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改造:来自“新人类”的挑战

2021-03-18 09:40刘健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2期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怪物

刘健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幻走进现实的案例越来越多,机器人、基因技术的发展让“新人类”进入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本期科幻空间站为大家带来《豹》和《微人》两篇文章,在人类与非人类的较量中,深刻探讨一下未来“新人类”带来的挑战。

人类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从猿类进化到现在不过百万年的历史。而真正建立起超出自然生态的人类社会文明也只是最近一万年的事情。但仅仅就在这极其短暂的一万年时间里,人类对于地球的影响就已经超越了以往已知的绝大多数生物物种。或许唯一能够与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相提并论的,就只有24亿年前给地球带来“大氧化”的蓝细菌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但这种改造不仅限于外在环境,也包括自身。无论是西方的希波克拉底,还是东方的华佗、扁鹊,自古以来,人类智者都在试图破解人体内部的奥秘。在漫长的农耕时代,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聚落形成了各自的传统医学体系。其中,疫苗免疫和肢体再造手术,可以说是对人类影响最深远的两项医学创举,表达了人类试图改变自身自然属性,乃至对抗演化法则的信心。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词语去形容就是逆天改命。

《弗兰肯斯坦》书中的插图

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人类获得了名为科技的“普罗米修斯火炬”。于是,在逆天改命的这条路上,人类越走越远。而走在队列最前方的无疑就是世界各国的科幻创作者们。

《弗兰肯斯坦》被称为现代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书中年轻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用从各处搜集来的躯体块拼凑成了一只身高约2.5米的人形怪物,并利用闪电的力量赋予了怪物生命。然而,在向往自由的天性指引下,怪物逃出了弗兰肯斯坦的实验室。弗兰肯斯坦意识到,如果让怪物繁衍下去,终有一天会让人类毁灭。最终,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在南极冰原上展开决斗。怪物在击毙了自己的创造者弗兰肯斯坦后身受重伤,跳入冰河之中,不知所踪。

而在英国作家赫伯特·威尔斯的《莫洛博士岛》中,博物学爱好者爱德华·普伦狄克乘坐的轮船在大洋中遇险。大难不死的他,漂流到一座无名岛屿上。在这座岛上除了科学家莫洛和医生蒙哥马利以外,还居住了一些半人半兽的生物。起初,普伦狄克怀疑莫洛是一个进行器官移植嫁接的恶魔科学家。发生一些事后,莫洛博士岛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莫洛博士使用人工手段加快动物的进化,让他们成为有智慧的生物。为了压制他们的野性,莫洛博士还为兽人们制定了各种法律,例如,任何兽人都不能碰荤腥、吃血肉。但不幸的是,其中一个豹人没能压抑住原始的野性,猎杀并吃掉了一只野兔。莫洛博士前去追杀豹人,虽然杀死了豹人,自己却也死于豹人的利爪之下。莫洛博士死后,岛上的法律开始动摇,野人们兽性逐渐显露,渐渐褪去了人形,变成野兽。不过它们已不是原生的兽类,它们有时说人话,有时尝试直立而行,也会表现出一鳞半爪人性的残留。最终,普伦狄克逃离了小岛,向世人讲述了这个故事。

《莫洛博士岛》初版封面

在《莫洛博士岛》的故事中,大家可以看出,本期刊载的中国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的小说《豹》其实也包含着向科幻界的老前辈威尔斯致敬的因素。只不过,在人类已经破解了生物遗传的密码DNA之后,新一代的科幻大师利用最时髦的“转基因”技术,将普通人打造成超越人类体能极限的运动健将——人类科学家将猎豹的基因转移到了人的体内,造就了豹人。但基因作为数十亿年自然演化的产物,它的复杂和精妙是人类难以在短时间内参透的。它的后遗症就是把猎豹的兽性一起转移到了运动员的体内,造就了一个随时可能兽性发作的豹人。可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而王梅洁同学的《微人》中,则描写了一个隐藏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中的微人群体,因为他们的存在,人类才最终决定放下武器,寻求永恒的和平。

2019年,好莱坞科幻大片《阿丽塔:战斗天使》上映,人们惊异于大银幕上的未来世界,机械与人体相融合的“赛博格人”成为社会的主流。而在现实中,各种机器外骨骼已经悄然进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之中。未来已来,只是未被察觉。今天的人类已经生活在经典科幻作品中被大书特书的“21世纪”,科技正在把曾经的科幻变成现实。然而,我们是否真的已经做好准备?换言之,我们是否已经从内心深处做好了迎接各种形态的“新人类”与我们共存的准备呢?但愿,经历了200年科学文化的现代人,能比弗兰肯斯坦和莫洛博士更有智慧一些吧。

基因工程

(責任编辑 / 韦斗斗  美术编辑 / 周游)

猜你喜欢
弗兰肯斯坦怪物
第25章 终极嘱托
Chapter 25 The final wish 第25章 终极嘱托
弗兰肯斯坦与怪物的多重关系
安息吧,斯坦·李,漫画因你而精彩
失踪的怪物等
戈壁沙丘
游历上弗兰肯,美食、美酒、美景和佳音
Women in the Workplace, Fighting Spam, Money in the Museum, and the Mood for Food
塞巴斯蒂安·斯坦:“冬兵”又忙起来了
曾被误认为怪物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