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人民之典、世纪之典

2021-03-08 02:57王占彪
群文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法典规则法治

在中国人民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的期待中,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在近70载的编纂里程中顺利收官,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70年的编纂里程,绝对不是一夜之间的平地起高墙,法典化是大陆法系的标志,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和“法律宝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一次彻底的立法活动,它承载着法治建设史的步履艰辛,承载着中国人的法治期待和愿景,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是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也使执政党的政治决断力在此时得到充分彰显,这是里程碑意义的法治事件。

民法典是一部基础之典。它承担起了落实宪法基本权利的重任,并提供翔实的确认,通过统一所有民商事活动的基本价值和理念、基本逻辑和规则,将其广泛适用于中国社会不同民事领域的海量规则,按照法学逻辑和法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完整的”规则体系,消除了法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一部伟大的民法典不可能止步于此,《法典》的底限要求是建立一个逻辑圆融、层次分明,没有任何矛盾的规则体系,它还要求民法典体系结构精美、首尾一贯,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现出它的基础性、指导性法律地位,最后,民法典还不忘从立法、行政、司法、执法各方面为今后法律完善预留接口。它的实施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这对于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作用,在法治的层面上体现制度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典是一部人民之典。如果说宪法是“万法之父”,那么民法典或可称为“万法之母”。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慈母般”关怀,积极回应社会大众的痛点、难点,并做出审慎安排。在民法典里,隐私权的重要地位被提升到法典总则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健全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强化对隐私、性骚扰的预防救济,增加了生物识别、健康、行踪等信息,禁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承认声音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格利益加以保护,确立了人体基因、胚胎研究的底线规则,从而回应了科技进步带来的民众关切,彰显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这就是中国民法典所彰显出的优秀品格。

民法典是一部特色之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我国民法典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属性,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编纂的,以習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集中弘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契约精神,凝聚着中国人自己的道德共识,展现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实践理性。通过重新确立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等合同免责事由,通过确立自愿施救制度、自甘风险制度、自助制度、宽恕制度等诸多民事特色制度,中国人的社会交往规则被浇筑到了民法典的字里行间,为交易主体在国内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环境下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法律路径,体现出了更强的可操作性,体现出了更浓的中国特色。

民法典是一部生态之典。当前,人类面临的疫情肆虐挑战充分昭示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深远意义。民法典回应了环境恶化带来的生态保护问题,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践行,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原则的民法典,它助推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良性互动的方式,高调规定了民商事交易行为若破坏生态环境的修复责任和惩罚性赔偿责任,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立场,艺术性地协调了改革与立法的关系。这种民法的再法典化主要表现为民法对社会法的改造与吸收,环境权私法化,大大地激励了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民法典是一部时代之典。当下,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深刻社会变革和宏大的法治探索,民法典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精神,它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体现时代特征,镌刻时代精神的法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传统文明精神和优秀法律文化,借鉴和吸收了世界各国民事法律理论,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因此,民法典的神圣使命还在于在今后漫长的实践中,展现它从“体格到血肉”的全方位魅力,考察它实施的社会效果,使这部法律真正从纸面上上升为实践上的法律,真正为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开启我国法制史、法学史的新时代。

民法典是一部世纪之典。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中国民法典的横空出世距法国民法典(1804年)和德国民法典(1900年)已200多年,它以全新的姿态推陈出新,具有相当充分的后发优势,如果说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分别代表了19世纪风车磨坊风格的民事杰出代表和20世纪工业社会的民事杰出代表,那么中国民法典必将成为引领21世纪潮流的民法典。法国民法典太过于强调“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原则”,导致公共环境得不到保护,而德国民法典虽然结构严谨,但太过于看重“物权”轻视“人权”。中国民法典长处在于能够理智地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它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方案,不仅在我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而且将在世界民法典的立法史和人类法治文明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作者简介:王占彪,中共海东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法学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民法典规则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
民法典,护航美好生活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聚焦民法典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