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21-03-18 00:12
光明中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气滞肝郁功能性

韩 飞

消化不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属于慢性或反复性的腹部疼痛,多与饮食习惯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通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害主要是影响进食、消化吸收,还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多伴有肠易激综合征。其主要治疗手段是西医的药物治疗[1]。相关研究表明,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通常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同时使得复发率增高。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学上被认为是“胃脘痛”,气机郁滞则是这种病的关键病因,而肝郁气滞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类型。结肠灵汤为自拟方,主要由党参、茯苓、火炭母、黄连、白芍、素馨花、枳壳、糯稻根、甘草等中药组成,通常能够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2]。本研究对在我院使用自拟结肠灵汤进行治疗的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0例进行了分析,相关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治疗的200例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检查确诊,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包括女45例,男55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35.4±5.5)岁;病程6~22个月,平均(13.63±4.7)个月。试验组患者100例中女38例,男62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4.8±4.9)岁;病程6~28个月,平均(17.34±5.2)个月。本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患者都具有知情权,且自愿签署同意书,且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本文所选的200例患者均接受检查确诊,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具体内容如下:①患者具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且持续时长达到4周以上。②患者内镜检查没有发现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确定没有器质性病变。③对患者进行X线、B超等检查,确定患者没有发生肝、胆和肠道等部位的器质性病变。④患者没有本研究中涉及的药物过敏情况发生。⑤患者没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没有肿瘤类疾病。

1.3 纳入标准本文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标准作为纳入标准,具体采用2016年罗马委员会制定出最新的罗马Ⅳ标准。中医纳入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的辨证标准,所有患者年龄均要求超过18周岁,患者中不包括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日1次)和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每日2次)。试验组在接受对照组的相同方式治疗后继续服用自拟结肠灵汤,其中党参15 g,茯苓15 g,火炭母15 g,黄连10 g,白芍12 g,素馨花10 g,枳壳12 g,糯稻根15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

1.4.2 观察指标主要症状评分选择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头晕、恶心、呕吐。选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考量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分为明显有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显效:患者的病症在治疗后彻底消失或者是有显著的改善;有效: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好转;无效:患者在治疗后病情没有缓解甚至加重。患者症状的具体评分为无症状得0分,症状略轻得1分,症状显著同时不影响工作生活的得2分,症状显著同时无法工作生活的得3分。分数越低,代表治疗效果越好。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对比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对比 (例,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学“痞满、纳呆、反酸”等证。它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暧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复杂,首先中医学认为由于脾胃虚弱、外感时邪或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所致[4]。其次还包括胃动力异常、精神状态失衡、胃刺激过敏、炎症刺激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之间信息传递失常等。中医学最早在《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疾病,书中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脾虚肝郁造成的气滞或者食积的表现,治疗上以疏肝健脾理气助运为主。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一种因素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观点。而中医学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是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5];主要是由于外邪入里,饮食失调,情志不遂,劳逸过度,或脾胃虚弱等所致脾胃功能失常,气机升降不利、中焦运化失司。因此,治疗该疾病应该选择辛开苦降、补泻并用之大法。

结肠灵汤主要由白芍、素馨花、枳壳、党参、甘草、火炭母等组成。白芍、素馨花主要是疏肝缓解以止痛,枳壳破气消积,党参、茯苓健脾祛湿,黄连、火炭母清热泻火,糯稻根养阴止汗,甘草调和药效[6]。本方的主要作用是疏肝泻火、健脾理气。诸多研究已证实结肠灵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显著。宋雨鸿[7]将120例肝郁气滞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经过治疗后发现采取结肠灵汤进行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78.33%,而对照组仅为60.00%。张琰[8]在分析结肠灵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时发现,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有效率达到了81.82%,该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在服药期间也没有产生相关的不良反应。

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比200例肝郁气滞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别应用西药治疗和加入结肠灵汤治疗,来探讨结肠灵汤的实际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加入结肠灵汤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后评分值较好,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自拟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着实有效,联合西药使用效果更佳,具有很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气滞肝郁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