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1-03-10 09:20郑桐贺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双绞线布线子系统

郑桐贺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辽宁省铁岭市 112000)

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下计算机网络为我国社会发展及国民多元化生活提供有力支撑,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对推动城市建设发展与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科学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研究网络综合布线优化措施与方案,对促进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过程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1]。

1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特点及常见问题

现如今是计算机网络时代,各行各业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依托下都得到了有序发展。与从同时,计算机网络需要朝着全面多元化服务发展,这对工程项目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在人们对于信息记录和收集的功能有很大的需求,不仅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归纳,还需要提升收集的速度和效率,而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离不开科学的布线系统,随着我国对计算机网络需求及使用程度的不断增加,对计算机网络布线提出了诸多要求,其中较为常见的布线即综合布线系统,对综合布线特点与常见问题分析,可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更好为社会服务。

1.1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泛指计算机网络布局中通过压接、模块化等方式以星型布局构建形成开放性、系统性的一种布线方式。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现阶段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产物之一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较比传统布线系统而言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如下:

(1)扩展性。扩展性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网络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求方对信息传输设备的要求对其网络进行动态化添加,较比传统布线系统而言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时性变化与升级;

(2)模块化。综合布线系统模块化效应主要体现在综合布线结构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依托模块化结构优势实现任意规模综合布线环境的适应性,并根据实际环境与实际需求对数量进行相应的实时增减;

(3)经济性。传统布线系统具有逻辑性与复杂性特点,在布线阶段经常会因多元因素影响导致预期成本与实际成本形成差异,而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对制造与扩展成本进行了有效控制,同时较比其他布线系统而言其整体效益更为显著。此外,综合布线系统操作方法与传统布线相比更为简单、便捷,无形中降低了工作难度与工作强度,降低施工要求的同时可减少部分刚性支出[2-3]。

1.2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常见问题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布线问题频发,国民越发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布线的关键性。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较为常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因需求用户自身因素导致需对已有布局进行优化与调整,从而对布线进行二次设计与施工,破坏建筑整体美观性的同时,为后续管理与维护带来一定影响。此外,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综合布线施工中,反接、开路、跨接和短路是较为常见的接线错误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发生主要因双绞线内部短路及线序、接头方面存在错误。

2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应用标准

2.1 确保选择布线的可行性

图1:管理子系统配置图

纵观我国网络布线发展主要以基本布线、增强布线及综合布线为核心,随着网络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及需求用户的多元化需求,综合布线成为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网络布线中较为稳定的布线方式,施工前需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配置与之相对应的电缆线,继而保障施工前对建筑内部应用网络的情况有系统性了解。据此,唯有确定综合布线系统可行性才可将其纳入选择范围。此外,在对布线系统选择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以实际建筑物现有的网络需求作为参考依据,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才可保障布线系统的合理性。

2.2 确定材料数量和信息点

确定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需根据原材料进行采购,在采购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将设计方案作为采购的主要参考内容,并在此技术上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表格,规避原材料采购浪费问题的同时,对促进施工效益最大化具有现实意义。此外,施工人员应确定信息点具体位置及数量,对信息点选址中不仅要结合建筑物网络需求,同时还要参考建筑物其他电子设备,规避电子设备对计算机网络造成的干扰问题。此外,在布线过程中应关注各弱点管道接触问题,干线强点与弱点之间应保持适宜距离,规避因信号干扰导致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发展。

2.3 确定相应的水平布线

水平布线是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情况下大多数都是以水平布线为主,工作人员设计水平布线的质量与计算机网络工作质量存在直接联系。因此,确定相应水平布线对提升计算机网络质量具有实质意义。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主干网结构与拓扑结构设计,对网络系统网络速度与整体结构特征重点考虑[4]。此外,双绞线电流因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到网络布线设计中,双绞线电缆在配置中与其他电缆相比具有便捷优势,且拓扑结构中出现铺料较高的星型结构与双绞线电流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双绞线电缆的优点是能提供更快、更稳定的运行速度。实践中,工作人员应根据建筑物周围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水平布线。对网络需求不大的地区,如办公室、学生宿舍区等,工作人员在进行水平布线设计时,只需保证选配的科学性即可。

3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实例

3.1 案例概述

承德市A 中学新建面积18000 平方米,预计成为本市、同行业和附近街区的标志性建筑,充分体现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楼宇中各种弱电系统的应用,都对建筑物提出新的要求,即智能大楼内弱电系统采用当今先进的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对大厦进行统一规划,特别是大厦内建筑物布线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3.2 各子系统详细设计

(1)工作区子系统。计算机网络终端设备连接信息插座及信息插座的运行稳定性离不开合理的工作子系统设计,通过插座连接计算机与多元终端设备保障计算机网络流畅化。此次设计中考虑到工作区系统密集程度较高因此在设计中采用了双孔插座,为规避终端设备电源线弯曲过度导致通信链路性能降低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影响,在插座的设计上选择RJ45 斜插式双孔面板,有效解决了电缆弯曲过度等问题,且RJ45 斜插式双孔面板具有较高性能的同时,外表美观、尺寸适中,较比其他插座而言其安装较为便捷,其防护门具有良好的防尘功能,在联网使用中较为优秀。

(2)水平子系统。为保障主干子系统链路与用户工作区子系统连接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超五类屏蔽双绞线布线的方式,提高水平子系统数据与图形等电子信息交互服务稳定性。从使用材料角度来看,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性价比突出,传输性能较为优越符合相关标准的同时,并保障传输效率及传输稳定性。此次设计中因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因此要考虑实际传输距离,在设计中将设计线由配线架远端(小于90 米)通过水平布线的方式,经过楼道桥架、吊顶隔区传输,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美观性,选择沿墙下至工作区,并采用了预埋管道的方式,最大限度提高整体施工观赏性。针对电脑线设计方面,主要根据各楼层信息点数量,一层、数层设置通信间的方式完成。在对电话线设计师,布线采用Cat.3UTP,设计思路与电脑线布线一样,统一办公位置设电脑口、电话口,方便管理跳线的同时,为后续维护与管理提供有力条件。

(3)垂直干线子系统。此次设计中考虑到学校日后需求增多,势必对带宽需求进行增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6 芯多模光纤。主机房光纤连接各楼宇设备间子系统的光纤机,实现了楼宇内计算机网络系统物理连接。

(4)管理子系统。为了进一步保障系统设计合理化与网络系统的稳定性,此次设计将管理子系统安置在阁楼层弱电室。同时,为了进一步保障系统美观性与便捷性,设计采用了标准化19”机柜或机架,将IDF 固定在机柜后羿表格的方式一一对应,结合楼宇整体布局与楼层信息,做好布线路线记录,便于后续维护与管理。在水平系统的设计上,配线架采用24 口快速接线架,语音配线架选用S110 配线架;机柜安装方式不仅便于安装网络设备,同时为后续维护与管理跳线奠定良好基础[5-6]。

(5)设备房子系统。设备房子系统是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较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中信息管理、信息服务、计算机网络设备互联、远程教程及及声音输出机等设备都与设备房子系统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在设备房子系统设计过程中,不仅靠综合各项标准,更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动态优化与调整。

此外,计算机网络主机房是整个系统的重中之重,对主机房的设计要充分合理且规范,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的输出线路通过干线子系统连接起来是系统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环节,通过配架跳线控制各总线架的路由实现各楼层之间互连。这些设备(开关、电源)可以通过标准19"柜体整合到机柜内以便统一管理。主机房19"标准箱,可安装光纤配线架,选用1 根光纤架式连接中心。网络设备通过光口连接到光纤配线架的用跳线上。可将网络设备放在柜子内。语音系统在电讯室安装了一个电话 MDF,进线是将50 个 UTP 设备通过跳线从内部引出大对数或电话光纤到电话总配架,使50 个 UTP设备与楼层设备之间的三种 UTP 设备之间的电话配线架通过跳线连接。电话总线支架可采用墙面安装或架式安装。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以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为切入视角,嵌入性讨论与分析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概念与优势的基础上,论述了综合布线系统为计算机网络布局带来的优势与问题,继而揭示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的基础上,以承德市A 中学计算机网络综合布局为例开展了综合布线实践措施,旨在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合理化、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双绞线布线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摆脱繁琐布线,重定义家庭影院 Klipsch Reference Wireless 5.1
面向目标的主动绕障PCB布线算法
电子布线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双绞线的使用规范与制作技巧
挤压深度对屏弊双绞线电气性能的影响研究
一种考虑拥挤度的布线模型及其算法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