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21-03-15 06:52巩小曼柳疆梅衣芳萱刘瑞
丝绸 2021年2期
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增长新疆

巩小曼 柳疆梅 衣芳萱 刘瑞

摘要: 文章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新疆纺织服装行业1997—2017年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指标,并运用Tapio脱钩分析模型对1998—2017年行业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7—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为6.74%;行业消耗煤炭和电力产生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98.2%~99.78%;三个子行业及平均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分为三段:1998—2003年为弱负脱钩,2004—2013年为弱脱钩,2014—2017年为弱脱钩,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尚未达到稳定、理想的脱钩状态。最后提出减少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Tapio脱钩模型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arbon emission and carbon intensity of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in Xinjiang from 1997 to 2017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method, and the Tapio decoupling model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 of the industry and economic growth from 1998 to 201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97 to 2017,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 of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in Xinjiang was 6.74%. The carbon emission generated by the industrys consumption of coal and electric power accounted for 98.2%-99.78% of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 The carbon intensity of three sub-industries and the average carbon intensity decreased. The decoupling state between total carbon emission and economic growth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eak negative decoupling during 1998-2003, weak decoupling during 2004-2013, and weak decoupling during 2014-2017.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in Xinjiang hadnt yet reached a stable and ideal decoupling state. At last,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 of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in Xinjiang.

Key words: Xinjiang;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carbon emission; economic growth; carbon intensity; Tapio decoupling model

2018年,中國碳排放总量达到了100.65亿t,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7.52%,并连续13年居于世界首位[1]。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传统支柱产业,也是一个“高碳”产业[2]。2006年,国家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新疆成为蚕桑生产的重要转移基地[3],战略的实施使新疆纺织服装行业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以民族为特色的“艾德莱斯”“玛什鲁普”等丝绸产品[4]。2014年,在党中央的支持下新疆实施纺织服装产业带动百万人就业政策,据统计,2014—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 362亿元;企业数从680家增加到2 703家,增加了近四倍;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达到35.23万人;并提出了“三城七园一中心”的发展思路。2016年1—11月,新疆口岸出口纺织服装495.0亿元人民币,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长50.1%[5],由此可见,新疆承接国内东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的窗口作用更加凸显[6]。但是,新疆2015年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却位居全国前列[7]。因此,掌握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生态环境恶化及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如实测算行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变得十分重要。

在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研究方面,王来力等[8]核算了1991—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量,并分析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与行业工业总产值之间的相关性。卢安等[9]在估算了2000—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与产业工业总产值之间的脱钩关系。李一等[10]在估算了2001—2014年宁波市纺织工业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应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宁波市纺织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了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

在新疆的碳排放研究方面,王琦等[11]测算了2000—2014年新疆旅游业碳排放量,分析了新疆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祝宏辉等[12]、张红丽等[13]测算了新疆农业碳排放量,运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新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产值的脱钩关系。唐洪松等[14]计算了新疆畜牧业碳排放量,分析了畜牧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公平性。王伟德[15]测算了2007—2015年新疆热电行业的碳排放量,并仿真预测了新疆热电行业未来的碳排放量。然而,关于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的测算及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仍是空白。因此,本文基于新疆纺织服装行业能源年度消费总量,核算新疆纺织服装行业1997—2017年的碳排放量等指标,并对这一时间段的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服装行业能源年度消费总量和工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1998—2018年《新疆统计年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经济增长指标选用新疆纺织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GDP),工业总产值为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并选取1997年为基期进行不变价格计算,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表1为纺织服装行业各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

1.2 研究方法

1.2.1 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carbon emission)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某个区域、某个群体或者某个生物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7]。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1997—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基于能源消耗总量产生的碳排放量,行业主要消耗的能源是煤炭、汽油、柴油、煤油、电力及天然气。因此,本文估算行业碳排放量时主要以这几种能源消耗量及其碳排放系数乘积加总求和得出。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C为行业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i=1、2、3表示纺织服装行业的三个子行业,j=1、2、3、4、5、6表示纺织服装行业主要使用的6种能源种类;Eij表示子行业i所消耗j种能源量,以万吨标准煤计;Fj为第j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1.2.2 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强度[18]是衡量碳减排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在指定时期内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与该时期工业总产值的比值,其含义是单位经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核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CEI表示碳排放强度,tCO2/万元;C表示碳排放量,tCO2/a;V表示行业每年经济产出,万元/a。

1.2.3 Tapio脱钩指标

脱钩(decoupling)理论指在一定时期环境压力(一般用资源消耗量或者污染物排放量代表)的增长率与经济驱动(一般用GDP表示)增长率之间联系的理论。脱钩分析目前有两个使用最多的基本模型,一是基于期初值和期末值的OECD脱钩指数模型,二是基于增长弹性变化的Tapio脱钩状态分析模型[19]。OECD脱钩指数模型对时间基期的选择高度敏感,选择不同的时间基期计算出的结果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在实际的分析和应用中较Tapio脱钩状态分析模型更弱[20]。因此,本文基于Tapio脱钩状态分析模型,构建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弹性系数,如下式所示:

式中:e为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与行业工业总产值的脱钩弹性系数;%ΔC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的变化率;%ΔGDP为行业工业总产值的变化率,行业总产值为三个子行业总产值之和。

具体脱钩关系类型划分及弹性值见表2[21]。

2 结果与分析

2.1 碳排放量分析

2.1.1 碳排放總量

新疆纺织服装行业按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及结合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特点,将纺织服装行业分为纺织业、服装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简称化纤业),服装业对应《新疆统计年鉴》中的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

图1是新疆纺织服装行业1997—2017年三个子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与趋势。根据趋势图显示,碳排放总量在1997—2003年呈下降趋势,在2004—2017年呈上升趋势,2014年是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的转折年,该年自治区实施百万人就业政策。故本文将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总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97—2003年,行业碳排放总量出现下降趋势,从1997年约182万t降到2003年约154万t。第二阶段2004—2013年,行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加速上升趋势,由2004年约173万t增长到2013年约500万t,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53%。第三阶段2014—2017年,行业碳排放总量由2014年约383万t快速增加到近671万t,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52%。三个阶段相比,第三阶段碳排放总量增速最大,主要由于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政策,大量的内地纺织企业在新疆落户,碳排放总量呈现加速增长,同时新建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淘汰了落后设备,使得该年的碳排放总量低于2013年的碳排放总量。

在1997—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的三个子行业中,纺织业碳排放量最高,约达3 488万t;化纤业碳排放量比纺织业约少658万t,从1997年约4万t增加到2017年约324万t,年均增长率约为24.07%;服装业碳排放总量最低,约为63万t。与服装业相比,由于化纤业和纺织业的加工工序较长,且生产加工中又有很多设备属于高耗能设备,因此,纺织业和化纤业的碳排放量远远大于服装业的碳排放量。由图1可以看出,纺织业碳排放量整体相对平稳,但从2007年开始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2002年占比最大(约为96.03%),2013年占比最小(约为26.14%);而化纤业从2007年开始碳排放量比重开始增加,在2013年比重达到最大(约为73.52%)。

2.1.2 碳排放量结构

图2是1997—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消耗各能源碳排放量结构。从图2可以看出,以煤炭和电力产生的碳排放为主,经计算两者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982%~99.78%。新疆作为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加之中国电力结构长期以火电为主,煤炭和电力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2.492 t CO2/t标准煤和6113 t CO2/t标准煤,在所有能源碳排放系数中排在第二位和第一位。因此,以煤炭和电力为主的能源结构必会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

虽然从2012年行业开始使用天然气,但比重仍然低于1%。行业仍以煤能源消耗为主,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2.2 碳排放强度分析

图3是2000—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从图3可以看出,三个子行业及平均碳排放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化纤业的碳排放强度总体最大,尤其2000年碳排放强度高达12.4 t CO2/万元,原因在于中国化纤业进入“九五”以后,生产能力不断扩张,化纤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产品价格屡创新低。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国内市场价格一路下滑,化纤业进入了微利时代,部分品种出现亏损,大量库存积压,导致该年工业总产值涨幅较小,而碳排放量却比上年增加了近3倍。2000—2017年,纺织业的碳排放强度从2.7 t CO2/万元下降到1.0 t CO2/万元,碳排放强度出现下降是由于纺织业碳排放量的降低和工业总产值的增加。服装业的碳排放强度最小,呈现波动式变化趋势,但始终低于化纤业和纺织业。由图3还可以看出平均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从2.9 t CO2/万元下降到1.4 t CO2/万元。2000—2013年碳排放强度变化不大,自2014年自治区实施纺织服装产业带动百万人就业政策后,碳排放强度从2013年2.4 t CO2/万元下降到2017年1.4 t CO2/万元,说明政策的实施显现成效。

三个子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及平均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包括行业的能源管理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在新疆纺织服装三个子行业中,化纤业的碳排放强度高于平均碳排放强度,纺织业和服装业的碳排放强度低于平均碳排放强度。因此,通过进一步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降低化纤业的碳排放强度,对于全行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2.3 碳排放总量与行业GDP关系分析

2.3.1 碳排放总量与行业GDP的相关度

1997—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总量及GDP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总量及GDP都呈现出波浪式变化的上升趋势。为了准确考察行业碳排放总量与GDP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软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通过分析得到行业碳排放总量与GDP的相关系数为0.955,相关系数越接近1,表示相关度越高,因此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总量与GDP之间高度相关。

分析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总量出现快速增长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引起的。以1997年为基期,1997年行业GDP是727 024万元,2017年行业GDP达到4 879 361万元,在21年的时间里,行业GDP翻了近三倍,碳排放总量从1997年182万t增长到2017年671万t,翻了近两倍。通过行业碳排放总量与GDP的相关性分析,也证明了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是由于行业规模扩大引起的,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能源,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碳排放总量的迅速增加。

2.3.2 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根据式(3)得出1998—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表4),并按行业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将脱钩状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弱负脱钩状态(1998—2003年):此阶段行业碳排放总量和工业总产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碳排放总量平均增长率为-2.17%,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2.93%,行业经济衰退比碳排放衰退幅度大,这一时期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出现衰退趋势。第二阶段为弱脱钩状态(2004—2013年):此阶段行业碳排放总量和工业总产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碳排放总量平均增长率为13.30%,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16.68%,行业经济增长比碳排放增长幅度大一些,由此可知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第三阶段为弱脱钩状态(2014—2017年):此阶段虽同第二阶段的脱钩状态一致,但行业工业总产值出现了持续稳定的大幅度增长,碳排放总量平均增长率为10.09%,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5.54%,行业经济增长幅度相比碳排放增长幅度较大,由于前期纺织服装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此阶段集中体现出来,促使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碳排放增长速度,减排效果明显。从总体均值上得到,1998—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弱脱钩状态,碳排放总量平均增长率为8.02%;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12.57%,尚未达到强脱钩状态。

由图4的碳排放总量及GDP走势可以看出,2014年碳排放总量大幅度下降,而行业GDP却有所增加,行业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实现强脱钩,表明行业碳排放量随经济的增长而下降,这是最理想的脱钩状态。在2014年实现强脱钩的原因是由于新疆纺织服装行业实施了百万人就业政策,该年的投资额超过了1978—2013年的投资总和,金额达96.15亿元。国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如山东如意、江苏红豆等均在新疆进行了投资,行业在技术水平、能源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而碳排放总量较2013年出现了下降。2011年出现了行业碳排放总量增加而行业GDP却有所降低的现象,行业经济运行出现衰退趋势,原因在于2011年受国家棉花收储政策的影响,新疆棉纺企业因棉价高遭遇经营困难,经济出现了下滑趋势。总体看来,这20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在多重政策目标的驱动下,碳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之间也呈现出不同的脱钩关系,但尚未達到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脱钩关系的稳定、理想状态。

2.4 對策建议

目前,新疆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减少行业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新疆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必须要基于行业现状进行考虑。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行业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应充分利用新疆地区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引导行业向环保型能源消费方向发展。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低能耗、低排放的服装业,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的纺织业和化纤业。三是加强本地品牌的创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新疆纺织服装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此期间,行业应通过加强品牌创新力度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如发展地方服装品牌;同时,鼓励自治区发展民族特色纺织品,如艾德莱斯绸、和田地毯、维吾尔族刺绣等,并使之品牌化。

3 结 论

纺织服装产业是新疆优势资源转换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新疆提高就业容量和就业水平的基础产业,同时又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和温室气体重要排放源之一的产业。研究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能够精准把握新疆历年的碳排放情况,有助于为地方产业“十四五”期间低碳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文基于新疆纺织服装行业能源年度消费总量,核算了1997—2017年的碳排放量等指标,分析讨论了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如下:

1)1997—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总量分为三段:1997—2003年,行业碳排放总量出现下降趋势,从1997年约182万t降低到2003年约154万t;2004—2013年,行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53%;2014—2017年,年均增长率约为20.53%。三个子行业中纺织业碳排放量最高,约达到3 487万t,其次是化纤业,年均增长率约为24.07%,服装业碳排放量最低。

2)新疆纺织服装行业仍以煤能源消耗为主,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2000—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三个子行业都呈下降趋势,化纤业的碳排放强度从12.4 t CO2/万元下降到2.5 t CO2/万元,纺织业从2.7 t CO2/万元下降到1.0 t CO2/万元,服装业变化最小。

4)1998—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总量和行业总产值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5。从总体均值上得到,行业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弱脱钩状态,由于政策等原因,这20年两者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脱钩状态。

参考文献:

[1]Global Carbon Project. CO2 emissions[EB/OL]. [2018-12-05](2020-08-07). http://www.Global carbon atlas.org/en/CO2-emissions.

[2]王满华, 李戎, 林琳. 我国纺织行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J]. 印染, 2015, 41(3): 50-53.

WANG Manhua, LI Rong, LIN Lin. Carbon emissions by energy consumption of China textile industry[J]. China Dyeing & Finishing, 2015, 41(3): 50-53.

[3]李建琴, 顾国达, 何樟勇, 等. 中国茧丝绸产业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J]. 蚕业科学, 2018, 44(6): 936-946.

LI Jianqin, GU Guoda, HE Zhangyong, et al.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ing emphasis of Chinas cocoon silk industry[J]. Science of Sericulture, 2018, 44(6): 936-946.

[4]肖海兵, 杨明禄, 杨艳合, 等. 新疆蚕桑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 丝绸, 2019, 56(7): 9-14.

XIAO Haibing, YANG Minglu, YANG Yanhe, et al. Development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sericulture industry in Xinjiang[J]. Journal of Silk, 2019, 56(7): 9-14.

[5]李晨, 潘福奎. 浅析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棉纺织技术, 2018, 46(6): 74-78.

LI Chen, PAN Fukui. Analyses on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Xinjiang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J].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2018, 46(6): 74-78.

[6]谢青.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之路[J]. 纺织导报, 2016(11): 49-52.

XIE Qing. The path fo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J]. China Textile Leader, 2016(11): 49-52.

[7]SHAN Y, GUAN D, ZHENG H, et al. China CO2 emission accounts 1997-2015[J]. Scientific Data, 2018(5): 170-201.

[8]王来力, 杜冲, 吴雄英.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分析[J]. 纺织导报, 2011(10): 19-22.

WANG Laili, DU Chong, WU Xiongying. Analysis of carbon emission of Chinas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J]. China Textile Leader, 2011(10): 19-22.

[9]卢安, 马月华.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与产业GDP的脱钩关系研究[J]. 毛纺科技, 2016, 44(4): 65-70.

LU An, MA Yuehua. Decoupling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 and GDP of textile & apparel industry[J]. Wool Textile Journal, 2016, 44(4): 65-70.

[10]李一, 石瑞娟, 骆艳, 等. 纺织工业碳排放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宁波市为例[J]. 丝绸, 2017, 54(1): 36-42.

LI Yi, SHI Ruijuan, LUO Yan, et al. Analysis of peak carbon emissions simul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extile industry: a case study in Ningbo[J]. Journal of Silk, 2017, 54(1): 36-42.

[11]王琦, 李金叶, 何昭丽. 新疆旅游业碳排放测算与脱钩关系研究[J]. 生态经济, 2018, 34(1): 25-30.

WANG Qi, LI Jinye, HE Zhaoli. The study of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and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tourism industry in Xinjiang[J]. Ecological Economy, 2018, 34(1): 25-30.

[12]祝宏辉, 李晓晓. 新疆农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驱动因素分析[J]. 生态经济, 2018, 34(9): 31-35.

ZHU Honghui, LI Xiaoxiao. Analysis of decoupling effect and driv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e carbon emission in Xinjiang[J]. Ecological Economy, 2018, 34(9): 31-35.

[13]张红丽, 刘芳. 新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22): 358-363.

ZHANG Hongli, LIU Fang. Respon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Xinjiang area[J].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8, 46(22): 358-363.

[14]唐洪松, 苏洋, 马惠兰, 等. 新疆畜牧业碳排放格局与公平性研究[J]. 干旱区地理, 2017, 40(6): 1338-1345.

TANG Hongsong, SU Yang, MA Huilan,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equity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livestock in Xinjiang[J]. Arid Land Geography, 2017, 40(6): 1338-1345.

[15]王伟德.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疆热电行业碳排放预测研究[D].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18.

WANG Weide. Research on Carbon Emissions Forecast of Xinjiang Thermoelectric Industry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D]. Urumqi: Xinjiang University, 2018.

[16]曹淑艳, 谢高地. 中国产业部门碳足迹流追踪分析[J]. 资源科学, 2010, 32(11): 2046-2052.

CAO Shuyan, XIE Gaodi. Tracking analysis of carbon footprint flow of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s[J]. Resources Science, 2010, 32(11): 2046-2052.

[17]樊星. 中国碳排放测算分析与减排路径选择研究[D]. 沈阳: 辽宁大学, 2013.

FAN Xing. Calcul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Research on the Reduction Path in China[D]. Shenyang: Liaoning University, 2013.

[18]张兵兵, 徐康宁, 陈庭强. 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J]. 资源科学, 2014, 36(3): 567-576.

ZAHNG Bingbing, XU Kangning, CHEN Tingqiang. The influence of technical progress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tensity[J]. Resources Science, 2014, 36(3): 567-576.

[19]彭佳雯, 黄贤金, 钟太洋, 等.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研究[J]. 资源科学, 2011, 33(4): 626-633.

PENG Jiawen, HUANG Xianjin, ZHONG Taiyang, et al. Decoupling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J]. Resources Science, 2011, 33(4): 626-633.

[20]孫耀华, 李忠民. 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5): 87-92.

SUN Yaohua, LI Zhongmin. Analysing on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each province in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21(5): 87-92.

[21]TAPIO P. 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 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J]. Transport Policy, 2005, 12(2): 137-151.

猜你喜欢
碳排放经济增长新疆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