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党史看中国共产党的首创精神

2021-03-07 23:23邵宪梅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首创精神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邵宪梅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系列革命精神。其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历程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所谓首创,就是勇于突破陈旧腐朽的观念、思维定式的创造性的思想和活动。而首创精神则是把这种思想和活动方式固定下来,并发展成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因而,首创精神的实质就是创新精神。首创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中国共产党永立时代潮头,保持其先进性和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因素。“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1]13首创精神跨越百年时空,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融入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血液,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感悟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首创精神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初心

评价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就是看其能否顺应时代潮流、能否反映人民心声,其所作所为能否解决国家、民族以至全人类所面临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1党的初心和使命让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艰难国运中看到新世界的曙光,而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对时代课题做出的回答,首创精神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初心。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滑落。面对着中国社会的畸形发展,面对着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探索的一败再败,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时代课题。在艰难的历史窘境中,中国一些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虽然代表着最先进生产方式的工人阶级在中国人数并不多,但一经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相结合,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因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最终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此,毛泽东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首创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精神气质表现为:社会理想的重构,即实现共产主义;民族振兴力量的凝聚,即依靠最广大的劳苦大众;中国道路的选择,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不断地取得胜利。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内的中国革命精神就无从谈起。对此,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4]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不仅开创了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工人阶级人数虽然不多,但主客观条件具备后,同样可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先例。同时也创造了在一个农民人口数量庞大的东方大国,是以农民等非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党,同样能够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并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先例。

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创建中国共产党,明确了救亡的道路,破解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难题。秉承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踏上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1]6

二、首创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等革命要素引入中国,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为民族复兴带来光明的前景。“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1]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废旧和立新、批判和继承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壮大,首创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拓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引领中国走向胜利的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何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饱受列强欺辱压迫的旧中国变成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没有现成的答案。如果仅仅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熟读、背诵和摘引,中国革命很难成功,尤其是“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5]。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认识到照搬马列文本、照搬共产国际的决议、照搬俄国革命经验行不通。因而,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开拓创新,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革命的首创精神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由少数剥削阶级统治和压迫大多数劳动者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共同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富国和强国的道路上敢为人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凝结了几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时代主题做出新的判断,以巨大的勇气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形成一系列有创新性的观点,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号召全党同志“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1]9。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实践已经证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二是中国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坚持培元固本与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地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孕育产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人民提供了行动的指南。纵观百年党史,无论是革命道路还是建设模式,中国共产党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是首创精神的彰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峥嵘岁月与光辉业绩,如同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画卷,中国共产党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壮丽的发展史。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9。

三、首创精神是砥砺奋进新时代不竭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破浪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复兴的实践内容更加丰富、形势愈加复杂,挑战也就更为激烈。这不仅对改革提出新要求,同时也加大了改革的难度。因而,“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1]7-8。习近平强调:“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2]738-739在这关键的节点,破解改革难题,需要我们继续弘扬首创精神,奋力进取新时代。

弘扬首创精神,奋力进取新时代,必须与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本身就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同时也是一项极其伟大、光荣和艰巨的事业。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改革也处于攻坚期,较之改革开放初期,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因而,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如果还是习惯于沿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我们的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因而,我们要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来破解新课题,激流勇进、迎难而上,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时代的不断向前自然会带来和引发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因而,改革开放的历程实际上也是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在各个关键环节、重点领域还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勇于超越前人,勇于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地。因而,我们要结合百年党史,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用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事业的发展。

弘扬首创精神,奋力进取新时代,必须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与党和人民群众改革创新的程度成正比。如果我们取得的成就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就会引起民众更为广泛的认可。因而,我们要努力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变为现实,让广大民众在享受创新成果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进而激发广大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热情,以实际行动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稳步前进。回首过去,我们是在不断地应对和战胜困难的挑战中不断前进的,并塑造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望未来,我们必然还会面临新问题和新情况,遇到各种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挑战。对比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故步自封和停滞不前。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也没有变,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点,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需增强,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加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因而,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承担起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弘扬首创精神,奋力进取新时代,必须与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而,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便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高的价值准则,由此也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而首创精神内在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抑或是发展,始终没有切断与人民的联系。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只有代表和实现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的理念,“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的一条红线”[6]。“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7]因而,中国共产党能够自觉地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始终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践行“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让自己成为人民利益实现的工具,在创新发展中突破自我,不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同时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无限生机。

百年大党正值芳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同时也进行了伟大的自我革命。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首创精神攻坚历险,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向一个新境界。“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旺盛生命力的红色基因。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才能不断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等弊端,才能激发社会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地推向深入。

猜你喜欢
首创精神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红船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蕴涵的首创精神及实践思考
“红船精神”内涵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