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疫1 号方治疗社区隔离人群发热的疗效分析

2021-03-22 13:50何丽云李凌香张小平闫世艳李晓东文天才仝小林刘保延
吉林中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纯中药体温人群

何丽云,李凌香,张小平,闫世艳,王 鑫,李晓东,张 清,张 昕,王 超,文天才,仝小林,刘保延*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北京 100700;3.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4.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20100;5.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1;6.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经引起全球广泛关注[1-2]。疫情给全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干扰,据统计截至2020 年5 月6 日24 时,中国大陆累计确诊病例82 885 例,治愈出院病例77 957 例,死亡病例4 633 例,现有疑似病例4例[3]。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有215 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352万例,全球累计死亡超过24 万例,累计治愈119 余万例,平均病死率约7%,平均治愈率约32%[4]。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干咳、发热、乏力[5-6];我国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本研究团队参加到仝小林院士团队中,参与了湖北武汉地区的疫情防治工作,工作重点为社区隔离状态人群的辅助诊疗和随访。仝小林院士认为此次传染病为“寒湿疫”,并根据“寒湿疫”为理论基础,制定通用方“肺炎1 号方”[7]。通用方是大规模开展中药治疗的有力途径[8],对于社区隔离状态人群中有发热、咳嗽症状表现的患者推荐使用,患者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治疗方式(中成药、西药或联合使用)。服用肺炎1 号方的患者,可通过“渔歌医疗”平台记录患者相关信息、疾病情况。本研究利用真实世界诊疗数据,观察肺炎1 号方(以下称为武汉抗疫1 号方)治疗隔离状态人群发热的疗效,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提供真实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病例均来自武汉市武昌社区、孝感、黄冈等地的隔离人员,隔离状态人群包括状态不明者(填写时未明确类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轻型、普通型患者)4 大类,观察期为2020 年2 月4 日-3 月5 日,数据来源于渔歌医疗平台记录的病程日志,累计收集4 273 例患者的疾病及用药信息,共有21 198 例次的病程日志。从中筛选出体温≥37.3 度的记录共532 人986 条记录。

1.2 研究设计及质量控制 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病例来源于武汉地区多个社区的观察点,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隔离者服用武汉抗疫1 号方后,扫码进入“渔歌医疗平台”,线上填写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电话)、患者状态(分为持续观察、出现不良反应、解除隔离、拒绝随访、痊愈、入院、死亡、症状加重)、疾病状态(密切接触、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开始服药时间、基础疾病、初始症状、服药情况、合并用药、服药前后症状与体温、舌象、理化检查等内容。线下的随访人员则对填写的相关信息进行质量控制;对于填写操作困难者,予以电话沟通详细了解情况后,由随访人员协助填写;对于信息填写不完全者,进行电话沟通,获取其理解与支持,尽量配合完善信息。

1.2.1 专业培训提高研究质量 为了更好地在社区隔离人群中开展中医药早期干预,对隔离点的医生在线上开展关于肺炎1 号相关适应症、服用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开展针对随访人员的培训,强调沟通技巧,以取得被随访者的配合与支持,建立良好的问题反馈途径(如缺药、病情变化相关的医疗问题以及其他非医疗问题)。

1.2.2 数据处理规范 1)发热最小日期:将隔离人群每个人首次出现体温≥37.3℃的日期,标志为发热最小日期;2)发热最大日期:将隔离人群每个人最后一次出现体温≥37.3℃的日期,标志为发热最大日期;3)发热治愈日期:将隔离人群发热最大日期之后,出现体温<37.3℃的日期,标志为发热治愈日期;如果没有出现体温<37.3℃的日期,则标志为发热无法确定治愈;4)发热治愈天数:发热治愈天数=(发热最大日期-发热最小日期)+1;5)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虽无法严格规定患者每天记录病程日志,数据处理时,将所有记录中每个发热患者介于发热最小日期到发热最大日期之间的有体温记录的数据全部筛选出来,作为统计分析数据集;6)疾病状态不明:由于真实世界研究的局限性,即使多次随访,仍有部分患者的疾病状态无法明确,占全部人群的18.0%。

1.3 方法

1.3.1 药品 由仝小林院士与湖北省武汉市专家组讨论后拟定的中药协定方即肺炎1 号方,方药组成:生麻黄6 g,生石膏15 g,杏仁9 g,羌活15 g,葶苈子15 g,贯众9 g,地龙15 g,徐长卿15 g,藿香15 g,佩兰9 g,苍术15 g,云苓45 g,生白术30 g,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9 g,厚朴15 g,焦槟榔9 g,煨草果9 g,生姜15 g。功效:宣肺透邪、解毒通络、避秽化浊、健脾除湿。

1.3.2 治疗方案 由中国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统一加工成中药颗粒剂,渔歌医疗平台制做手机APP,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统一组织发放给患者,对确诊的轻中症患者、疑似病人与密切接触者有发热、咳嗽等表现的人员,统一使用肺炎1号方进行早期干预。成人服用方法:每次200 mL,每日3 次,早、中、晚各1 次,饭前服用。小儿根据年龄用量酌减,1~3岁按照成人量的1/6 服用,4~12 岁按照成人量的1/3服用,13~17 岁按照成人量的1/2 服用。

1.3.3 疗效评价指标 1)发热治愈时间[(发热治愈时间=(发热最大日期-发热最小日期)+1)];2)发热治愈率(治愈人数/发热人数×100%)。

1.3.4 安全性指标 观察可能出现的临床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例如腹泻、过敏等,并在渔歌医疗平台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描述其例数、均数、标准差等,计数资料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并用频数、频率描述;对于发热中位治愈时间、治愈率,采用Kaplan-Meier、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进行2 组间比较;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热人群总体特征描述 隔离人群年龄2~83岁,平均年龄(39.66±15.399)岁;年龄段分布情况:年龄<18 岁者,43 例(8.1%);年龄18~65 岁,446 例(83.8%);年龄66~79 岁,30 例(5.6%);年龄80 岁以上,3 例(0.6%);年龄缺失者,10 例(1.9%)。性别分布较为均衡,男女比例(242/290)较为接近;疾病状态情况:密切接触者占11.7%、疑似病例占46.1%、确诊病例占24.2%、状态不明者占18.0%;患者状态分为持续观察78 例(14.7%)、出现不良反应2 例(0.4%)、解除隔离1 例(0.2%)、拒绝随访217 例(40.8%)、痊愈186 例(35.0%)、入院31例(5.8%)、死亡3例(0.6%)、症状加重2例(0.4%)、状态不明者12 例(2.3%);发热人群的体温变化,最高体温40 ℃,最低35.3 ℃,平均体温(37.58±0.65)℃。

2.2 发热人群体温随时间变化情况 全部发热的532人中,退出人数(没有记录发热消退日期的)共179 人,详细情况见表1。从表1 得知,体温≥37.3 ℃的发热人数随着治疗天数急速减少,发热人群体温变化趋势见图1。

2.3 发热治愈天数分析 发热人群532 人,其中179人没有记录发热治愈的日期,退出人数作为删失数据,基于寿命表分析法,删失(退出)数据将被看作50%治愈,发热中位治愈时间为1.87 d。治疗1 d 后,治愈265 人,治愈率达57.61%,此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治愈人数逐渐增多,治疗14 d 后,发热人数从532 人下降至9 人。退出人数也是在治疗1 d 后,退出的人数最多,为144 例(80.4%)。具体发热治愈的结果,见表2,图2。

表1 患者体温随时间变化情况

表2 发热治愈天数分析

图1 患者体温随治疗天数变化的趋势

图2 发热人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4 不同人群发热治愈疗效与干预措施的关系

2.4.1 人口学基线分析 按照是否单独使用纯中药肺炎1 号方,将人群划分成2 类,分析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与疾病状态的分布情况;使用纯中药肺炎1 号方治疗的人数为98 例,非纯中药1 号方治疗的人数为434 例,其中年龄缺失者10 例、基础疾病分布情况缺失者38 例,均为非纯中药肺炎1 号方治疗人群。2 类人群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疾病状态(密接、确诊、疑似、状态不明)分布(P<0.05),见表3。

表3 人口学基线分布情况

2.4.2 2 种干预措施的疗效分析 将患者疾病状态作为分层因素,以校正不同疾病状态对疗效的影响,观察纯中药肺炎1 号方与非纯中药肺炎1 号方,这2 种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发热人群的疗效;结果使用纯中药肺炎1号方治疗的治愈时间更短、治愈率更高(P<0.05)。见表4。

2.4.3 纯中药1 号方对各类发热人群的发热治愈疗效分析 对使用纯中药肺炎1 号方治疗的4 类(状态不明者、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发热人群进行疗效分析,不同人群间两两比较,发热治愈时间与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2 种干预措施疗效分析

表5 纯中药肺炎1 号方对不同人群发热治愈疗效

2.4.4 纯中药肺炎1 号方对确诊病例发热情况的描述 对确诊病例(129 例)发热情况分析发现,确诊病例使用纯中药肺炎1 号方为27 例,非纯中药肺炎1号方者102 例。比较使用纯中药肺炎1 号方与非纯中药肺炎1 号方的发热治愈时间与治愈率,纯中药肺炎1 号方发热中位治愈时间为1 d、治愈率为92.6%,非纯中药肺炎1 号方的患者,发热中位治愈时间为1 d、治愈率为75.5%,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文通过病例系列观察性研究,借助渔歌医疗平台记载的临床诊疗数据,探索社区隔离状态发热人群的基本特征、体温变化规律、纯中药肺炎1 号方对于4 类发热人群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线索。

3.1 隔离状态发热人群的特征规律分析 隔离状态发热人群中疑似病例最多,占46.1%,密切接触者最少,占11.7%;患者状态中拒绝随访者(40.8%)与痊愈者(35.0%)较为常见,出现不良反应(0.4%)、死亡(0.6%)、症状加重者(0.4%)较少;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发热中位治愈时间为1.87 d,与治疗1 d 后,治愈率最高达57.61%,退出人数最多达80.4%,相互印证。

3.2 不同干预措施的疗效分析 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纯中药肺炎1 号方的疗效优于非纯中药肺炎1 号方,其治疗发热的治愈时间更短、治愈率更高,对于使用纯中药肺炎1 号方治疗的人群,一般1 d 可以看到明显的退热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4 类不同发热人群使用纯中药肺炎1 号方治疗,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纯中药肺炎1 号方的使用范围较广,虽是针对新冠肺炎而设,对于确诊病例有效,同样也适合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预防、治疗,符合“通用方”的设定。对于确诊病例进行分析,发现使用纯中药肺炎1 号方者较非纯中药肺炎1 号方者的发热治愈率更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大概由样本量过少导致,建议将来可以进一步开展相关疗效验证性研究。

3.3 随访人员的人文关怀 加强一线医务人员、疫情患者以及普通群众的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至关重要[9-10]。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不仅仅关切病患的诊治工作和疫情的科研攻关工作,同时强调心理援助和人文关怀等精神诉求[11]。中医情志疗法从古流传至今,有顺情从欲、情志相胜、移情易性等方法[12]。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本团队也高度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援助。由于患者处于隔离状态,随访过程中发现许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情绪,本研究团队开展相关培训,强调沟通技巧,给予患者关爱、耐心倾听患者疑惑,建立良好的问题反馈途径(如缺药、病情变化相关的医疗问题以及其他非医疗问题)。对于隔离者,在医务人员紧缺的情况下,随访尤为重要,线下的随访不仅可以增强医患的相互了解、及时反馈病情,对消除紧张情绪有良好作用;还可以对填写的相关信息进行质量控制,协助操作APP 困难者填写,也有助于后期真实世界科研工作的开展。

3.4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基于真实世界的病例系列的观察性研究,虽进行了较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为纯中药肺炎1号方治疗新冠肺炎提供线索。但无法明确疗效、不良反应、剂量、疗程等内容,建议后期进一步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

猜你喜欢
纯中药体温人群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中医药治疗胆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李赛美教授治疗乙型肝炎经验探析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厚德福酱肉纯中药酱制 健康安全人人爱吃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