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联合C反应蛋白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早期脑梗死预测价值

2021-03-17 09:41韩大伟
临床军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朱 芹, 韩大伟, 曹 诚

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1.超声科;2.神经内科;3.检验科,安徽 阜阳 236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脑动脉中微小血栓引起少量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临床表现为缺血区域脑功能障碍,症状一般为局灶性、一过性,持续时间不等,一般不超过30 min。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概率在15%以上[1-3]。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TIA及脑梗死的诱发因素[4]。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可反映其发展程度[5-7]。颈动脉超声是检查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手段,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能够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TIA患者的颈动脉IMT会明显增大[8-9]。本研究旨在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CRP对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5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确诊为TIA;年龄16~80岁;首次发病,发病24 h内入院。排除标准:存在脑出血、颅内占位病变;有传染性疾病史或现存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TIA后7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者分为无脑梗死组和脑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颈动脉超声指标及CRP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颈动脉超声指标与CRP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不同检测指标对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2 结果

2.1 无脑梗死组患者和脑梗死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无脑梗死组患者19例,脑梗死组患者33例。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无脑梗死组患者和脑梗死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百分率/%)

2.2 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指标及CRP水平比较 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IMT、颈动脉狭窄程度、CRP水平均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斑块类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指标及CRP水平比较/例(百分率/%)

2.3 颈动脉超声指标与CRP水平相关性分析 CRP水平与颈动脉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见图1。

图1 颈动脉IMT、颈动脉狭窄程度与CRP水平相关性分析

2.4 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CRP(比值比=1.242,95%可信区间1.008~1.530,P<0.05)、颈动脉IMT(比值比=7.588,95%可信区间0.920~62.564,P<0.05)为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2.5 不同检测指标对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预测价值比较 CRP特异度为0.89,敏感度为0.91,ROC曲线下面积为0.91;颈动脉IMT特异度为0.89,敏感度为0.82,ROC曲线下面积为0.88;CRP+颈动脉IMT联合检测联合特异度为0.84,敏感度为0.94,ROC曲线下面积为0.94。CRP+颈动脉IMT联合检测对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高于CRP、颈动脉IMT单独检测(P<0.05)。见图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测结果提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χ2=8.030,P=0.431>0.050)。见图3。

图2 CRP、颈动脉IMT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ROC曲线

图3 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测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动脉中存在微小血栓,TIA时,这些血栓可能进入脑部小动脉,引起局部脑组织栓塞,进展为脑梗死。脑梗死起病急,致死率高,预后差,因此,对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进行预测意义重大。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手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10-11]。有研究报道,颈动脉IMT能够直接提示颈动脉斑块形成,TIA及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明显增大[8-9]。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均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比值比=7.588,95%可信区间0.920~62.564,P<0.05)为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脑梗死组患者的软斑和溃疡斑的比例均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劲动脉的4种斑块类型(硬斑、斑扁平斑、软斑、溃疡斑)中,软斑和溃疡斑属于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的脱落和破裂易导致脑梗死发生[12-14]。但在本研究中,斑块类型不是预测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主要由肝合成。在慢性炎症中,CRP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等物质,促进炎症进一步发展,导致血管痉挛和粥样硬化,诱发血管疾病[15-16]。CRP还能够影响正常脑细胞代谢,使脑细胞凋亡、坏死。有研究证明,血清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随着CRP水平升高,患者脑梗死程度也不断加重,因此,CRP可作为临床评估脑梗死的重要指标[17-19]。本研究中:脑梗死组患者的CRP水平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与颈动脉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CRP(比值比=1.242,95%可信区间1.008~1.530,P<0.05)为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CRP、颈动脉IMT是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于TIA后发生早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