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50/维50混纺 19.7tex纱产品工艺设计

2021-03-09 06:21卞曙强成广明陈丽丽
中国纤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刺辊分梳隔距

文/卞曙强 成广明 陈丽丽

1 引言

30支(19.7tex)棉50/维50混纺纱既有纯棉的光泽柔和、吸湿强、透气的优点,又兼备维纶强力高、耐酸耐碱、耐霉耐蛀的特性,拓展了产品用途,而且该产品选用一般品质的细绒棉,使成品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优势。但棉纤维含有短绒、杂质;维纶纤维蓬松、抱合力差,易缠绕、粘连,易充塞针布,可纺性差,为增加可纺性,兼顾这两种差异较大纤维在混合生产过程的不同要求,本文通过对前纺工艺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增加了清花、梳棉两关键工段的可纺性,降低生产难度。这样既获得棉50/维50混棉的开松、分梳、落杂效果,又尽量减少纤维的损伤,确保了“生条”的内在质量,为最终成品质量提供了保障。

2 工艺设计、流程及参数

2.1 选用原料要求及预处理

选用长度大于28.8mm的细绒棉,要求成熟度在1.60~1.70之间,马克隆值在4.5~4.8之间;短绒率(16mm以内)15.2%以下,含杂率小于1.4%。维纶纤维长度为38mm,细度1.4D,公定回潮率5.0%,含油率0.5%,比电阻5×109Ω,卷曲率3.0%。

因为维纶吸湿性滞后于棉纤维,将维纶包拖入车间松包,至少放置24小时预处理。这样能使维纶与车间的温湿度达到平衡。在后道生产时能使其与棉充分均匀混合,减少缠绕和粘附机件。

2.2 工艺流程设计

经过抓包机抓取棉和维纶原料,通过混棉、开棉、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自落筒,形成成品纱,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抓包(A002)→混棉(A035)(A045凝棉器)→开棉(A036)(A045凝棉器)→棉箱(A092)(A045凝棉器)→清棉机(A076)→梳棉(A186)→并条(FA311)→粗纱(A454)→细纱(FA506)→自落筒(村田08)。

2.3 配棉

在圆盘配棉时,按照棉纤维回潮率8%,维纶纤维回潮率5%,为确保成纱的混纺比,棉与维纶的重量比例1.03:1配置。而实际在清花、梳棉工序,因为棉纤维落杂量比维纶高2.5%左右。 则实际棉与维纶重量比例为1.06:1。摆盘时棉包与维纶包相间堆放,做到均、匀、平,实。

2.4 工艺要求及工艺参数

2.4.1 清棉工艺要求及工艺参数

设计工艺要求为干定量402g/m;卷长36m;伸长1.07;卷重15.5kg。本着勤抓少抓的原则,减少疏密打手每次的抓取量,设计小车下降距离为2cm,打手片伸出肋条距离为3cm,小车运转率90%以上。

2.4.2 双打手混棉机工艺要求及工艺参数

设计水平帘与角钉帘的线速比为8:1,这样增加开松度,增强“平铺直取”的效果,有利于混棉。同时,鉴于维纶纤维比棉纤维易开松,适当放大隔距(具体见表1),这样既减轻了维纶纤维的损伤,又保证了对棉纤维开松除杂的效果。为增强开松度,适当加快均棉罗拉速度至286r/min。因为开松度直接影响疵点、杂质的分离、消除,适当打击既保证了开松又避免了过度,过量打击造成纤维损伤和打碎杂质。因此,双打手速度适中(第一打手502r/min,第二打手610r/min),小豪猪打手速度视纯棉品质情况(成熟度)在950r/min~1100r/min调节。

表1 混棉机工艺设计隔距或角度

喷口大小影响凝棉器的吸风效果。因此设计喷口调节范围50mm(40 mm~55mm);喷风量1052r/min。喷口除尘刀调节范围22mm(15 mm~30mm)。

2.4.3 开棉机工艺要求及工艺参数

采用梳针打手,利用其开松度好、打击力度比豪猪打手小的特征,对于棉、维纶两种不同性质的纤维,做到梳打结合,以达到不损伤维纶纤维而又能消除棉纤维中的杂质,使得整体开松效果不受影响。具体工艺见表2。

表2 开棉机工艺设计隔距

梳针打击速度680r/min,给棉罗拉76r/min。梳针刺入棉层,一边打击,一边梳理,撕扯棉束较小,其开棉作用较强,同时,由于开松度好、纤维损伤少,对加工纯棉较短的纤维有一定优越性,并有利于维纶的开松、梳理及疵点消除。设计打手至剥棉刀采用紧隔距1.8mm,以减少返花及棉层反复搓转打击,减少棉结。

2.4.4 清棉机设备改进措施工艺要求及工艺参数

加大“野人头”压力(比纯棉要增加20%~25%),并加装粗纱吊架。用6~8根粗纱导入凹凸罗拉中棉层,以防棉维卷回弹性蓬松,造成“粘卷”“剥皮”,影响梳棉工段生产,增加“生条”不匀率。控制剥刀隔距,防止过松“返花”,产生“棉结”,过紧造成轧花,影响生产。

纯棉与维纶在清棉中,维纶纤维比棉纤维易开松,所以打击速度要低些,但打击数过低,又不易对棉纤维除杂和开松;过高,又使纤维断裂损伤,易产生棉结,为兼顾两种纤维对开松、除杂的不同要求,以混合棉每25.4mm打击数33左右为标准,综合打手速度控制在950r/min左右,以混合棉顺利过通道为标准,风扇转速控制在1200r/min左右。将打手—剥刀隔距,适当放大3mm,打手—尘棒隔距,适当放大,进口10mm,出口18mm。

2.5 梳棉机针布选型、工艺要求及工艺参数

工艺要求为干定量20.56g/5m,配合率100.1%。针对混合棉中维纶纤维抱合力差、蓬松、不易成网、易破边,梳棉机改为皮圈剥棉。采用多梳多排杂、易转移、少伤纤维、防缠绕的工艺原则。因合成纤维(维纶)与天然棉纤维本质上的差异,且各占50%比例,在针布选择上偏向纺棉的型号,有利于对棉纤维的分梳除杂,并加快盖板速度排除短绒;工艺设计上兼顾维纶纤维的特性,适当降低速度,锡林与刺辊的速比为1.76,加快转移,减少纤维损伤。

2.5.1 锡林

考虑到混合棉中维纶纤维摩擦系数大、易缠绕、易塞针布,而棉纤维对梳理除杂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选用齿浅、工作角大、齿密适中、既有一定纤维凝聚量又有较强的纤维释放能力,型号为AC2520×1560、717#的锡林针布。为确保梳棉生条的内在质量,对棉层中纤维的梳理与转移是梳棉工段的两项重要工作,选用具有良好从锡林中剥聚纤维的能力,两者工作角差宜大、易转移,型号为AD4032×02075、430#道夫针布。

2.5.2 速度

锡林速度快,使分梳能力增强,离心力加大,对分梳、除杂有利,但易造成纤维断裂、损伤,且相应道夫速度亦要加快,这样对质量不利;如道夫速度过低,又严重影响产量,故选择锡林336r/min,道夫20.75r/min。

刺辊速度与分梳、落杂、转移关系很大,因混棉中维纶纤维摩擦系数大,不利转移,故速度相应要慢,如混合棉层中杂质、并丝较多,则速度相应放快些,选择刺辊910r/min。

盖板速度加快,可提高棉网质量,有利于清除、并丝,减少棉结。但盖板花多,降低制成率,增加生产成本,选择盖板速度109mm/min。

2.5.3 隔距

给棉板—刺辊隔距。此处为握持分梳,刺辊锯齿既要充分梳理,又不损伤纤维,同此隔距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要除杂,选择刺辊—给棉板0.3mm;至除尘刀0.48mm。

锡林—刺辊隔距。此处是刺辊上纤维向锡林转移的重要条件,转移越多、越早,越好。选择刺辊—刺辊0.18mm。

锡林—道夫隔距。此处关系到锡林的转移和道夫的凝聚作用,选择锡林—道夫0.11mm。

锡林—盖板隔距。此处是单纤维分梳,是分梳的主要区域,隔距较小,有利于分梳及并丝的清除,但伤纤维,易缠、绕、塞,为避免上述矛盾,采用两头大、中间小的工艺隔距:10∶8∶8∶8∶9。

2.6 并条机工艺要求及工艺参数

采取二道均为8根并合的工艺配置。既考虑不增加并条机台数,又保证纤维充分混合。工艺分配:头并采用分担牵伸形式,主要起混合、整理、预备作用;二并采用集区牵伸,增强前区牵伸能力,提高纤维伸直度,改善均匀度,以此提高“熟条”的条干水平。

头并(8根):干定量16.95g/5m, 配合率99%,罗拉隔距12 mm×7 mm×18 mm;后牵伸倍数1.65;喇叭口3.2mm。

二并(8根):干定量14.7g/5m,配合率99.4%,罗拉隔距11mm×7mm×18mm;后牵伸倍数1.25;喇叭口3.0mm。

2.7 粗纱工艺要求及工艺参数

干定量4.24g/10m; 配合率98.4%。

后区大隔距、适中的牵伸倍数(维纶纤维摩擦系数大),以确保混条中纤维的充分伸直;前区紧隔距,较大主牵伸,且摇架重加压,以提高条干水平。捻度中等偏大、小伸长,有利于细纱工段成纱质量。罗拉隔距23mm×38mm; 后牵伸倍数1.19; 捻系数89; 集合器8mm; 隔距块5mm。

2.8 细纱机工艺要求及工艺参数

设计要求为:棉50/维50、19.7tex;公定回潮6.5%;配合率95.6%。

减少后牵伸倍数既提高主牵伸,有利于消除纤维后弯钩(相比于纤维前弯钩,纤维后弯钩难以消除,纤维后弯钩必须经过细纱机的高倍牵伸才能消除),又与较大的后区隔距相配置,对混条的纤维起良好的均伸作用,为前区提供结构紧密、较均匀的纱条。

前区小隔距、小钳口、重加压、扩大摩擦力界,有效控制浮游纤维的运动,使浮游纤维变速点前移,提高条干均匀度。采用适中的捻系数318。根据织物的弹性、手感、服用性等不同要求,可选用不同捻度,一般针织物要低一点,机织物要高一点。

2.9 村田08(自落筒)

采取中速卷绕、小张力的工艺,纱速1200m/min,张力3.0V。清纱器工艺参数见表3。

表3 清纱器工艺参数

3 小结

通过上述工艺方案的实施, 解决了棉、维纶纤维混合纺纱中的难点,其生产棉50/维50、19.7tex混纺纱,强力高、条干均匀度好,质量达到较高水平。

猜你喜欢
刺辊分梳隔距
减少JWF1213 型梳棉机落棉率的工艺优化
TC 系列梳棉机刺辊除尘刀工艺的改进措施
转杯纺分梳排杂区的气流场数值模拟
双喂给双分梳转杯纺技术研究进展
梳棉机锡林与刺辊速比对成纱强力的影响
刺辊速度对棉结变化和重新分布的影响
略谈梳棉机针布间隔距
隔距片
——具有历史感的工具
集聚纺细纱机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对成纱质量影响的研究
细纱机牵伸器材的优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