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2021-03-19 10:06王笛李超盛晓生陈云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低钾血症醛固酮射血

王笛 李超* 盛晓生 陈云

心力衰竭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每5 个人中就有1 人在其一生中患上心力衰竭,全世界约有6300 万人受到影响[1]。2012 年,美国心力衰竭导致的医疗支出估计为310 亿美元,预计到2030 年,这一数字将增加127%[2]。心力衰竭对医疗保健的负担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这一点可以从>65 岁老年人住院的主要原因中得到证明[3]。按射血分数(EF)分类,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心力衰竭(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4]。近年来的临床实验证实[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关于对老年慢性HFmrEF 研究较少,其临床效果尚未确定。本文探讨螺内酯对老年慢性HFmrEF 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门诊及住院≥60 岁HFmrEF 患者95 例。采用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47 例和观察组48 例(在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及2016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年龄60~78 岁;(3)临床诊断HFmrEF 患者;(4)NYHA 分级心功能Ⅱ~Ⅳ级。排除标准:(1)血钾>5.0 mmol/L、血肌酐>2.5 mg/dl(男性)、血肌酐>2.0 mg/dl(女性);(2)既往服用过螺内酯者;(3)心脏瓣膜病、贫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血管病等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病、冠心病、NYHA 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操作经过本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s)

组别 n 性别(n) 年龄(岁)BMI(kg/m2)高血压[n(%)]冠心病[n(%)]NYHA 分级[n(%)]男 女 Ⅱ Ⅲ Ⅳ观察组 48 28 20 70.2±7.63 20.8±2.01 23(47.9)22(41.2)27(56.3)14(31.6)7(14.6)对照组 47 30 17 71.6±7.29 21.5±2.23 25(53.2)20(47.1)25(53.2)16(34.0)6(12.8)t/χ2 值 0.302 1.472 1.279 0.264 0.104 0.277 P 值 0.583 0.185 0.195 0.607 0.748 0.871

1.2 方法 对照组:不加用螺内酯治疗;观察组:加用螺内酯(购于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0 mg),按照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其他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变化,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坎地沙坦酯分散片,奥必欣(4 mg)]、β 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缓释片(47.5 mg)]、利尿剂(呋塞米片)等药物,两组均持续治疗6 个月。治疗期间每月监测肝肾功能、血钾值及乳房有无异常情况,若当日符合排除标准,则于3 d 后复查,再次满足排除标准则剔出本次研究;若出现低钾血症则给予补钾治疗。两组坎地沙坦酯分散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及呋塞米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2,-0.207,0.689,P>0.05)。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随访半年后观察各项指标:(1)超声心动图检查: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EQUOIAS-512 型超声诊断仪检查心脏超声,运用探头频率2.5 MHz,于胸骨左缘长轴心室舒张末期二维取样,M 型二尖瓣腱索水平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根据患者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表面积(BSA),应用双平面面积长度法计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述测量均测定3 个不同的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2)脑利钠肽(BNP):抽取空腹静脉血(5~10ml)加入生化管,静置10 min 后,以3500 r/min 离心5 min,取血浆300 μl,符合EDTA 抗凝血浆,放入Triage 仪器,读取结果,试剂盒由山东麦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4 疗效评价 (1)显效:患者临床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2级;(2)有效:患者临床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3)无效:患者临床体征及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心功能下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显效+临床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LVEF、LVEDD、BNP 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LVEF、LVEDD、BNP比较(±s)

表3 两组LVEF、LVEDD、BNP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LVEF(%) LVEDD(mm) BNP(ng/L)观察组 48 治疗前 44.85±2.52 53.67±3.84 418.57±78.93治疗后 54.93±3.63*# 47.27±3.05*# 82.35±24.59*#对照组 47 治疗前 43.72±2.49 52.38±3.87 425.35±87.58治疗后 50.25±2.54* 49.14±2.98* 105.64±30.73*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对照组出现肾功能异常1 例、低钾血症19 例、高钾血症1 例、乳房异常0 例,观察组出现肾功能异常3 例、低钾血症8 例、高钾血症1 例、乳房异常1 例。两组肾功能异常、高钾血症及乳房异常不良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钾血症不良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前3 个月“易损期”病死率和再入院率分别达到15%和3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 年病死率>50%,病死率堪比恶性肿瘤[6]。相关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在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阻断这一过程在心力衰竭的预防及治疗中尤为重要[7]。目前抑制心肌重构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激活的“金三角”治疗模式(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主要针对HFrEF[8],但HFmrEF 和HFrEF 在病理生理学方面存在差别[9],其治疗方案也存在差异。螺内酯是一种结构与醛固酮相似的醛固酮(ALD)竞争性抑制剂,能够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起到保钾排钠作用[10],同时拮抗ALD 对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等损害[11],在心力衰竭治疗的作用凸显。

LVEF 判断左心室收缩功能,LVEDD 是心脏扩大的评价指标。BNP 起源于心肌细胞受到压力/牵拉刺激,用于心力衰竭筛查、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12]。本资料结果显示,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疗效显著,LVEF 大于治疗前,LVEDD、BNP 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对HFmrEF 有效。观察组临床疗效、LVEF、LVEDD、BNP 检测值改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螺内酯有利于HFmrEF 心功能改善。其次,观察组的低血压、肾功能异常、高钾血症及乳房异常不良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低钾血症风险明显下降,表明老年慢性HFmrEF 患者口服螺内酯片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HFmrEF 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够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猜你喜欢
低钾血症醛固酮射血
高醛固酮血症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二维超声Simpson法和M型超声Teichholz法测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功能的体会
瑞舒伐他汀对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醛固酮水平影响的研究
养心通脉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妊娠高血压病的关系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