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导炮弹膛内转速特性建模及仿真研究

2021-03-21 07:26齐竹昌张鹏飞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动弹弹体弹丸

齐竹昌,张鹏飞,柴 劲,张 意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西安 710065)

0 引言

火炮以射速快、射程远、威力大的优势在以往的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随着制导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制导弹药在现代化战争中已经占据了主导作用,常规炮弹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战争的需要,制导炮弹应运而生。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制导炮弹为激光末制导炮弹、卫星制导炮弹及二维修正制导炮弹[1]。与采用高速旋转飞行稳定的榴弹不同,制导炮弹通常采用折叠式尾翼和鸭式气动布局[2],为保证制导炮弹有足够的过载能力,翼展通常设计较大,尾翼在火炮膛内处于折叠状态,出炮口后尾翼张开,弹体成为静稳定状态。

制导炮弹出炮口时转速过高会导致尾翼张开过程中离心力过大,翼片张开角速度增加,使翼片无法正常锁定;同时翼片与尾翼基座发生高速碰撞,会使尾翼结构受损,影响飞行弹道。为了避免尾翼在炮口高速旋转时张开结构受损,制导炮弹多采用金属滑动弹带设计,以减小制导炮弹膛内及出炮口的转速,制导炮弹炮口转速通常设计到6~10 r/s。

慈明森[3]针对滑动弹带弹丸炮口转速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推导了炮口转速计算模型,该方法未引入火炮内弹道模型,仅能在已知膛压条件下求出炮口转速,无法得到制导炮弹在膛内运动过程中的转速变化情况,同时其采用膛底压力的处理方法与真实结果存在一定偏差。文中针对制导炮弹膛内运动过程,通过建立火炮内弹道数学仿真模型和弹丸在膛内的受力分析模型,对制导炮弹在火炮膛内运动过程中的转速变化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制导炮弹膛内转速的影响,同时通过与某型制导炮弹膛内转动过程实测结果对比,对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为制导炮弹膛内转速设计提供参考。

1 弹丸火炮膛内建模

1.1 火炮零维内弹道模型

制导炮弹在火炮发射过程中存在前期、热力学第一时期、热力学第二时期和后效期4个阶段[4]。在前期点火发生后,火炮发射装药开始燃烧,膛内压力增加,但此时压力小于弹丸挤进压力P0,弹丸在膛内不运动。从膛内压力上升至P0,弹丸开始运动,至装药燃烧结束时刻点tk为热力学第一时期。从火药燃烧结束点tk开始,一直持续到弹丸运动到弹底与炮口重合时刻te为热力学第二时期。从te开始一直到平均弹道压力等于临界压力Pcr时结束为后效期,对于火药气体流出到空气中的情况,临界压力Pcr约为0.18 MPa。

根据发射装药在膛内燃烧过程和弹丸运动过程,建立火炮零维内弹道方程[4-5]为:

(1)

式中:zi为第i种火药燃烧过程中的相对厚度,zi≤1表示火药分裂前,zi>1表示火药分裂后;Iki表示第i种火药压力全冲量;P为火炮膛内平均压力;ν为火药压力燃速指数;ψi为第i种火药燃烧过程中生成相对气体质量;χ1i、χ2i、λ1i、λ2i、μ1i为火药药粒分裂前后的与相对弧厚、相对周长及相对燃烧面积形状函数系数;v为弹丸在膛内的运动速度;l为弹丸在膛内运动距离;m为弹丸重量;S为炮管截面积;Pd为弹底压力;Pt为膛底压力;ωm为装药总质量;ωm,i为第i种火药质量;θ为气体比热比;Kq为平均热损失系数;φ1为次要功系数;W0为药室初始容积;αi第i种火药余容;δi为第i种火药密度。

1.2 弹丸膛内受力分析建模

制导炮弹在发射过程中,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弹丸沿着身管运动。由于制导炮弹控制系统响应频率的限制,制导炮弹基本采用滑动弹带使弹丸在膛内实现闭气和减旋。当膛内压力大于弹带挤进压力P0时,弹丸开始运动,滑动弹带嵌入膛线槽内,沿膛线高速旋转,弹丸本体在滑动弹带摩擦接触面的带动下低速旋转。

为研究膛线对滑动弹带的作用力,将炮膛表面展开成Oxy平面,图1(a)为真实火炮膛线,图1(b)为弹丸在膛内的受力关系图,其中Ox轴与炮膛轴线平行,Oy轴为展开后的径向方向,OO曲线为渐速膛线,膛线缠绕角为α,A点为导转侧中心,在该点膛线对滑动弹带的作用力为正压力N和摩擦力μN,μ为膛动弹带与膛线的摩擦力系数,将该力沿Ox,Oy轴方向进行分解,则沿Ox轴方向的分力R和沿Oy轴方向的分力T可表示为:

图1 膛线展开平面弹丸受力分析图

(2)

弹丸在膛内运动过程中,滑动弹带与弹体相互作用力存在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为滑动弹带与压螺接触,如图2(a)所示,此时弹体推动滑动弹带沿炮膛轴线向前运动,第二种状态为滑动弹带与弹体接触,如图2(b)所示,此时滑运弹带推动弹体沿炮膛轴线向前运动。因为滑动弹带与弹体间隙约1~2 mm,滑动弹带运动速度可视为与弹体相同。

图2 滑动弹带与弹体相互作用力关系图

若滑动弹带与弹体相互作用力为第一种状态,滑动弹带沿膛线的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和弹体的旋动运动可表示为方程(3)所示,滑动弹带与压螺作用力为Q1。

(3)

若滑运弹带与弹体相互作用力为第二种状态,滑动弹带沿膛线的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和弹体的旋动运动可表示为方程(4)所示,滑动弹带与弹体作用力为Q2。

(4)

式中:mb为滑动弹带的质量;Jxb为滑动弹带绕弹轴的转动惯量;ωb为滑动弹带环绕弹轴的转动角速度;n为膛线数;rcp为考虑膛线时炮膛端面的换算半径;rh为压螺的外半径;ra为滑动弹带内端面半径;r为弹丸半径;f1为弹带环后端面与压螺之间的摩擦力系数;f2为弹带环前端面与弹体之间的摩擦力系数;Jx为弹丸绕纵轴的转动惯量;ω为弹丸在膛内的转动角速度。

当Q1>0,Q2<0时,表明滑动弹带后端面与压螺接触,滑动弹带后端面通过摩擦带动弹体转动;当Q1<0,Q2>0时,表明滑动弹带前端面与弹体接触,滑动弹带前端面通过摩擦带动弹体转动。

2 弹丸膛内转速影响因素分析

2.1 弹丸膛内转速求解

通过联合求解式(1)、式(3)和式(1)、式(4)可求解出火炮发射过程中制导炮弹弹丸的运动速度、运动距离及转速。

如今,因为担心夫人摔着,潘际銮院士不再骑车载她了,而是改为手牵手,去菜场、去学校、去访学……时时刻刻不分离。潘际銮是南昌大学的老校长,南昌大学有一条“际銮路”,老两口回南昌大学故地重游,牵手走在这条路上,也被学生拍到了。

若滑动弹带与压螺接触,则膛线作用在滑动弹带上的正压力N、滑动弹带与压螺作用力Q1及弹丸转速ω可表示为:

(5)

(6)

(7)

若滑动弹带与弹体接触,则膛线作用在滑动弹带上的正压力N、滑动弹带与弹体作用力Q2及弹丸转速ω可表示为:

(8)

(9)

(10)

某122 mm榴弹炮制导炮弹火炮内弹道计算参数见表1,弹体与滑动弹带几何物理参数见表2,对其内弹道及膛内转速进行仿真计算,膛压、炮口速度和膛内转速仿真结果与火炮试验实测结果对比分别见图3~图5,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火炮内弹道模型和膛内受力分析模型正确。弹丸在膛内运动过程中,滑动弹带前后接触力如图6所示,Q1<0,Q2>0,表明弹丸在膛内运动过程中,滑动弹带前端面始终与弹体接触,滑动弹带前端面通过摩擦带动弹体转动。

图3 仿真膛压与实测膛底压力对比图

图4 仿真膛内速度与实测初速对比图

图5 仿真弹丸膛内转速与实测转速对比图

图6 滑动弹带前后接触力

表1 某122 mm火炮内弹道计算原始参数表

表2 某122 mm制导炮弹弹体与滑动弹带几何物理参数

2.2 发射装药号对膛内转速的影响

发射装药号不同,对应的膛压和弹丸膛内运动速度不同,某122 mm榴弹炮1#、2#、3#装药的膛压、速度和转速曲线分别如图7~图9所示,随着装药量减小,膛压和初速降低,炮口转速下降,下降规律与速度变化基本一致。

图7 1#装药的膛压、速度和转速曲线

图8 2#装药的膛压、速度和转速曲线

图9 3#装药的膛压、速度和转速曲线

2.3 滑动弹带摩擦系数对膛内转速的影响

由于弹丸发射时,滑动弹带会嵌入膛线槽,滑动弹带与膛线的摩擦力系数只与其材料有关,制导炮弹滑动弹带大多采用紫铜材料,其与炮管的摩擦力系数基本固定,无法调整,而前后表面的摩擦力系数可通过增加不同的润滑工艺进行调整,前后端面取不同摩擦力系数时,弹丸膛内转速变化情况如图10所示。随着摩擦力系数的增大,弹丸在膛内的转速急剧增大。

图10 不同摩擦力系数对转速影响

2.4 滑动弹带几何参数对膛内转速的影响

滑动弹带外端半径rcp和弹丸半径r均与火炮身管尺寸相关,尺寸参数无法调整,弹丸运动过程中,只有滑动弹带前端面与弹体接触,压螺外半径rh不影响膛内转速。滑动弹带内端半径ra的变化会明显改变滑动弹带与弹体的摩擦力矩,影响转速变化。当ra取不同值时,弹体转速变化情况如图11所示,随着半径的增大,摩擦力矩增大,转速增大,但转速增加量值较小,当滑动弹带内端半径增大13 mm时,转速仅增加0.9 r/s。

图11 不同滑动弹带内端半径对转速影响

3 弹丸膛内转速改善方法

通过对弹丸膛内转速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转速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滑动弹带摩擦力系数,发射装药和滑动弹带几何参数对膛内转速的影响均较小。因此,要改善弹丸炮口转速,可通过调整滑动弹带摩擦力系数实现。

目前常用的润滑方式分为流体润滑和固体润滑,流体润滑以润滑油、润滑脂等液体材料作为润滑剂,但是流体润滑对温度非常敏感,如油脂类润滑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不超过200 ℃,温度过高将导致润滑剂因氧化变质而失效。固体润滑剂种类有很多,如锌、铅等软金属,二硫化钼、硫化亚铁等金属化合物,以及镍基合金、铜基合金等合金材料[6-8]。其中,MoS2对高温、低温、高负载、高速等条件下的设备有优异的润滑功效。文献[9]研究发现,MoS2涂层在全接触运动条件下,摩擦力系数基本在0.067~0.081。根据前述仿真计算结果,该摩擦力系数符合炮口转速6~9 r/s的需求。此外,MoS2还具有在火炮膛内高温高压的氮氧燃气环境下不易分解、经济性好等优点。因此MoS2十分适合作为炮弹闭气环的润滑材料。

4 结论

结合火炮零维内弹道模型,完成了弹丸膛内运动受力建模分析,对制导炮弹膛内转速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发射装药、滑动弹带摩擦力系数和滑动弹带几何参数参对弹丸膛内转速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制导炮弹膛内转速的方法,为制导炮弹膛内转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动弹弹体弹丸
水下截卵形弹丸低速侵彻薄钢板的仿真分析
尾锥角对弹体斜侵彻过程中姿态的影响研究
非对称类椭圆截面弹体斜贯穿铝靶数值模拟研究
空化槽对弹丸入水特性影响研究
椭圆截面弹体斜侵彻金属靶体弹道研究*
水下并联超空泡射弹外弹道数值分析
无控旋转弹丸外弹道姿态测试与模型验证
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钢靶的弹道特性
你有理有据,我听不进去
我给姥爷来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