杂的。路维翰绿林出身,粗犷爽直而不失霸气、又不求谋权势是他绿林豪杰的性格,同时,又有柔情真义、抗衡权势、敢作敢当、追求光明的性格。路维翰对保姆章婶的态度,体现出路维翰粗犷爽直、柔情真义的性格。路维翰妻子临终前把章婶手牵给自己丈夫,让章婶好好照顾他。正因为路维翰对妻子柔情真义,拒绝续娶章婶为妻的好事。但日后曾两次以粗犷直爽的举动向章婶袒露自己的欲望,当遭到章婶拒绝时,路维翰粗犷爽直行为恢复到了理智,脾气又回到柔情真义之中来。他很爱自己的妻子,也非常尊重章婶,但是后面的日子寂寞难耐,他还是决定要明媒正娶章婶。这就体现了路维翰粗犷柔情、爽直真义的典型性格。又如,路维翰到中山陵去哭陵之事,名为哭诉腐朽昏暗国民政府,实为倾向中国共产党,寻求走光明道路。哭陵之举,突出了路维翰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的正直性格。

4 结语

从《失去权力的将军》创作的成功经验来看,作家在探索现实主义艺术规律的征程上不断积累创作经验,日益完善艺术个性,以探求真实的艺术叙事表达方式框架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表现形式,娴熟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技巧,将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情节结构特征和情节呈现出来的多种多样典型人物性格融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体现了深刻社会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象,创作出思想鲜明、艺术精湛的优秀作品。作家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思维及其表现手法的把握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其成熟的叙事创作手法成为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历程中一杆鲜明立新的标杆,对新时代现实主义文学探究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意义。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现实主义真实性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梅卓文学创作论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广告的真实性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