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养阴润肺止嗽汤治疗妊娠咳嗽45例疗效观察

2021-03-19 07:14王振国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养阴润阴虚证候

王振国

(浙江省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浙江 东阳 322100)

妊娠咳嗽是妊娠期常见疾病之一,嗽则周身百脉震动,久嗽不愈,或咳嗽剧烈必伤胎气,易致胎动不安、堕胎等不良结局,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目前西药治疗由于副作用大,易致胎儿畸形或流产等,多数孕妇难以接受;而疗效明显,安全无副作用的中医药疗法逐渐受到推崇。笔者在临床期间采用清肝养阴润肺止嗽汤治疗妊娠咳嗽4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妊娠咳嗽患者90例,病例收集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10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患者年龄25~37岁,平均(31.8±3.6)岁;孕周8~32周,平均(22.5±7.6)周;病程4~9 d,平均(5.4±2.2) d。观察组年龄26~38岁,平均(32.3±3.7)岁;孕周8~34周,平均(23.6±7.8)周;病程5~10 d,平均(6.3±2.7) d。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1]中妊娠咳嗽诊断标准,且辨证为阴虚肺燥证:妊娠咳嗽,干咳少痰,咳吐不爽,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颧红潮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标准者;2)年龄25~40 岁;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咳嗽但非妊娠者;2)其他肺部疾病导致的咳嗽患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4)中途退出治疗或同时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抗炎止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清肝养阴润肺止嗽汤治疗,每日1剂,以水浸泡半小时,武火煮沸,文火煎熬30~40 min,滤取药汁150 mL,再同法煎煮一遍,2遍药汁混匀,分早晚温服。具体方药如下:柴胡10 g、桑叶10 g、白芍10 g、地骨皮10 g、北沙参15 g、百合15 g、川贝母10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僵蚕9 g、蝉蜕9 g、阿胶(烊化)10 g、熟地黄15 g、女贞子15 g、桑寄生 15 g、炮姜5 g、甘草5 g,咽痒明显者加防风;咽痛者加桔梗、玄参、马勃;咳黄痰者加黄芩、瓜蒌仁霜。治疗7 d为1个疗程,2疗程评价疗效。嘱患者慎起居,避风寒,调情志,忌食辛辣助火之品。

2.2 疗效标准 治愈:咳嗽、咳痰等症状完全消失,疗后2 周以上未再发作;好转: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咳嗽、咳痰等症状均无缓解,甚至加重[2]。

2.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将阴虚肺燥证各项症状按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为0、1、2、3分,总分为中医证候积分,积分越低说明证候改善越显著;2)咳嗽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3)随访1个月,观察不良妊娠发生情况。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分)

3.3 2组患者咳嗽缓解和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咳嗽缓解和消失时间比较

3.4 2组患者不良妊娠发生情况 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妊娠发生情况比较[例(%)]

4 讨论妊娠咳嗽归属于中医学“子嗽”范畴,最早记载见于隋代巢元芳的《诸病源候论》。病位在肺,多与患者素体阴虚,肺阴不足有关。孕后血聚冲任以养胎元,肝藏血不足,肺阴血亏虚,失于滋养,虚火内生,阴虚火旺,灼肺伤津,肺失宣发肃降,气机上逆发为妊娠咳嗽,而“久嗽不已,则伤胎”(《女科经纶》),故要早期及时治疗,以免久咳伤胎,发生阴道出血,滑胎等。肝藏血,主升发;肺主气,主肃降,一升一降共同调节脏腑气血运行,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如《丁甘仁医案》曰“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鸣声在钟,撞钟在木”“木叩金鸣”,该条文明确指出治疗咳嗽时要肝、肺同治。肺属金,肝属木,根据五行相克理论,金能克木,木坚侮金。妊娠咳嗽患者肝血聚下养胎,阴血不足,肝火内生;肺阴不足,不能克木;木火反侮肺金,而现阴虚燥咳诸证,故治疗以清肝养阴润肺止咳为根本大法。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自拟清肝养阴润肺止嗽汤治疗,方中味苦、性微寒之柴胡归肝、胆经,具有泻热疏肝之功效;桑叶甘寒,入肝、肺经,能清泻肝肺之热;白芍苦、酸,微寒,归肝经,可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地骨皮性甘,淡寒,入肺肾经,具有凉血退蒸,清泄肺热之效;北沙参味甘微寒,属肺经,养阴润肺,生津化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肺燥久咳;百合甘,微寒,入心肺经,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多用于肺燥咳嗽,痰中带血等证;川贝母、紫菀、款冬花皆入肺经,清热散结,润肺化痰,降逆止咳;肝为风木之脏,易化热动风,故配僵蚕、蝉蜕祛风解痉止咳;阿胶、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养胎;女贞子、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膝,固冲安胎;炮姜除胃冷而守中,以防寒凉伤中;甘草调和诸药,并能止咳化痰。诸药共用以奏清肝泻肺,养阴润燥,化痰止咳,滋补肝肾,养血固冲安胎之效。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阴虚肺燥证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咳嗽缓解与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拟清肝养阴润肺止嗽汤能有效提高妊娠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妊娠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养阴润阴虚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白露
——勿露身 防“燥”伤人
吃梨润燥分生熟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养阴润燥话玉竹
这样煮梨止咳效果更佳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