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做与思”的有效融合

2021-03-10 11:19戴紫嫣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

戴紫嫣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将小学和初中学段的顺利衔接也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科学课程的优势与特点,开展“做与思”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做与思;融合教学

小学的科学課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初中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二者并非独立的两个阶段,而是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决定性阶段,从小学到初中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教育任务、目标的实现。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相较于传统科学课程教学中的“思考与操作分离”的教学活动,“做与思”融合的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能够进一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兴趣,促使学生在“做与思”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锻炼。在实际的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分别提出多层次的问题,尽可能调动班级学生的“做与思”意识,还要开展课堂互动活动,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一、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意义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倡导“做”的实践行动。然而,“做”作为人的有目的的行为,又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只有实现“做”与“思”的有效融合,才能增强“做”的实效性,引领学生在“做”的实践中进行有效的理性思考。

在“做”中增强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改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主体性和学生认知特点,为学生创造“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的实践中获得真切的体验,自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得到解放,从而增强科学教学的实效性。

在“思”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力。科学是一项探索性活动,这就决定了科学学习离不开实践,离不开思考。“做”为思考进行了有效的铺垫,使学生获得了直观的体验,使学生具备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基础。“做与思”的有效融合,将实现学生科学实践力和思维力的协同发展。

二、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有效互动,激发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融合“做与思”,就要充分开展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将“做”与“思”有效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轻松、自由、舒适的科学教学环境,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热情。在当今的小学阶段,很多小学生都会忽视科学课程的学习,产生“科学课程不是重要的课程”的想法,加之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学生可以通过上网看到更多的科学现象与生活现象,从而进一步加深这种想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就是重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忽视功能性”,沉浸于科学教学活动中。

在三年级上册“我们来做‘热气球”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沉浸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观察体验”的方式,让5名学生放孔明灯,其他同学观察孔明灯升空的过程;此时已经初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机引入课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做孔明灯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全班交流,学生、教师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再试着燃放孔明灯,交流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最后成功让“热气球”升空。学生始终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随时根据不同小组的进程,提出问题与建议,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融入师生互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操作中思考,实现本节课的“做与思”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科学教材中的“科学入门”这一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体验走近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测量和探究等。相信在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受益匪浅,从而实现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二)层次设问,做思结合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融合“做与思”,就要充分利用教学问题,提出层次设问,以启发学生的“做与思”意识。层次设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的一种方式,其融合了“做与思”的理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科学课题知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不同的问题,为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科学探索思考环境,之后提出“做一做”的任务,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从而形成对科学知识的良好理解。

教师在“我们来做‘热气球”的教学中,要及时融合“做与思”的理念,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提出层次设问。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组关于“热气球”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对热气球的结构、材料、特点等形成初步认知,之后分别提出“热气球由几部分组成?”“分别用的什么材料?”“你觉得它升空的原理是什么?”“你如果做热气球会选身边的什么材料?”“如何保证热气球顺利升空?”等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些不同角度的问题的理解,逐渐深化思考,之后再和小组同学设计制作“热气球”,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操作。

上述问题中涉及物体的特性以及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教师通过这些有层次的设问,让学生思考、回答,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科学规律、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为中小学知识的衔接做了铺垫,增强了小学、初中课程衔接的有效性。

(三)全面观察,制订方案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融合“做与思”理念,还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是否喜欢阅读书籍、是否喜欢参与实验操作、是否具备领导能力、生活经历、对生活的认知水平和科学知识素养水平等,优化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且适当延伸教学场景,突破教材约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做与思”的融合发展。

在“我们来做‘热气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教学活动。考虑到班级学生喜好户外活动的特点,可以带领学生到离学校距离较近的公园、半封闭式小区或者园区中,让学生观察这一区域是否适合燃放孔明灯,并考虑风向、风力等天气原因以及孔明灯的制作材料、燃料所引发的火灾隐患问题。教师提出“户外实践活动感想”的任务,让学生积极思考这些问题,形成自己特有的科学知识储备与理解,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生猎奇欲望较强,好动,喜欢钻研探究,喜欢一些实践活动。教师在组织这类活动时,要让学生知道这类活动的过程及注意点,设计好活动方案,尝试创造性地解决社会生活问题,有助于中小衔接,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正确评价,提升自我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融合“做与思”理念,不仅要关注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而且要关注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行为。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段“自由发问”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困惑。教师采用这种方法为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间,深度融合“做与思”,促使学生在“做与思”的教学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

在“我们来做‘热气球”的教学中,多数学生已经能设计制作出“热气球”,并成功让它升空。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面带微笑,声音柔和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且提出“你再自己做一做会有哪些改进?”的要求,鼓励学生不断反思,深化“做与思”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开展“做与思”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制订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计划,还要适当展开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要肯定、鼓励学生的思考行为,认同学生的独立思考活动,促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实现小学科学课程“做与思”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做与思”的过程中实现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同时增强小学、初中课程衔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王世成.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做与思”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201-202.

杨小霞.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教育装备融合的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Z1):115-116.

王小梅.整合+拓展:基于STEM理念的小學科学教学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8(15):37-40.

曾瑞芳.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68-69.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
例谈未来教室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美术融合教学模式下画树的情感创作与表现
试论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