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与实践价值探析

2021-03-17 15:31沈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涵价值

沈贺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内涵非常丰富,健康首位、优先发展,健康中心、预防为主,人民为本、公益公平,政策配合、服务全面等构成其主要内容和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其理论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做法和经验是其历史来源,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迫切需要是其现实来源,新时代国际健康标准和理念是其时代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国家强大、社会发展以及文明进步的体现,具有利民利国的重要实践价值,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指导国家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与重大卫生安全事件应对、展示我国制度优势及巩固党长期执政等。

关键词:习近平;人民健康;内涵;价值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6.008

中图分类号:D61;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6-0047-06

健康于疫情之下更显其重要性,它关乎个人全面发展,关乎人民幸福生活,关乎民族延续及国家强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和卫生工作,在党的各级别会议如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九大等,在各类健康相关大会如“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等,在地方考察等各种场合、各类会议以及各类卫生事件应对上,对人民健康问题发表一系列高屋建瓴的重要论述,做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重要部署,将人民健康前所未有地提升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指导并推动我国健康事业改革和实践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梳理概括其内涵特征,准确把握其思想来源和实践价值,对于认真领会和贯彻其精神实质,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等都意义重大。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将人民健康融进所有政策,使人民获得普惠公平的健康保障和健康服务,形成人民为本、健康优先的健康思想体系。

1.戰略定位:健康首位,优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健康放在国家战略高度、作为优先发展任务,充分体现了“健康首位、优先发展”之战略定位,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民与国家命运相连、休戚与共。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高度重视由来已久。2013年8月20日,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之时就阐明了鲜明立场和态度,中国政府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1]。2013年8月31日,在会见全国各类体育代表时发表讲话强调了人民健康的重要性,“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2]。2014年12月13日,在江苏调研时又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3],此后又多次强调这一观点。

第一次正式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国家“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和战略高度是2016年。在这一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再次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5],2018年首次设立“中国医师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并且反复强调要把人民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6],“始终是第一位”[7],这些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高度重视和高度负责,体现提高增进人民健康水平和权益的情怀与担当。

2.理念定位:健康中心,预防为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普及健康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要“治未病”,重视重大疾病防控、减少患病,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提高防病意识,推动全民健身、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等,体现出其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念定位是预防为主、以健康为中心。

这样的健康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论述,“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8]。这样的论述体现出其健康理念之核心,就是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种转变,一是个人转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注重健身、养生,普及健康生活,注重身心健康。二是相关部门对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宣传身心健康、预防为主的现代健康观。三是防疫医疗部门积极配合,向防治养一体的现代健康观念和模式转变,因为“影响健康因素当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百分之六十。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最好的医生是自己”[9]。

3.价值定位:人民为本,公益公平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宗旨出发,关心重视全民健康,尤其关注特殊群体的健康问题,维护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以及身体和精神全面健康。坚持走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之路,主张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确立“人民为本,公益公平”价值定位。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诸多阐述中,可以看出他关心关注的是“全体人民”的健康问题,维护的是人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权益。他关心母婴妇幼以及学生的健康安全,实行妇女免费孕前优生和健康检查;从保障儿童全面均衡营养、保护青少年视力等方面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10],思想重视且行动上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11],要高度重视“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12]的问题,因为这是关系国家民族未来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青年人的健康问题,曾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诫年轻人重视健康,“当县委书记时年轻想办好事,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干,因而差不多一个月得大病一场”[13]。他还重视全维度健康,即身体、精神的全面健康,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14]。

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健康服务一定要实现公益性、公平性,一定“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15]。这种公益公平不仅体现在人人享有,也体现在加快缩小健康差距,满足人民不同层次健康需求,关心贫困人口、老年人、残疾人、底层百姓等特殊群体的健康问题上。针对我国8500万残疾人总体健康水平较低、健康风险较高、健康服务缺口较大的情况,提出要重点关注一些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比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16]

4.保障定位:政策配合,服务全面

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个人联防联控,需要制度和政策配合,需要提供全面优质健康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17],各种政策配合是满足人民健康预防保障之前提条件。人民健康是一个全周期、全方位的概念。一方面,人民健康与很多层面的问题,比如生态环境、药品食品安全等直接或间接关联;另一方面,人民健康提升需要全方位配合,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18]。“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不仅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19]。

人民健康需要全面到位的健康服务,以满足人民健康治疗保障之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0],“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21]。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最大限度减少患病几率;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和宣传体系,推动全民健身,提高人民防病意识;发展心理健康服务,做好心理健康与相关疾病研究、科普与诊治;完善药品安全服务和监督体系,“要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发力,彻底解决医药领域乱象”[22];完善食品安全以及其它公共安全体系,“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23]。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立足现实又着眼于来,吸收古今中外健康思想之精华,又与时俱进、开放包容。

1.理论来源: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的能力”[24]。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共产主义目标,“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2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中,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實现马克思主义人全面发展之人的劳动能力、交往能力和个性解放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高度和战略地位,把科学的健康理念不断融入各项政策及法律中。这一系列关于人民健康的战略定位、健康权益保障等重要阐述,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2.历史来源:是对以往健康理念和方针的继承和创新

重视和保障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方针和做法,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群众健康重要论述的重要历史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健康问题,“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6],倡导团结新老中西医药卫生工作人员、农村合作医疗等,明确卫生工作“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27]、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28],基本解决了人民看病问题。改革开放后,仍然重视卫生事业。1985年通过《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1991年确定“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29],1996年首次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主持召开全国范围卫生工作会议,提出新时期“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0]的方针。1998年底,城镇职工医疗改革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相继建立。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前中国国情,提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31]由此可知,由“四大方针”到“以农村为重点”,再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康方针与思想,具体表述、重点主次及具体词汇并不完全一致,但其思想精髓,比如预防为主、结合中西医、为人民健康服务、发动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等却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医疗科技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等新元素,这是对以往健康理念和方针的继承和创新。

3.现实来源:是对人民群众健康问题现实诉求的回应和解答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对人民新时代美好生活之健康需求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科技、医疗条件不断进步等形势做出的准确判断和科学回答。

人民健康诉求可以从两个视角看。从社会发展看:一是城市化过程中快节奏,健康意识缺乏导致疾病发生;二是老龄化严重,健康需求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调查数据显示,“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32]。从人民健康需求看: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对健康、安全等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成为人民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消费结构已发生实质性变化,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瘦身美颜等成为消费选择,这是更高层次健康需求。可见,人民迫切需要多样化、多层次健康服务。

在我国综合实力、医疗条件已能够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工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现实诉求做出了科学可行的回应和解答。

4.时代来源:是对新时代国际健康理念标准的借鉴和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时刻关注新时代全球健康的新发展、新趋势、新变革,学习借鉴全球健康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规范,推陈出新,为我所用,提升国人健康水平。

文明因交流而进步,“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33]。在卫生健康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非常重视学习先进、学习长处,“我们要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等的研究和谈判,完善我国参与国际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紧急救援工作机制,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合作”[34]。通过参与和完善全球健康治理,吸收其长处并结合我国卫生健康理论和实践的实际状况、实际需求,寻找符合时代先进理念和我国健康发展的最佳契合点。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借鉴和拓展新时代国际健康理念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人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乃至道德上呈现完好状态,而不是仅指人没有生病或身体不虚弱[35]。2013年6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正式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指出每个国家的医生都应该考虑国际规范和标准。这些倡议很快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响应。2013年8月,我国在“2013中国卫生论坛”上首次提出“健康寓于万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36];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此项内容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对于促进全民健康意识、健康水平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明确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方向,指导重大卫生健康安全事件防控等都有重要意义。

1.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满足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期待更美好生活的愿望,主要表现为对教育、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更高期待。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可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满足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致力于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回应人民健康期待。他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7],是“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38]。人民群众最美好生活期待中最直接、最现实的很多问题都与健康问题相关,比如医疗卫生、药品食品安全、空气质量、居住环境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衣、食、住、行,对工作、收入、教育、医疗、养老,对安全、环境有更高的追求,需要我们更加努力。”[39]

人民对健康充满期待,但健康意识、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却仍然是一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普及正确、健康的生活理念,“广泛开展“三减三健”行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为”[40],使每个人都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展示我国制度优势

促进人民自由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健康作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从共产党成立直至今日就一直被牵挂、被重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41]

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我国制度优势的最好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最大程度满足、关心和保护人民健康,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到来后各国对待人民健康的做法已经证明,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所在。

3.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推动国家健康永续发展

人民健康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说明健康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将推动我国发展方式快速而持续地转变,推动国家社会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所强调的,“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42]。经济效率快速提高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关系人民健康、国家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不平衡,导致一些损害人民身体健康、制约经济发展的现象出现,比如快节奏城市生活导致上班族普遍亚健康,农村部分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发生。这就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和健康都要抓,才能推动国家更加可持续健康发展。

人的健康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力。“健康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之基、之本。”[43]将发展重心指向人民健康,不仅不会阻碍发展,反而推动国家和民族更健康、更长久发展。“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4]

4.明确新时代健康中国发展方向,指导健康事业产业改革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健康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发展方向,指引我国健康事业不断向好发展的实践证明,“健康中国”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为理论指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45],坚持正确健康工作方针、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和公平可及、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预防为主健康观、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用法律手段保障人民吃住行用都安全放心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为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导。目前,我国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虽取得长足进步,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态度明确,“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46]要把又便宜、又能治病医药用起来,比如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就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预防和治疗,“上医治未病”等经验沿用至今并成为国际健康的一个原则。“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容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47]在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等方面,已陆续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2019)等。

5.指导重大卫生安全事件的防控应对,保证人民健康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核心,就是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要尽最大努力、举全国之力维护人民健康。对于指导重大卫生安全事件的防控和应对,保证人民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为重大卫生安全事件供理论指导。重大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还会威胁人民健康甚至生命安全。2018年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群众健康,强调要一查到底、依法从严处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思想重要论述是人民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坚强保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健康优先,“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48]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立足国情、立足实踐、立足时代、立足人民需要前提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吸收古今中外健康理念之精髓基础上,在强调“人民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梦主体、创造主体,更是价值主体、权力主体”[49]的逻辑思路中,逐渐形成“健康首位,优先发展;健康中心,预防为主;人民为本,公益公平;政策配合,服务全面”这一内容全面、思想丰富、特征鲜明的理论体系。于国于民于世界,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洪河.往者可鉴: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防疫事业的历史经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26.

[2]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15.

[3]习近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EB/OL].(2016-08-2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8-21/7979460.shtml.

[4][8][10][11][14][15][16][17][18][19][21][23][31][34][36][38][42][4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0,372,371,371,372,371,372,370,371,392,371,372,371,373,371,40,370,371.

[5][20][40]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7,47,362.

[6]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N].人民日报,2020-01-21(1).

[7]习近平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EB/OL].(2020-01-18).http://www.mzfxw.com/m/show1.php?classid=12&id=130853&style=0&cpage=0&cid=12&bclassid=4.

[9][22][44][47]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08,114,100,115.

[12]习近平.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EB/OL].(2018-08-2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28/c_1123341203.htm.

[13]习近平劝年轻人别老熬夜网友一片“哭诉”点赞[EB/OL].(2015-01-14).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1-14/6969367.shtml.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9.

[26]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6.

[27]全国卫生会议在京开幕将制定卫生工作的总方针和任务[N].人民日报,1950-08-08(1).

[28]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72.

[29]彭瑞骢,等.中国改革全书(1978~199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卷[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213.

[30]胡晓梦,白连锁.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1996-12-10(1).

[3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11月1日专题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2019-11-01).http://www.nhc.gov.cn/xcs/s7847/201911/b01a5ca22bef4570ab44605c12940f97.shtml.

[33][3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62,3.

[35]曾渝.健康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4.

[39]习近平重要论述学习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

[41]习近平的健康之“道”[EB/OL].(2018-06-04).https://news.china.com/zw/news/13000776/20180604/32479360.html.

[43]胡鞍钢,王洪川.习近平健康思想与优先发展健康生产力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

[4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61.

[48]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疫情防控工作[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133.

[49]刘欢,孟轲.人民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旨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4):7.

[责任编辑:孙皓]

3474501908212

猜你喜欢
内涵价值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一粒米的价值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木木相册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