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润校园 铸品夯内涵

2021-03-17 21:20金贤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传统文化

【摘 要】书法教育对于提升教育内涵、夯实育人品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在书法教育的落地实践、自主创新和评价机制的探寻过程中,找到书法教育的创新型思路,并在后续的发展与实践中不断拓宽、丰富。

【关键词】育人品质;传统文化;五育并举;个性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90-0007-03

【作者简介】金贤,江苏省常州市东坡小学(江苏常州,213000)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州市“教育管理拔尖人才”,常州市“师德标兵”,常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

教育部于2013年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指出自2013年春季开始,书法教育被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学习书法。2014 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分阶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部分突出强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地位,并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具体目标。书法教育已然成为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核,坚守书法教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下教育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江苏省常州市东坡小学自2012年9月成功创建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以来,钻于实践,研于探究,努力使书法教育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学校重视日常书法教研,推动研究深入,扎实课堂,努力实现创新型、自主型的书法课程架构。在前行路上,学校以书法教育提升育人品质,追寻美育的渗透与延伸,促进东坡学子的成长。

一、扎实研究,实现立品尚雅

学校的书法教育重视细节的把握,让特色融于学校多种学科教育,彰显活力与生机。学校在打造书法教育特色的过程中,实现全员全育,让书法浸润日常,促进师生学习力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内化,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超越。

1.整体规划,严谨落实。

学校在书法教育的落实上整体规划,挖掘书法育人的内在魅力,深层推进书法教育研究。学校在书法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加强构思,形成线性思路,从“日常教研——课程落实——社团开展——资源延伸”等方面加强实践,从而实现整体的工作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书法教育课程的研究团队细化思考,策划相关评价体系,关注书法对打造学生个性品质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学生的生命性成长,绽放育人光彩。学校在十余载的实践中,团队合力促研励思,书法已然在提升育人品质方面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传承中有创新,创新中有突破。在书法教育上,学校高度重视,扎实管理过程,架构发展思路,实施过程有序有节。

2.内外融通,彰显底蕴。

学校将书法元素融入校园,发挥外在环境的育人价值,确保场域的内涵打造。学校设置了别出新裁的“3室+3特设+4展区”:3间布置独特的书法教室;毛笔灯、校园地面上不同字体的“书”字、入校广场处的名言的烙印,这3个特别设计区总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也让书法元素融入环境布置,力促书法特色的落地;此外,学校还设有教师粉笔字、师生软硬笔书法作品、学校荣誉展示区,丰厚了学校的特色展示内容,也在潜移默化中荡涤着师生的心灵,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

3.合力共研,尽透书品。

学校主动在书法教育中融入东坡文化(见表1),发挥苏东坡人格魅力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其事迹,从而获得发展。学校的书法教师还根据学生品格发展需求,立足不同时代、不同书家的故事,总结他们的书法创作特点及为人品性,辅以搜寻的更多书法资源,促进学生品格的健全与塑造。学校形成专门的书法教育研讨组,外聘书法教师和专家加入,为学校的书法教育计划提供良策,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书法资源库。

二、落实美育,提升内涵品质

席勒认为,美育所凭借的手段是美的艺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育是艺术教育,而书法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是实行美育的重要方式。

1.以美净心,深化研究内涵。

书法之美极具感染力,它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让“书法进课堂”得以实现,并给予有力保障。每周各班一节书法课已然成为常规,学校在积极使用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一书外,还积极以教研推动课程实施,自主开发校本书法课程内容(见下页表2),立足于低年段学生个性特点和习书兴趣,在低年级开展水洗课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书法魅力,习书兴趣得以激发。中高年级的书法课程,在立足于教材基础之上还进行了延伸拓展:中年级融入隶书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书法线条的柔美;高年级以教材上的欧体为主要学习内容,并且补充如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的字体为延伸拓展内容,激发学生审美创作能力。

2.以文化人,厚植教育品质。

学校在课程架构中主动融入校园文化元素,增强主题活动特色,渗透东坡文化的内涵。学校在东坡文化的引领下,实现书法课程与学科的交流互通,书法与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融通整合,丰富了东坡小学书法教育的内涵。此外,学校还主动思考,让静态的艺术变得灵动活泼。如在书法中融入吟诵形式,加入体育律动的元素,让学生在思考音律的和谐统一中体会书法的韵律美。例如,书法操的展示,特色吟诵的编制,都增添了校园的文化气息。学生在展示中变得愈加自信果敢,从容淡定。

3.以评促行,促进个性成长。

学校为发挥书法的育人价值,促进师生的多元成长,为每个学生制作了书法成长记录袋,记录袋中存有各学生每学期、不同阶段的书法习作;还定期进行书法等级考评,实现学生的阶段性成长,激励学生爱上书法,学会创作,从而懂得发现美、创造美与鉴赏美。

三、夯实践行,锻铸育人品格

在书法教育的践行之路上,不仅要重视师生书法理论的学习和充实,还应实现教师教学的思行合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教师对书法教育的认识,把握其内涵,引导学生感悟外在,内化品质。

1.细化“课堂”之研,充实内涵。

学校的书法教育教研工作呈系列化、主题化进行。书法教研以课堂教学为动力和旨归,学校教师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不仅积极参与教研组内的多种研讨活动,还主动参与各项书法培训,聆听讲座。教育研讨组在书法特色办学的道路上主动思考,形成专题式研究;书法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基本笔画、单个字、作品的谋篇布局等教学内容,教学层层深入,内延外拓。

2.丰化“研究”之路,融通視域。

在学校书法教育践行的过程中,每位教师不只是研究者,更是热爱者。学校在书法课程中进行多元渗透,让书法走进社团,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形成分层式活动形式。学校的“苏门小状元”“苏门小学士”“苏门小学童”三个社团扩大了学生书法学习的参与面。学校组织的书法展览、现场书写展示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坚定了他们坚持不懈的意志。

3.立化“延展”之拓,提品育格。

丰子恺先生曾言:“人民每天瞻仰这样完全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书法学习中,得到书法艺术的浸润,从而提升个人的品质。学生还能将书法上习得的传统文化精髓浸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感受书法魅力,收获点滴成长。此外,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书法展示、书法特色主题展览活动,以及进社区写“福”送”福,学生不断收获着成功。

综上所述,书法教育的坚守具有深刻的意义,无论是充实文化内涵,还是促进师生成长、开拓眼界方面,都能够为教育打开一扇窗。它能够促进学生亲近优秀的传统文化,接受美育的引领,开启心灵的智慧,遇见教育的真善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近艺术,参与多元实践,改变自身固有认知,成长为自信阳光的东坡好少年。

【参考文献】

[1]陈方既.中国书法精神[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2.

[2]孙熙春.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18):41-42.

[3]陈振濂.书法教育学[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传统文化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演变、价值诉求与未来建构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