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导向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研究

2021-03-12 03:28高利兵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作坊中等职业安徽省

摘 要 安徽省“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队伍整体素质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迫切需要以领军型教师引领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安徽省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中,建设“名师工作坊”项目,着力于抓好项目设计、队伍建设、运行机制、跟踪督促等环节,在培养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教学名师、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提炼优秀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带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也为未来本区域及其他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供有益借鉴。

关鍵词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项目导向型;名师工作坊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2-0042-06

师资队伍是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关键要素。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并提出“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安徽省以“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走出一条以项目导向型“名师工作坊”建设引领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之路。

一、“名师工作坊”项目实施背景

2008年以来,安徽推进职业教育大省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作为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和认定制度,培养中等职业教育省级专业带头人、教坛之星、优秀校长[1]。2013年,省政府印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全面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机制,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培训制度,校企共建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领雁工程”,培养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2],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

(一)师资数量明显增加但仍很缺乏

与2010年相比,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专任教师数增长24.12%,生师比明显优化,但仍远高于201国家办学基本标准,专任教师仍相当缺乏,校外教师聘任数增长46.27%,比专任教师数增长高22.15个百分点;实施校内教职工岗位结构调整,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重由71.49%提高到82.67%,见表1。2015年全省16个市中,除安庆市(16.421)外,生师比均高于国家办学基本标准,最高的为六安市,达38.971,铜陵、阜阳、宿州、合肥等7个市均高于301[3]。由此可见,专任教师缺乏情况相当普遍,教师数量不足会导致工作量加重,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习研究。

(二)师资结构明显改善但仍存矛盾

与2010年相比,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增长54.66%,占专任教师比例由51.04%提高到63.6%;专业课教师数与在校生数比例由170.13优化为143.53。2010年起,在全省开展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4],2015年全省中职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比重达69.11%,比2010年高27.17个百分点,见表1。2015年主要专业类别(在校生达万人)专业课教师数量不平衡,大部分主要类别专业课教师数与在校生数比例仍相当高,最高的土木水利类达174.99,见表2。

(三)师资素质明显提升但仍缺领军

与2010年相比,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硕士及以上学历比重、高级职称比重分别高10.84个、2个、2.88个百分点,分别达92.3%、4.41%、27.04%,见表3,但仍有部分教师学历不合格,专任教师中硕士比重仍未达到10%。2010年起在全省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5],到2015年共立项建设精品课程302门;举办学生技能大赛、教师技能大赛和信息化教学大赛以及优质课、教科研论文、教学软件评选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开展省级专业带头人、教坛之星、优秀校长评选[6],评出专业带头人142人、教坛之星511名、优秀校长79人,但仅占专任教师的2.42%,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领军型教师仍相当缺乏。

总体来看,安徽省“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这就迫切需要以领军型教师为引领,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带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名师工作坊”项目的架构

(一)“名师工作坊”项目的设计

2015年以来,安徽省启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名师工作坊”是质量提升工程六大类项目的重要一类,做好“名师工作坊”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也是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设目标的关键环节。

1.突出质量,整体设计

质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涉及教育各方面要素和全过程,质量提升是人才培养全要素全方位的提升,但质量提升的关键在师资队伍,抓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要重点抓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名师工作坊”作为质量提升工程六大类项目之一,既要纳入质量提升工程之中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系统建构工程体系,优化工程建设内容,推动职业教育集约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又要考虑“名师工作坊”的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整体设计,构建有特色的项目体系,优化项目建设内容,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以及区域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均衡,全省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师资的需求程度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名师工作坊”建设布局上,既要注意在职业教育相对发达区域重点布局,也要考虑向贫困地区及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倾斜。

2.项目导向,打造名片

项目建设是带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引擎,是撬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杠杆,更是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加速器”,具有强劲的聚集效应、带动效应、引领效应和持续效应。质量提升工程以项目导向战略思维,设计了“名师工作坊”等六大类项目,遴选组建了相应的项目库[7],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带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以项目导向建设名师工作坊,是按项目经营理念、方法、程序和技术进行建设,有助于建立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按时按标准达到理想的建设成效。项目导向型名师工作坊建设有明确的目标任务,项目承担者通过制定任务书和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组织、建设资金、进度安排等,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优化团队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建设过程、资金使用的管理以及建设绩效评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设特定的建设任务,形成可显现、可评价的建设成果。项目建设具有独特性,每个“名师工作坊”建设团队各异,各有特点和特长,基础不同,建设任务及重点、资金需求及分配、建设成果也不尽相同,有利于形成自身的特色亮点,打造有鲜明特点的工程名片。

3.标准引领,重在成效

实施项目建设,目标决定规格品质,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是对一项活动或一个建设项目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结果进行规定的准则、规范、要求和标尺,是活动实施及结果评价的基本依据,对于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环境和公众利益,实现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最佳效率等,具有直接作用和重要意义。质量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名师工作坊”等六大类项目,坚持以标准引领,增强标准的有效供给,强化标准的有力执行。省教育厅等部门在设计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同时,制定了“名师工作坊”等六大类项目的建设标准[8],并制定了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办法[9],依据建设标准制定了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评估验收办法以及六大类项目的评估验收指标体系[10],按年度组织项目建设的中期评估,建设期满组织验收,以期规范质量提升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过程,达到预期的建设成效。

(二)“名师工作坊”项目的内容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规划到2020年重点建成200个省级“名师工作坊”,以培养一批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学名师,打造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实施一批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提炼一批优秀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带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名师工作坊”是建设项目导向型教学团队,是通过项目来创造价值、实现其建设目标。项目导向型是一种合理化、正式化、流程化以及把活动命名为项目的过程。项目导向型组织是用项目来直接获得收益或进行创新活动,并且这些活动能创造价值,实现战略目标,带来竞争优势,组织对有关核心活动优先采用项目思维以及用项目的方式来执行[11]。因此,要以项目为導向,运用项目思维,对“名师工作坊”建设内容进行系统设计。

教学团队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决定着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明确建设内容、制订评价体系是“名师工作坊”设计的重中之重。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团队建设成果的关键,有助于确保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12]。“名师工作坊”建设内容包括领衔人、团队构成、运行管理、效能发挥和特色创新五个方面,设二级评价指标12个,主要观测点29个,数据采集34项,达标数据14项,见表4。

“名师工作坊”引领教学团队建设既关系到质量提升工程示范特色学校的发展水平、示范专业及实训基地乃至技能大赛赛点建设水平,更关系到人才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的实施。“名师工作坊”与质量提升工程其他项目既相互独立又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仅具有自身的独特作用,也影响质量提升工程的整体效应。

三、“名师工作坊”项目建设成效

“名师工作坊”入库202个项目,经过3年建设,2019年验收“合格”及以上196个,通过率达97.03%,其中“优秀”26个,优秀率达12.87%。

(一)领衔人专业水平显著提升

领衔人通过多途径多方式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及专业水平,教学成果获得省、市级以上表彰或交流1703次,比建设期初(以下简称期初)增长330.05%,平均每人表彰或交流8.5次;主持校级课题1043项,比期初增长604.73%,平均每人主持5项课题;主持市级课题683项,比期初增长596.94%,平均每人主持3项课题;发表专业论文1148篇,比期初增长159.14%。

(二)团队构成优化,团队能力增强

建设期末团队核心成员1778人,比期初增长41.67%,平均每个团队9人;核心成员本科以上1574人,比期初增长55.69%,学历合格率比期初高8个百分点;核心成员中高级职称911人,比期初增长76.55%,高级职称人员比重比期初高10.1个百分点,职称结构不断改善;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提升,达94.18%,比期初高39.5个百分点。团队外聘兼职教师574人,比期初增长122.48%,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数539人,比期初增长154.25%,占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93.9%,远远高于建设指标的要求。名师工作坊结对指导成员1465人,比期初增长405.17%,平均每个工作坊有7人参与到结对指导中;成员获更高级别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等称号954人,比期初增长377%;为学校、企业培育青年技术技能骨干11128人,比期初增长401.04%,每个工作坊平均为学校、企业培育青年技术技能骨干55人,为学校及企业人才培养做出巨大贡献。

(三)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完善

项目团队规划确立项目建设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成员个人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建立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场所和信息交流平台,完善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工作坊场地从期初5818m2扩大到建设期末的15280m2,增长162.6%,平均每个工作坊场地面积达75.6m2,对名师工作坊运行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名师工作坊平台发布动态信息到建设期末达11762条,是期初504条的23.3倍,平均每个工作坊发布动态信息58条,展示及交流建设成果,实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

(四)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名师工作坊”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具有区域特色专业(群)的形成。校本课程由期初139门增加到建设期末的827门,增长494.96%;校本教材由期初645本增加到建设期末的945本,增长46.5%。参加市级及以上课题研究、教改项目的成员1799人,成员开展示范教学5880节,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或自己参加竞赛6935人次,分别是期初的5.37倍、11.1倍、8.5倍,项目建设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科研成果或技术研发成果大幅提升,建设期末达4653项,是期初的12.2倍。

(五)社会服务开展广泛

“名师工作坊”不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承担市级以上教师专业技能培训61097人次,是期初的16.23倍;年开展社会服务(培训)340101人次,是期初的12.5倍,平均每个工作坊年培训1683人次,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四、“名师工作坊”项目建设启示

(一)抓好项目设计是前提,充分发挥目标与标准的引领作用

“名师工作坊”是项目导向型教学团队建设,以项目思维、项目方式、项目管理建设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改革与创新实践活动,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获得教育教学成果、科研成果、技术成果与育人成果。因此,抓好设计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名师工作坊”设计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的整体设计。这是项目策划者所要组织的,对于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数量、建设程序、建设期限、结果呈现、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地规划设计。安徽省将“名师工作坊”作为质量提升工程六大类项目之一,一方面纳入质量提升工作整体设计,构建质量提升工程体系;另一方面对“名师工作坊”项目进行设计,研制了项目建设标准,并制订了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确定了二级指标及主要观察点与内涵等。这些都为项目实施明确了建设目标和方向,统一了评价建设成效的尺度。二是微观层面的单项设计。每个“名师工作坊”建设者要在所在学校的领导下,组织对自己项目的设计,明晰共同愿景和发展方向。要制定好项目建设的任务书和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组织、建设资金、进度安排等,以保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设特定的建设任务。当然,单项设计也是个性化设计,在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下,根据自己的建设基础和团队特长,发挥各方面优势,做出特色与亮点,力求高于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要求,这是项目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抓好队伍建设是核心,充分发挥名师与成员的协同作用

项目建设,人是主体更是关键要素,尤其是“名师工作坊”这样以团队建设为核心的项目。一是抓好领衔人的培育遴选。一个名师工作坊能否建设好、育名师、出成果,关键在于领衔人,领衔人处于领导核心与关键位置,发挥着其他成员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自身的专业水平、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导能力等决定工作坊团队建设的成败。只有成为“名师”才能“有资质”领衔组建“名师工作坊”。“名师”通常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他们一般都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超的实践能力,且拥有特级教师、市级中小学教育专家、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有突出贡献或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等相关称号[13]。安徽省持续开展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特级教师等评选,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省级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教坛之星、优秀校长评选,都为“名师工作坊”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此外,要抓好“名师工作坊”遴选工作,只有把优秀的“名师”遴选出来,担任项目领衔人,才能有能力有水平领导建设好“名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坊既需要有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来主持,但更需要由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理念的名师来引领[14]。二是抓好团队组员遴选与培养。一个项目建设是由一个工作团队完成的,尤其是“名师工作坊”项目,由“名师”培育“名师”。因此,“名师工作坊”团队成员的遴选也非常重要。培育“名师”在于精干精良,成员数量要适度,结构要合理;培育“名师”要有基础,成员学历、职称、技能等资质要有保障,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技术服务等能力要体现。“名师工作坊”项目建设要达目标、出成果,成员要具有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气质和教学个性,每位教师只有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探索成长和发展的路径,才能不断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魅力和教学风格,最终成长为名师。为实现建设目标和共同愿景,要抓好文化建设这个灵魂,引导成员在团队共同愿景下,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优化自身价值观念,形成良好行为规范,正确对待创建成果。此外,名师工作坊应吸纳企业技术人员为成员,以工作坊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合作或共建实体的效益为纽带,促进校企广泛而有深度的合作。

(三)抓好运行机制是关键,充分发挥常态与创新的合力作用

项目建设,运行机制是关键,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则难以保证按期按质完成建设任务和实现战略目标及共同愿景,机制运行好坏在某种程度上是关系到“名师工作坊”生存的决定性因素。要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取得成效,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一是抓好项目建设常态化工作。团队成员要做好本职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探索提升教育教学成效,并将“名师工作坊”建设的相关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起来。其次,要建设常态化学习研讨机制。领衔人组织成员定期学习国家、省市职业教育政策文件和教育教学理論,交流学习成果,研讨教育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与外界学习交流。最后,建立工作坊建设自我诊断改进机制,领衔人带领团队定期汇总工作坊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工作坊建设如期进行。二是抓好项目建设创新性工作。创新是“名师工作坊”项目建设的动力之源。重点要在项目规定要求上创新,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现代学徒制办学实践,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上创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打造高效适学课堂,成员上好示范课、参加教学比赛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搭建区域性、专业型教学研究平台,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在领衔人带领下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服务、社会培训、教学资源开发以及在自主管理等方面创新,总结提炼新成果,借助学校网站建设好“名师工作坊”专栏,推广建设成果,发挥示范作用。此外,要抓好个性化自主创新,要结合工作坊的自身特点和成员特长,探索开展特色化、独创性的活动项目。当每个团队成员都具有了创新意识,这个团队便有了灵魂;当创新意识变成了每个人的习惯,这个团队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15]。

(四)抓好跟踪督促是保障,充分发挥管理与评估的指导作用

项目建设能否如期推进和保证质量,跟踪管理和督查评估是重要手段。一是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名师工作坊”项目202个,项目数量众多,建设内容全面,过程性材料和数据十分丰富,抓好项目管理,建设高水平的项目管理平台非常必要。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集建设管理、进度监测、评估验收、分析决策等功能于一体[16]。二是要遴选建设专家团队。项目建设要想达到理想的建设成效,有赖于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组建了由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专家组成的团队,负责项目任务书、建设方案的修改咨询和建设指导[17];还建立了评估验收专家库,负责项目建设的中期评估和建成验收等工作。三是要建立完善评估整改机制。项目建设要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效应,必须建立项目评估整改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引导项目建设在资源投入上实现满意的产出投入比。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完善项目中期(年度)评估整改、建成验收制度,评估验收由学校自评、市级评估,省级评价包括网络评审全覆盖和抽样现场实地验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结合,评价考察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也通过典型案例鼓励项目形成特色成果,评价结果既关注建设过程,也突出建设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的通知[Z].皖政[2009]83号,2009-07-31.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皖政[2013]67号,2013-10-26.

[3]安徽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安徽省教育事业统计资料及数据分析[EB/OL].[2018-01-01].http://jyt.ah.gov.cn/sjfw/zrjss/index.html.

[4]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Z].皖教秘师[2010]91号,2010-10-12.

[5]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皖教职成[2010]24号,2010-11-09.

[6]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省级专业带头人、教坛之星、优秀校长评选工作的通知[Z].皖教秘师[2011]54号,2011-10-25.

[7]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公布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库名单的通知[Z].皖教职成[2016]9号,2016-05-23.

[8]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Z].皖教职成[2015]11号,2015-11-18.

[9]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Z].皖教职成[2016]8号,2016-05-19.

[10]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评估验收办法》和《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的通知[Z].皖教职成[2016]11号,2016-08-12.

[11]陈爽,秦勇.K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项目导向型组织结构设计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11):108-111.

[12]谭杰.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师能力提升方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13):76-78.

[13]全力.名师工作室环境中的教师专业成长——一种专业共同体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31-34.

[14]张凯.我退出了名师工作室[J].江苏教育研究,2010(10):64.

[15]李春华,张玮.论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培育与建设[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9-121.

[16]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启用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通知[Z].皖教秘职成[2017]62号,2017-07-31.

[17]安徽省教育评估中心.关于进一步修改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书的通知[Z].皖教评函[2017]1号,2017-01-13.

Practical Research on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 Case Study of“Famous Teacher Workshop”Project of Anhui Province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Gao Libing

Abstract  During the“Twelfth Five-Year Plan”period in Anhui prov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eam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team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t is urgent to make leading teachers to lead and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hui province has built a“famous teacher workshop”project, focusing on the project design, team building, operation mechanism, tracking and supervision. Obvious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raining famous and influential teaching teachers, building excellent teaching teams, implement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refining excellent educatio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which have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province, and will als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region and other region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team; project-oriented; famous teacher workshop

Author  Gao Libing, senior lecturer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Xuancheng 242000)

作者簡介

高利兵(1963- ),男,安徽省宣城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宣城,242000)

猜你喜欢
工作坊中等职业安徽省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