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2021-03-11 21:17冼薇
天府数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培养

冼薇

摘要:教育能够直接体现社会进程和时代变化,跟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直接关联,按照社会形式及时加以调节和更新。伴随社会多个行业对高素质的全面性人才需要增长,德育教育渐渐变成小学老师教学重点,目前德育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小学老师应该发挥学习教学的优点,高校利用各种资源,更新德育教育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本文对怎样培育学生更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加以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培养

前言:

由于小学生性格可塑性强,自我约束力不高,若是形成坏习惯,则很难改掉。对于这些实际状况,小学老师要使用各种教育方法,给学生创建适合的教学环境,关注其身心发展,通过独特的教育方式,激起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其身心真正获得熏陶和感染,以便汲取更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心理的满足,培育学生的意志和优秀品质,让其获得心理的满足,推动其全面发展。

一、培养高尚情操进行品德教育

1.利用校园资源,创设德育氛围

小学应该营造适当的环境,给学生提供活动和表达能力的条件。环境是干扰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实践中知道:孩子生活在和谐环境中,他们的情绪更加愉快、乐于接受教育。我们应该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效利用教育环境开展德育渗透,让学生积极和环境交互,发展情感。比如可以在楼道墙壁上张贴地图、古代励志故事等,利用交谈的方式加深孩子对祖国的认识,感知古代劳动人的聪明才智和品格,借此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又比如:可以在学校公共屏幕或是LED屏幕上播放一些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动画宣传片和宣传语,让学生在校园可以看到,长期下来,会对他们的自身行为构成一定的积极影响。环境是一种工具,能够借助老师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受到启发。

2.促成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为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停对个人层面提出要求。为让学生形成更好的习惯,作为老师应该从小事做起,根据学生身边发生的例子,有计划渗透德育教育,引领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在父母、老师和别的同学的交往中,做到言出必行。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特别是在他们犯了错误后,老师应该及时和学生沟通,让其谈谈自己错误的原因,带领他们主动接受错误,在他们道歉后,让其承认错误,并且在学生真诚道歉后,给予学生鼓励和夸奖。比如,小刚不小心将同桌的铅笔弄坏了,老师发现,给小刚创造条件,引导他给同桌解释清楚。让他们养成不说谎的好习惯,获得学生教育的实现。

二、多方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1.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

老师为学生树立好学习榜样,让自身在学生心中有一个完美的形象,学生会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因而老师不仅要使用适当的方法激励学生,还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去培养学生,让他们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受到熏陶。其次,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接觸孩子时间最长的人,他们的举动会成为孩子评判是非的标准,老师可以举行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尊老爱老思想,让他们从爱自己的妈妈做起,每天给妈妈做一件事,培养孝敬父母的习惯;最后学校应该与社会各界加大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社会上的各个表现。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的进行社区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正规其行为。

2.举办活动,宣传教育方法

邀请家长来校园,参与知识讲座,给他们宣传学生正确的教育规范;介绍小学生活和教育工作内容,帮助家长学习教育方法;让其了解到教育品质培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家长看重对孩子情感和人格的培育。利用便条、网络平台,让老师和家长相互了解、学生在家或是在学校的表现;掌握学生的点滴进步;指导他们有哪些不足,以便有针对性进行指导。比如在校内,让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见到老师后,说“老师你好”回家后,跟爸爸妈妈问好,让这些礼仪扎根在学生心中,让他们形成自然的习惯。告知孩子不能讲脏话,不争抢玩具,放学自行排队,从而让他们渐渐形成文明好习惯。

三、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在细节处固化习惯

小学生年级小,判断是非能力弱,会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讲方法,不急躁,用感情和爱来感化他们,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正确的。引导他们坚持做正确的事,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习惯。而好的习惯形成需要长时间累积,只有通过个体、关注细节、形成习惯,才能由一个个小行为累积成强大的力量。比如在制定班级规则时:遇到老师要问好,自觉上好每堂课,学习用品放整齐,保持教室地面整洁。同时提出很多要求:反复练习、随时检测、反复练习,提升认识。为了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可以按照班级规则,成立一套督查机制,对学生加以全面检查和调节,让习惯获得固化,扭转行为,长期下来,学生就可以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

2.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品德教育课堂是老师对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平台,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无法短期形成,而要在长期课堂教育的培养。老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转换,让他们参与表扬,以便接受到行为习惯的教育。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中过马路、写字姿势、不同场合的礼貌用语情境,让同学们可更直观接受德育教育。其次,老师应为学生树立榜样,从各种小事中对学生形成积极影响。比如:在看到操场或是教室看到垃圾,老师看到就应扔到垃圾桶中;对小学生来说,老师的一言一行均能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老师要发挥好自身榜样力量,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他们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做好长期准备。作为小学老师,应该将其良好习惯的养成看做一件关系到他们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大事,使用各种有效方法根据小学生个性特点在品德教育上加以运用,以起到最佳教育效果。实现家庭和校园的合力作用,影响学生的言行,给孩子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银枝. 小学品德课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讨[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2020, 000(003):113-114.

[2] 黄少微.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3):79-79.

3481501908252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培养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