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桩在挡土墙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2021-03-11 07:40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持力木桩试验段

中建三局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某湿地修复工程项目的景观平台位于湖域周边,地基土质含水量较高,地质条件较差,地基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原地基处理方案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基加固,施工成本较高,且机械作业不方便。经过设计比选分析,施工单位决定改变方案采用杉木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充分发挥杉木桩在潮湿软土中不易腐朽且施工成本低的优势。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某生态湿地修复项目的施工内容包括坑塘改造、自行车道、水上和陆上木栈道、木平台、休息广场、花岗岩台阶、花岗岩步道、停车场、抛石护岸、石堰、植草沟及绿化等。工程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位于江汉平原,不易发生地质灾害,经查湖北省工程地质图,该场地无断裂构造带通过,不存在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无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2012),该场地属于基本稳定场地,较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资料,该场地各地层在水平方向分布上有较大变化,存在着缺失与尖灭现象,但其主要土层层面坡度小于10%,属于均匀地基。场地各土层工程特征分析评价如下:第1层为素填土,该层为挖除层,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第2层为淤泥,呈流塑状,强度低,压缩性高,该层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建议挖除;第3层为粉质黏土,呈可塑状,强度一般,具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可作为拟建景观栈桥及构筑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第4层为黏土,呈可塑—硬塑状,强度较高,具中等压缩性,该层厚度较大,可作为拟建景观栈桥及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天然地基的基础持力层;第5层为粉砂,呈稍密—中密状,强度高,厚度较大,分布稳定,具有低压缩性。

花岗岩台阶位于湖域的驳岸上,东西长108m,由760块花岗岩板铺设而成。台阶踏步采用砂浆铺贴,其余位置采用黄土中砂铺贴,花岗岩板的空隙处采用种植土掺草籽填缝。花岗岩台阶下设三道毛石挡土墙,三道挡土墙合计长度为200m。台阶及挡土墙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台阶及挡土墙的剖面图(单位:mm)

2 软土地基加固方案

花岗岩台阶紧邻湖域,且在施工前该区域遭受连续强降雨,土质松软,含水量高,不能满足挡土墙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选择两种地基加固方案进行比较,一是钢筋混凝土桩基加固,二是杉木桩加固。钢筋混凝土桩的耐用性高,但是施工复杂,成本高。该施工场地位于湖岸边,台阶紧接环湖公路,场地呈条带状分布,且土质松软,承载力差,大型桩基施工机械难以作业。杉木桩可就地取材,采用小型机械即可作业,施工便捷,可节省成本,加快进度。经过设计方讨论后,决定采用杉木桩对地基进行加固。

杉木桩在该工程实例中的作用如下:一是杉木桩的间距较密,对软弱土体的挤密效果明显,木桩周身与土的摩擦力大,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二是杉木桩排数多,与土挤密后,排桩之间形成整体,使杉木桩也具备了一定的挡土能力,与挡土墙一起共同抵抗土体的侧向压力。杉木桩在承受挡土墙的竖向自重的同时,水平向因承受侧向土压力处于受弯状态,杉木桩抗弯强度一般可达11~15MPa,也充分发挥了其抗弯优势。

按设计单位意见,拟在挡土墙下采用长度为6m、直径为12cm的杉木桩,杉木桩共计4排,横向和纵向的间距均为0.6m,桩基成正方形分布,保证各桩受力均匀。对地基进行加固方案正式实施前,观测试验段,发现效果理想。

3 试验段观测

为验证设计的方案可行性,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施工场地随机选取一处进行试验段观察,试验段长度为3m。根据设计要求,在桩顶堆压1.5m高的块石进行静力加载,间隔观察块石顶部的高程变化,72h的总沉降量小于30mm即可。毛石挡土墙基础开挖前,基坑四周每边外扩1.5m,密排打入长度为4m、直径为10cm的杉木桩进行基坑防护。按照设计的要求方式,在基底打入杉木桩。先施工3m作为试验段,待杉木桩承载力试验合格后,再大面积施工,杉木桩施工前涂刷沥青漆进行防腐处理。杉木桩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杉木桩分布图(单位:mm)

试验段杉木桩施工完成后,将多余的桩头由人工锯平。随机选择组成正方形的4根杉木桩,铺上木板作为加载平台,其上堆加花岗岩块进行静压,花岗岩块总体积为1.1m×0.9m×1.5m(长×宽×高),在块石顶部做好标记,观察沉降。承载力及沉降观测试验现场图如图3所示。

图3 承载力及沉降观测试验现场图

静压72h,期间每隔24h进行一次水准观测,累计沉降量分别为1mm、2mm、2mm,远远小于设计允许的30mm,试验结果判定沉降稳定,沉降值符合设计要求,表明试验合格,该加固方案可行。

4 杉木桩施工

(1)防腐处理。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质量较高的杉木桩,不得有过大弯曲或者蛀孔、缺损的现象。木桩吊运,堆放过程中,不得遭受较大冲击,避免木桩变形。打桩前,对每根杉木桩进行防腐处理,削平枝干和节疤,在树干上均匀密实地涂抹上沥青防腐漆。完成打桩后,将高出设计标高的桩头用人工锯平,并刷沥青漆对端头进行补刷。

(2)施工工艺。施工前先清理干净基底,将碎石及各种垃圾清除。测量放线,在杉木桩所在位置的基底做上标记。挖机就位,吊装杉木桩至标记位置,并人工扶正,采用经纬仪控制桩身垂直度,确保木桩垂打入定位点。利用挖掘机的挖斗逐根将木桩按压至设计标高,对于少数难以按压的木桩,可以利用挖斗背面锤击施打至持力层。人工锯平桩头,保证桩头平齐且距离涂层约0.2m。待全部地基处理完成,第一层铺150mm厚碎石中砂,并用打夯机夯实;第二层支模后,浇筑100mm厚C20混凝土垫层;第三层用挖掘机配合人工用M7.5防水砂浆砌筑毛石。

(3)质量控制要点。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精心指导,质量管理与测试人员准确检测、严格把关。强化程序、工种、工艺的质量控制,在重点工序建立质量体系和管理专人负责,该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控制要点是桩身定位偏差和垂直度,平面定位偏差不大于1/2直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2%。对于桩间距过大的杉木桩,及时在受力侧进行补桩。施工中如果遇障碍物或者不明原因,木桩不能打入预定深度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明原因,明确处理方式后再打入,不得随意割断木桩。

5 结束语

采用杉木桩进行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案,相比于混凝土桩基方案,节省了约60万元的造价和15d工期。该工程实例说明,只要设计合理,使用得当,采用杉木桩对挡土墙的地基进行处理,仍然是一种经济且合理的选择,既可以就地取材,节省成本,又可有效避开湖域周边施工场地大型机械难以进场的不利条件。杉木桩加固不良地基的方案,具有施工简便,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

猜你喜欢
持力木桩试验段
基于Surfer克里金插值法的批量化桩长预估
跨声速风洞槽壁试验段流场品质提升措施研究
蜂窝夹层结构脱粘缺陷电磁锤敲击检测模型及持力时间分析
CONTENTS
移动木桩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Ⅰ标基坑监测及结果分析研究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持力层核心指标与基桩质量的关系
——基于钻芯检测法定量评估基桩质量的研究之六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在沪宁高速公路照明试验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