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

2021-03-22 02:41龙康
初中生写作 2021年3期
关键词:王昭君扎根升华

龙康

黄叶告别枝头显得有些苍凉,游子告别亲人带着些许无奈,但,我要说,告别或许是人生的升华,是一种千古绝唱。

王昭君,一位宫廷弱女。面对匈奴和亲的请求,汉帝不舍公主远嫁,宫女惊恐失色。是呀,谁愿离开故土亲人?谁愿远嫁荒蛮之地?但,她,想到沙场将士喋血,想到无辜百姓生灵涂炭,想到汉匈永远和平修好,毅然挺身而出,含泪告别亲人,告别长安,坐上颠簸的马车,随着迎亲的队伍,走向荒凉的北方,融入举目无亲的帐篷。她是和平的使者,是王朝统一的奠基者。此后汉匈六十年无烽火,“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她传播的中原文化在荒芜凄寒的边域深深扎根,葳蕤成长,一片繁华。

王昭君的告别,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苏东坡,一代良臣。他敢于秉公直言,为江山社稷鼓噪,却屡屡遭政敌掣肘,佞臣诋毁。宋帝昏庸,不分忠奸,才高而不委重任。苏东坡触怒龙颜,被逐出京城,贬谪乡野。他告别朝堂,轻装简从,下黄州,到苏杭,去海南,越贬越远,越贬越惨。面对朝廷不公,面对生活的厄运,他不沉沦自弃,而是告别不幸,振作精神,励精图治。他开田拓土,疏浚河湖,兴学教民,除恶惩吏。所到之处,瓜果飘香,稻麦丰稔,百业兴旺。他用渊博的学识,改变了穷山恶水,他用磊落的胸怀,效忠着社稷。

苏东坡的告别,造福了一方百姓。

杨善洲,一位地委书记。退休后他拒绝进城安享晚年,扎根荒凉缺水的大亮山,植树造林。唯有简易的草屋、摇晃的木床、陈旧的小桌、粗糙的柴凳、生锈的罗锅,与他相伴。他招募民工,与大家一道挥锄挖土,与大家一道吃淡饭、咽粗菜。腰酸腿痛,他拄杖而行;重病在身,就在山上熬药治疗。他说,人老退休,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能退。在荒山一干二十余年,临终将价值三亿多元的林场经营权捐给政府,未带半根草去。如今的大亮山,树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中山珍遍地,枝头莺歌燕舞。

杨善洲的告别,改变了荒山的容颜。

人生总有让人难以割舍的告别,胸有大志者,恶风摧不毁意志,险石压不弯脊梁,人生会在披荆斩棘中绽放光彩,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业。

(指导教师:邱德保)

点评

这是一篇标准的应试佳作:开篇第一句便直入主题,挑明自己对“告别”二字有别于传统的理解,接下来便用三個从古至今的不同名人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分别写出了王昭君、苏东坡和杨善洲是怎样通过“告别”而升华自己的人生,为民族与国家做出贡献。三个事例格式统一、论证严密、条理清晰,文字上又多用短句,所以读起来极具韵律感。结尾再次与开篇呼应,升华主题。全文结构简单而扎实,没有一句废话,这样的文章很适合读者借鉴模仿。

(绿洲)

猜你喜欢
王昭君扎根升华
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扎根学生心田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扎根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扎根课本 借题发挥
《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读
马致远《汉宫秋》中王昭君的爱情与婚姻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