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高品质高中建设的逻辑起点

2021-03-17 00:52史品南
江苏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高品质管理者育人

史品南

高品质高中建设从根本上取决于学校对教育发展规律及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准确把握。一方面,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广大教育人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个体发展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品质高中建设必须坚持在守正创新中把握教育发展的节奏。

第一,坚守国家立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品质高中要将立德树人有机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各个过程中来,确保办学活动的社会主义方向。首先,学校管理者需要具有课程国家意识,始终坚持全面实施国家法定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完整的课程体系支撑。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始终坚持开齐开足德育、体育、美育等课程,即使是高三年级,仍然坚持每天一節体育课或户外活动课,确保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多样发展。其次,学校管理者需要具有教学国家意识,引导广大教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每个学科的每一节课当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创新思维等个性品质的培育作用,铸就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与信念。最后,学校管理者要注重培育教师的以身示范意识,引导、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涵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第二,弘扬人本精神,呵护师生的生命成长。校园应当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学校理应成为教师发展的热土。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弘扬人本精神,尊重广大师生的多样性,发挥丰富个性的教育价值,让广大师生享受进步、感受尊重。一方面,学校管理者通过课程管理和资源配给,为学生建构多样化的发展与展示平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体验,让成长真实地发生。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应当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发展特色,开发充足多样、指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在为学生提供丰富教育体验的同时,打造教师的育人特色、成就教师的生命价值,让广大教师在成人、成事中成业。

第三,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协同育人立体格局。学校管理者需要具备融合意识,坚持“大教育”的理念,通过系统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形成育人合力。一方面,高品质高中需要突破狭隘的学校内部管理格局,统筹兼顾校内、校外资源的育人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的育人格局。为此,需要针对具体的办学任务,系统设计校外管理的制度和机制。比如,对于家校合作,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既成立了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形成家校之间信息常规交流的机制,还积极发挥家长的课程资源价值,通过家长论坛、参加参与学科教学、家长参与实践活动、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协同育人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打破学科间相互隔绝的发展状态,发挥学科协同育人的合力。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破学科界限,形成各学科协作育人的机制。

第四,把握教育节奏,量力而行、顺势而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均有其内在的节律,教育管理亦是如此。首先,学生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均具有显著的规律性特征,它们构成了有效教育管理图景的底色,管理者对此应准确把握。其次,学校的发展与变革表现出明显的过程性特征,学校管理需要采取循序渐进、持续创新、师生共进的方式,既要乐观地憧憬未来,又要谨慎地应对挑战,还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改革热情。管理者需要在恰当的时刻,以恰当的方式,科学地设计并落实相应的教育干预,促进学校教育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此,学校管理者需要基于师生成长规律和教育变革规律的准确把握,形成管理的预见性;需要及时把握学校发展的当前状态以及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凸显管理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需要基于学校办学传统、文化氛围、资源条件、师生需求等要素的把握,形成学校发展的特色,追求管理的创新性。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猜你喜欢
高品质管理者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春晖十年,鸣响新时代的高品质教育之声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窗口和镜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人生若只如初见
盛世国庆 聚“惠”苏宁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浅析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