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党的建设话语建构的鲜明特色

2021-03-10 03:47马玉婕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话语新时代

马玉婕

摘 要:百年党史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制度建构的奋斗史,也是党接续进行自我革命和自身治理的发展史。党的建设话语作为特殊的表达符号,不仅直观反映着百年来党的成立、发展与壮大,而且对于实现党的指导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发挥着重要作用。回顾历史,党的建设话语建构具有鲜明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党政治性构成党的建设话语的本质属性;体现历史厚重性,注重积累党的建设话语的经验传承,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科学回应时代,遵循党的建设话语的现实需要;秉承开放包容心态,既合理借鉴吸收各种优秀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善于在国际舞台上实现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话语经验共享,推动更加广泛的党际交流对话合作。

关键词:党的建设;话语;新时代;政党治理

党的建设话语作为党的建设的表达形式,对于阐释党的建设理论、塑造党的建设形态、规范党的建设实践、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揭示党的建设规律都具有重要作用。党建话语不仅具有工具意义,而且具有价值意义。党建话语在将党的建设价值与作用形式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党的建设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其根本在于掌握、增强党的建设思想的彻底性,正如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构建党建话语体系已然成为推进党的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纵观党史,我们党在建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总结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党建话语。深入分析党建话语演进历程、历史逻辑、主要资源和建构路径,在全面从严治党时代要求下,对于坚持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长期执政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政党政治性:党的建设话语的本质属性

第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也是党建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当今政党政治时代,任何政党都具有政治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更是将政治性放在突出位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2],推动话语体系建构应当立足并服务于这种属性。从话语的存在形态方面来讲,党的建设主要有四种存在形式,即党建思想理论、党建制度规范、党建实践活动、党建话语体系,而话语体系是实现这四种形态协调互动的重要媒介。党建话语是党的建设理论、实践、制度的表达体系,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政治原则和政治文化等。尽管百年来党建话语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演进性、发展性特征,但是党建话语最为鲜明的属性都是政党政治性,根本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

第二,党建话语与党的建设布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发展创新,党建话语的表现形式也发生着阶段性变化。党建话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要善于从差异性中把握统一性。基于不同的类型化标准可以将党建话语进行不同的归类。一方面,依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可以将党建话语划分为党的政治建设话语、思想建设话语、组织建设话语、作风建设话语、纪律建设话语、制度建设话语和反腐败斗争话语等;另一方面,依据话语存在属性,可以将党建话语划分为理论话语、实践话语、制度话语、文化话语等;依据话语表达样态,可以将党建话语划分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等,学术话语是政治话语和大众话语的重要基础,在实践中,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转化。依据话语产生背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建设话语适应时代需求呈现阶段性特征,坚定政治性有力保障了党的建设始终坚持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并通过党的自我革命引导伟大社会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大成就。

第三,坚持党的建设话语的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把握党建话语统一性的关键维度。彰显和遵循党建话语的政治性,一是要坚持“用学术讲政治”,阐释好党的建设理论,为建构党建话语体系提供支撑;二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紧密结合,依据中国的现实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党建话语,形成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求、中国特点和时代特色的党建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三是要不断增强不同属性话语、不同形态话语的融通性,接续提升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尤其,要将党的政治建设置于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和党的政治建设话语的引导作用,提升党的建设的不同方面之间的机制协同性和话语融合性。

历史厚重性:党的建设话语的经验传承

第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老师,历史为现实和未来提供了丰富智慧与精神资源,我们既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也要善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历史文化资源和话语资源。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话语表达,尤其是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衔接,推动了党建话语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百年来党的建设话语建构深刻把握了这种历史厚重性,从不同话语体系的历史互动关系中挖掘并整合话语资源,融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新时代的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形成了开拓性、创新性和发展性党建话语。

第二,发扬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将总结经验作为自身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注重从历史厚重性中感知并转化党建经验,推动党建话语创新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与时代要求同频共振。正如邓小平曾指出,“马克思有他那个时代的语言,我们也有我们时代的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4],我们党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形成每个时代的历史语言,建构时代话语必须从历史语言中汲取经验借鉴,并且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基础,从而构成特色的时代话语。百年来,党的建设话语随着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发展而凝练形成多种样态,概括说来,一种是体现党的阶级属性、本质要求、理想信念的核心话语;另一种是随着时代进步产生的时代话语。核心话语是时代话语的基础,时代话语是核心话语的鲜活体现。核心话语和时代话语之间的历史互动,构成了党建话语的内在特质。

第三,要从“四史”中充分汲取党建话语体系建构的营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百年奋斗史,是新中国筚路蓝缕建设社会主义70多年的艰辛探索,是深化推进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也是社会主义思潮、理论、运动、制度深刻发展的历史。加强对“四史”学习,深入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能够为建构党的建设话语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一是深入分析党史,总结百年来党建话语的生成机制、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探索形成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话语体系;二是深入分析新中国史,总结党在全国执政条件下自我建设经验和规律的话语表达,不断深化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一般规律的系统总结;三是深入分析改革开放史,总结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党治理方案和优势的话语表达,构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党建话语体系;四是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发展史,总结社会主义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的话语表达,为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政党建设提供更多经验借鉴。

时代回应性:党的建设话语的现实需要

第一,回应时代需求是党建话语发展的内生动力。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近代以来,我们经历了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历史性转变,从面临侵略欺辱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建话语积极回应不同的时代诉求,从而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质。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这都需要党作出积极的现实回应。把握时代才能赢得时代,赢得时代必须回应时代。问题是时代的口号,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始终是党建话语的鲜明指向,为党建话语的时代建构提供了现实着力点,也为推动党建话语体系创新带来了许多新角度。党的建设话语具有时代性色彩,“说新话”确保了党的思想理论具有鲜活生命力,从而实现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第二,党建话语的时代印记植根于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立足党的领导地位和制度优势,从党建话语视角推动历史经验总结和优良传统传承,融入到党的建设的各个维度之中,构成推动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长期执政党,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只是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第一步,还要不断加强政党本领建设继续完成伟大社会革命的任务,一以贯之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这就决定了党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现实问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适应历史的演进和时代的转换,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并将自身的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如此才能实现践行初心与使命、坚守基本路线与方略、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新的阶段性要求,构建体现时代需求的党建话语就要善于从人民、社会和世界的需求中把握发展趋势。

第三,科学把握党的领导的关键性是构建时代化的话语体系。面对新的世界变局,中国共产党作为全面领导党、长期执政党、自我革命党的统一体,党的建设不仅要回应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要求,而且要回应如何更好统揽各方力量、各项工作和国家治理要求,不断提升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还要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通过新时代党建话语充分展现党的领导优势、中国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基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党建话语体系在解读加强党的建设实践、构建党的建设理论上,显得尤为迫切且重要。为此,科学回应时代需要,要通过善于提炼和打造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注重加强党建话语体系的完整性建设,增强党建理论、思想和观点的传播力,凝聚更多共识,实现掌握更多党员和群众的客观要求。

文明互鉴性:党的建设话语的方案贡献

第一,政党政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但中国的政党政治基于新型政党制度和新型国家制度持续内生性演化,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特殊性和创新性。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不仅遵循了政党政治运行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而且遵循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的特殊规律,充分体现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科学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面临各种不同历史任务的客观要求下,从接受共产国际指导、学习苏共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基本经验,到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形成了推进党的建设的许多新成就,由此决定了党的建设话语的接续性探索新样态。

第二,建构党建话语批判性融合了各类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但不能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当成‘唯一准则,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否则就容易滑入机械论的泥坑。”[5]党建话语不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而且以古语新解等形式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解释和运用,并且以开放发展的心态接受转化了不同文明的有益成果。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并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观点,积极推动“民为邦本、爱民惜民”等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且借鉴吸收了域外无产阶级政党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可取之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价值追求。文明互鉴是党建话语体系建构的客观现象,也是推动党建话语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第三,新时代以来,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话语,就要“认真研究、宣传、阐述党的思想理论,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研究,更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6]。立足党的建设的内生性特点,植根于党的建设生动实践,“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7]。既不希求从域外搬来党的建设的“飞来峰”,也不走向自我封闭的“老旧路”,善于推动党的建设话语传入、形塑和转化有机统一,坚守政治定力、增强“四个自信”、强化话语建构,构建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中国特色的党建话语体系。与此同时,要充分借助和运用政党对话会、文明对话会等形式增进与世界各国各政党的交流,围绕着政党治理、国家治理以及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中国担当。

立足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刻把握新时代党建话语建构,不断增强三种能力:一是自我审视能力,树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觉意识,从党的建设历程中深入挖掘和转化党建话语的资源,从自身的历时性对比和不同政党的共时性对比中揭示党的建设的独特优势;二是自我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话语创新,在推动党的建设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和话语形态深度融合基础上创新党建路径;三是自我建构能力,增强解读新实践、提炼新概念、创新新理论的能力,通过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形成党建话语的表达体系,不断提升党建话语的制度化水平和党建制度的话语认同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方输出民主与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XKS03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2]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2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9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90.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

[6]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1.

[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话语新时代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