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利咽方喷喉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2021-03-13 13:08张巍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咽峡炎疱疹消失

张巍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柯萨奇A 组病毒引发,属于一类病毒性、传染性以及播散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一般在1~7 岁儿童中多发,起病速度快,表现为散发流行。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咽痛以及高热,伴随便秘、拒食、呕吐等,通常在夏秋季比较多见。且因为患儿存在发热、哭闹、咽痛、拒食及烦躁表现,为家长造成非常大的困扰与烦恼。目前对于该病缺少特异性治疗措施,患病后患儿会产生心肌损害等相关并发症,需要及时接受治疗。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西医主要开展抗病毒治疗方案,其中以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及阿昔洛韦药物多见,同时还可为患儿注射单磷酸阿糖腺苷。利巴韦林属于一类光谱抗病毒药物,临床资料中显示对于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采取利巴韦林治疗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总体疗效差强人意。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中医学中的感冒、风热喉痹、口靡以及口疮范畴,疾病的发病部位处于咽喉,肺胃之门户在咽喉,此部位有于肺、肾、胃与心经络通过,如果人体正气不足,外感邪热十分容易循经搏结于咽峡,疾病后期主要表现为肺胃阴伤,虚阳上浮。有研究显示[1],对于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采取中医药进行治疗,在减轻疾病表现症状、退热以及缩短病程方面存在十分满意的效果。本文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接诊的80 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探讨采取清热解毒利咽方喷喉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接诊的80 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1~7 岁,平均年龄(2.57±1.88)岁;病程1~3 d,平均病程(1.9±0.6)d。研究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8 岁,平均年龄(2.79±1.80)岁;病程1~4 d,平均病程(2.1±0.7)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西医诊断标准:患儿临床表现症状包含咽痛、拒食、发热、咽峡部位具有数个四周绕以红晕的疱疹、流涎,伴随烦躁;中医诊断标准: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滑数或是浮数,属于风热乘脾,心火上炎[2];纳入标准:患儿完全符合疱疹性咽峡炎疾病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全部知情本次研究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器官与系统疾病、合并重症脱水、疱疹性口腔炎、持续高热以及手足口病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静脉注射热毒宁治疗,热毒宁注射液剂量为0.5 mg/(kg·d),将其与150 ml 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混合均匀给予患儿静脉滴注,1 次/d。研究组患儿接受清热解毒利咽方喷喉治疗,药物组方包含两面针10 g、甘草30 g、连翘12 g、金银花12 g、薄荷8 g、黄芩10、穿心莲10 g,上述药物煎煮为汤剂,利用喷喉器对患儿的咽峡部位进行喷药,3 次/d。两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病情提供退热以及补液支持治疗,7 d/疗程,在治疗1 个疗程之后评价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治疗1~2 d 后,临床表现症状获得显著改善,咽痛获得缓解,流涎情况消失,疱疹明显减少,3 d 之内溃疡全部愈合,热退,代表显效;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3~4 d 之后,临床表现症状获得改善,5 d之内患儿溃疡获得愈合,热退,代表有效;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5 d 之后,临床表现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是产生加重,溃疡没有愈合,咽痛以及流涎症状显著,依旧发热,代表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以及流涎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显效20 例(50.0%),有效16 例(40.0%),无效4 例(1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8例(20.0%),有效16例(40.0%),无效16 例(40.0%),总有效率为6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00,P=0.002<0.05)。

2.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流涎消失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以及流涎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流涎消失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流涎消失时间对比(,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作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主要是因为柯萨奇病毒感染导致,一般在夏秋季节多发,病程时间通常在4~7 d,严重者病程时间能够达到2 周,最近几年以来,由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家长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疾病感到焦虑与恐惧,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关注度提升,西医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疾病中不存在特效疗法,主要采取抗病毒以及对症治疗[3]。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临床儿科中十分多见的一类疾病,因为小儿自身特点,疾病治疗期间具有输液难度大以及口服药物困难等表现,偶尔无法快速控制患儿的病情,引发患儿反复高热、哭闹不安以及进食困难,患儿家长十分容易产生焦躁不安情绪,最近几年以来,中医学在对疱疹性咽峡炎疾病治疗中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热毒宁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抗病毒药物,存在清热解毒以及疏风解表作用,此药物需要静脉给药,并且会引起一定副作用[4]。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中医学中的温病、风热喉痹以及口疮范畴,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疾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小儿喂养不当,导致胃火偏盛,胃部积热,同时受到外感风热邪毒,侵袭到肺卫,入里化热,循经熏蒸咽喉,因此疱疹性咽峡炎疾病主要为实证与热证,因为外感风热与热毒上攻咽喉造成,所以中医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疾病主要将疏散风热以及清热解毒作为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咽方喷喉中的黄芩、连翘、金银花以及穿心莲全部属于寒性,存在疏风泻火以及清热解毒作用,联合使用能够发挥解风热之邪效果,在热毒引发咽喉肿痛的治疗中效果明显,薄荷性辛凉,能够发挥敛疮止痛以及疏散风热作用,和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共同发挥清热解毒以及泻火利咽作用,两面针性平味苦,能够发挥行气止痛作用,甘草性味甘平,能够利小便,帮助清心火,存在有效的解毒作用,同时具有调和诸药效果[5]。对于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采取清热解毒利咽方喷喉治疗,治疗方法简单,操作方式容易,能够良好改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输液困难以及口服药物困难等问题,更加容易被患儿与家长接受,同时可以显著改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6]。本文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以及流涎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接受清热解毒利咽方喷喉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促进疾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中给予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清热解毒利咽方喷喉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行价值。

猜你喜欢
咽峡炎疱疹消失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消失的童年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美永不消失
改良Trizol-SiO2法在咽拭子及疱疹液EV71-RNA提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