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2021-03-22 06:19张莉
清风 2021年4期
关键词:劳动小学生能力

文_张莉

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人们对小学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逐渐加大了对小学生素质培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而小学劳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教育的先进性,与传统教学方式下单纯的理念教育教学有所不同。劳动实践活动以不同的实践活动为主题,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与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教师要遵循劳动实践活动原则,采取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基础及在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对策,以推动小学劳动实践教学。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基础条件

第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其认知能力与人生经验十分有限,如果单纯地根据劳动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难以使学生对劳动实践产生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效率与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必须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产生对劳动实践的深刻认知,从而有效提升劳动实践教学成效。

第二,通过多样的劳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每周大扫除的时间为劳动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让部分在家中被父母娇惯的学生,发挥出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全员劳动的过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活动。学生经过共同努力,会将教室打扫得整洁干净。学生虽然身体上有些疲惫,但是内心十分愉悦,这就是劳动带来的价值。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意识到劳动品质的重要性,通过班级扫除劳动竞赛等方式,开展清除小广告、捡拾白色垃圾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探讨,在提升学生动手劳动能力的同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第一,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部分小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在父母与长辈精心呵护的环境中成长,劳动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甚至有学生认为劳动实践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事情,对劳动实践活动兴趣不高。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劳动实践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实践活动的趣味,进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例如,不论是在班级中还是在学生的家中都会有一些绿色植物,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绿植种植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生长过程;教师还可以在植树节带领学生种植树木,让学生精心培育自己种植的绿色植物,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绿植的作用与价值。参加过种植活动后,学生会对植物有深刻的认知,能主动为植物浇水、施肥,教师与家长都能看到学生对劳动态度的变化。

第二,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正处于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阶段,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学习包饺子。在小学生的眼里,面团好像橡皮泥一样,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基本的操作方法后,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饺子包成自己喜欢的形状,从而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有的学生根据动画中熊大、熊二的形象,将饺子制作成熊的模样;还有的学生喜欢小猪佩奇,将饺子包成了小猪佩奇的形状。这样的劳动实践教学方法增添了劳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部分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同龄人的陪伴,加之父母的过度保护,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与陌生人交流与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在面对陌生环境时,自信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与他人接触的平台,进而锻炼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将自己不用的玩具、书本拿出来义卖。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给物品定价,并与有购买意向的顾客沟通互动,最终将义卖所得善款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与组织能力。

第四,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在劳动实践中融入自身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劳动实践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制作学习用品,让劳动实践真正为日常生活与学习发挥有效的价值与作用。有的学生想动手制作多功能白板擦,对正反两面进行设计,一面在擦白板时,另一面能翻转清洗,使用时,再将清洗好的一面翻转过来继续使用,将脏的一面翻转并清洗。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意识到劳动需要创造力,创新能改变并优化劳动方式与生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劳动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进而获得劳动体会。

第五,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小学阶段是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成长及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每年的中秋节与端午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月饼、包粽子,然后在节日的氛围里一同分享劳动成果。例如,在共同制作月饼时,有的学生负责和面,有的学生负责拌馅料,有的学生负责制作月饼皮,有的学生负责放馅料,有的学生负责模具定型,最后学生一同分享劳动实践果实,庆祝传统节日。学生在享用美味月饼时,能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团队合作的方式能让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践劳动,提升学生与人协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劳动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及综合能力,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劳动小学生能力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热爱劳动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