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有效设计的研究

2021-03-11 00:40季琼
天府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季琼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是思维的起点,所以想要学好数学,学生要在课堂中不停地发问,最终在设疑激思中掌握课堂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当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缺乏自我思考,为此本文就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的有效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并从创设情景,问中激发兴趣;小组合作,问中梳理思路;课堂训练,问中深度思考;课后总结,问中实施反思四个方面提出实施策略,以此推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学习数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当下,一些农村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不高,原因在于他们对数学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学习的知识都是一些皮毛,为了能够改善这一现象,课堂问题链的设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如何设计问题链,成为当下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和借鉴,让更多的学生投入数学课堂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技能,发展数学素养。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有效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备课时一是要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二是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问题,这样既能体现针对性,又能讲明白教学重点,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自我成长与发展。例如,笔者在设计问题链时,首先在课下对学生的导学案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预习情况,之后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学习,进而活跃数学思维,提高听课的效果。

2.层次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对于优等生而言应该设计哪些问题来拓宽他们的思路,活跃思维。对于中等生而言应该设计什么类型的问题来提升他们的整体水平。而对于学困生而言应该设计哪些基础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考虑到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后,教师方可将问题设计的精准度提高,而问题设计的效果也将更加明显。

3.循序渐进原则

在设计问题链时除了坚持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之外,教师还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问题进行设计。问题应由易到难,逐层加深,从而将基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层层融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掌握事物循序渐进的规律,最终在问题链中将自身的思维得以拓展。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每一个问题变得环环相扣,且难度一直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间,最终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得到,体现了问题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二、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有效设计的策略

1.创设情景,问中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原因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者问题的融入有些生硬、不连贯,缺乏问题情境的创设等等,这些现象都会让学生感到不适宜。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来吸引学生,并在情景中指引学生如何思考,并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一步步地总结数学规律,提升自身的数学技能。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充满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给学生设计了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直角三角形中每个边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是勾股定理,生活中哪里用到勾股定理?就这样笔者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结合问题链一步步将教学中的重点进行了解,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与课堂知识加以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乐趣,为接下来的探究埋下了伏笔。再以“全等三角形”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对双胞胎的图片,之后让学生思考这张照片中两个人的面孔有什么特点?之后继续发问,什么样的三角形属于全等三角形?如果两个三角形两条边相等能说明是全等三角形嗎?就这样在一步步的递进中让学生在思考中将教学重点加以认识和理解,最后在问题链中激发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探究铺平道路。

2.小组合作,问中梳理思路

学生在对课堂知识加以了解之后,接下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课堂知识进行探究,并梳理学习思路。而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也是循序渐进的,且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最终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加以深入的思考,并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加以分析和整理,为接下来的应用做好铺垫。

以“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实施帮扶政策,于是以五名学生为以小组展开了课堂探究活动。其中五名学生中包括一名优等生,两名学困生和两名中等生。之后笔者给每个小组设计了问题链进行自主探究:

问题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5x+3=0          (2)2x+y=3            (3)x2-2x+1=0

问题2: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吗?

问题3:你能不能猜想一下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你为什么这样猜想?

x+y=9    2x-y=10

问题4:你能举出一个生活的实例来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吗?

问题1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进行掌握,而问题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进行归纳,问题3的设计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猜想能力,问题4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而在整个问题链中,小组中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都对课堂知识进行了探究,且得到了发展,最终梳理了本节课课堂知识的学习思路,提升了整体水平。

3.课堂训练,问中深度思考

為了巩固课堂知识,并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深度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述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外,还应给学生布置课堂训练作业,让学生在训练中检验自己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深度思考中把握数学学习规律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数学技能。而教师在设计课堂训练时依然要设计问题链,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在问题中内化课堂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以“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点教学为例,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并加强学生的深度学习,于是笔者在课堂中布置了以下课堂训练: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场地,已知这个场地其中一条边长为8m,求其余三条边的长度,如下图所示。

之后笔者提出问题:图中DE=FB吗?为什么,能否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在AB上任选一点做CD的垂线,那么与DE和FB的长度关系是?仔细观察这一图形,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你能证明吗?经过以上课堂训练,学生们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了掌握,并通过深度思考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在探究中内化课堂知识。

4.课后总结,问中实施反思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教学内容,并加以训练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最后的教学总结,帮助学生回顾课堂知识,梳理知识框架,最后让学生在总结中进行自我反思。而教学总结中依然不能缺乏问题链的设计,一来是为了让学生在问题中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和内容,二来是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课下进行弥补,最终不断地完善,丰富自身的数学体系。

以“反比例函数”教学为例,笔者在讲述完课堂知识后进行了课堂总结,并在总结中提出以下问题链: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有哪些?生活中哪些问题运用到了反比例函数,大家思考并设计出一套关于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题。经过以上问题链的设计,首先笔者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进行了回顾,之后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基本特点进行巩固,让学生在头脑中回想反比例图形的空间构造。最后,让学生与生活进行联系,体验本节课知识点的实用性,并在题目中得以展现。最终让学生将自己掌握不牢靠的地方加以复习和巩固,提升学习质量。再以“相似三角形”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堂总结中提出了以下问题链:什么是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断方法有哪些?生活中哪些问题运用到了相似三角形这一知识点,可见问题的层层深入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素养都得到了锻炼,进而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学总结中得到自我反思,为构建数学体系打好了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问题链的有效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斗志,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当下,一些教师对问题链的设计还是把握不够准确,所以问题的设计效果并不明显,接下来依然需要教师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落实,最后让学生在问题中总结数学规律,培养数学逻辑思维,从而在数学课堂中培养核心素养,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婷炜. 指向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的初中数学问题链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20.

[2]王哲.初中数学“问题串”教学的设计、实践与反思[J].数学教学通讯,2020(11):27-28.

[3]江炜炜.精心设计“问题链”,有效提高问题价值——例谈初中数学问题链的设计原则[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24):24-25.

[4]陈瑞琦. “问题串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3645500338212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