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小型精品铁路车站设计研究
——以焦作西站为例

2021-03-23 09:41岳文豪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2期
关键词:西站焦作竹节

岳文豪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1 中小型旅客车站设计困境及研究策略

1.1 设计困境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车站建筑的大规模建设也拉开了序幕。这些铁路车站既改善国民出行的条件,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然而在粗放型设计建设的条件下,对于县市级中小型车站,普遍存在建筑形象雷同、建筑空间单调、旅客体验较差等诸多问题。同时,铁路车站作为城市枢纽节点,往往与周边城市空间相脱节,缺乏其应有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成为城市中的“孤岛”[1]。

为了追求建筑造型的庄严性和仪式感,在设计中往往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外立面采用刻板的表皮化处理手法,而对内部空间的丰富性营造则相对忽视,造成了设计主题内外脱节、表里不一[2]。

1.2 研究策略

如何打破困境,营造具有地域特色、鲜明个性的旅客车站成为车站建筑设计的突破点。近年来,结合国铁集团颁布的“畅通融合、经济艺术、绿色温馨、智能便捷”的精品客站十六字指导方针以及近期的设计实践,试图找到一条新的途径:通过充分调研并提炼地域文化特色[3],打造统一的设计主题与手法融入站区规划、立面造型、室内装修、细部设计等诸多方面;追求内外统一,注重结构表达,避免过度装饰和“内外两层皮”的出现;重视细部空间和节点的塑造,营造多变的空间体验;努力引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符号等诸多方式,突破常规模式,创作有个性特征的中小型铁路车站建筑[4-11]。

2 焦作西站项目概况

2.1 总平面布置

本文将以太焦高铁焦作西站(原博爱站,见图1)为例,对以上所述设计思路和手法进行详细阐述。太原至焦作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米字型高铁布局重要“一撇”,全线于2020 年12 月12 日正式开通运营。焦作西站是太焦高铁河南段唯一新建车站,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月山镇境内。车站位置坐北朝南,北靠太行山,南临博爱县城,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分别有幸福河、上秦河2 条河流穿流而过,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2.2 车站规模及平面布局

焦作西站为线侧下式布局,车站主体总建筑面积12000 m2,铁路车场规模为2台6 线,设置12 m 宽岛式站台2 座,站台设置混凝土雨棚,雨棚总面积10 304 m2。该站房平面布局为标准中小型车站布置,站房主体一层,局部设置二层夹层,建筑总高度23 m。站房一层中部为旅客进站入口及候车大厅,候车厅西侧设置出站厅及出站地道,东侧设置售票厅及办公用房。车站局部二层设置在候车大厅两侧,主要功能为旅客服务及办公用房。

3 设计意向

3.1 设计理念提取

焦作市博爱县位于太行山脚下,境内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有“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誉。博爱县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竹子的种植,境内有黄河流域以北最大的人工种植竹林,并发展出以清化竹器为代表的一系列竹子加工产业。在车站设计伊始,对焦作市、博爱县的自然、文化特色景观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最终选取最具地域代表性的“山与竹”作为设计主题,重点体现“太行山水、茂林修竹”的设计理念,并在车站建筑内外各部位进行重复演绎,以达到强化主题的效果。

3.2 建筑体块生成

车站设计首先从功能入手,结合车站建筑的功能布局,将候车大厅及两侧附属房屋划分为3 个功能盒子,并对其进行穿插组合,形成富有变化的基本功能体块。随后将太行山脉轮廓简化为绵延起伏的山型曲线对体块进行切割,从而形成上下两道弧线形屋面,勾勒出车站的基本形体,并与车站北侧的太行山脉相得益彰,使车站很好地融入自然环境(见图2)。在车站正立面幕墙外侧均匀设置装饰竹节钢管柱来凸显博爱竹林特色。钢管立柱相互交错布置产生丰富多变的光影效果,营造出一种身处竹林深处之感,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 外部空间设计

4.1 外幕墙设计

铁路旅客车站作为交通建筑,在外立面设计中应重点突出交通建筑简洁明快的特点[2]。焦作西站外立面选材配色以浅色为主,摒弃以往车站烦琐的装饰性构件,车站正立面采用大面积竖明横隐玻璃幕墙,侧立面及背立面采用铝板幕墙加竖条窗的形式,为候车大厅提供充足的采光的同时满足建筑节能要求(见图3)。上、下两层屋面的檐口均采用白色铝单板封檐,并与玻璃幕墙模数统一整齐对缝。

4.2 竹节柱廊设计

竹节立柱是本站独具特色的设计元素,经多轮比选,立柱采用圆钢管柱加装饰竹节构件焊接打磨后统一氟碳喷涂的安装方式。圆钢管柱作为纯装饰构件,上下接口处与屋面钢结构铰接相连,不作为受力构件。装饰竹节按照模数交错焊接于圆钢管主体之上,体现竹子“错落有致”的意向。同时,在部分柱中暗藏部分屋面雨水管,避免明露影响美观,从而真正实现了形式与功能一体化。

车站正前方屋面下旅客通行区域设置由多排竹节立柱组成的柱廊空间。竹节柱廊与景观绿化、室外照明、室外座椅等元素相结合设置,在满足旅客正常通行和遮风挡雨需求的同时,为旅客提供更多的互动与休憩空间,提高了室外灰空间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使旅客在行进中体验到“竹边休憩,林中穿梭”的焦作景观特色(见图4)。

4.3 夜景照明设计

图1 焦作西站鸟瞰布置图

图2 焦作西站体块生成示意图

图3 焦作西站正立面效果图

图4 焦作西站竹节柱廊效果图

图5 候车大厅效果图

图6 售票服务中心效果图

为进一步凸显夜间车站形象,经与地方政府协商,在车站外立面新增夜景照明系统。在上、下屋面铝板檐口轮廓处设置LED 追光灯带,在竹节柱廊位置设置抱树灯及地埋灯,在站台直立挡墙下方设置地埋灯。根据不同时段的使用要求差异,夜景照明分为平日模式和节假日模式。平日模式通过单色白光轮廓线表现建筑的形体和体块,用简洁的照明语言展现建筑意向;节假日模式采用彩色变换灯带,通过多变的轮廓线色彩烘托节日的氛围,更加表现建筑形体的层次感。

5 室内空间装修设计

5.1 候车大厅设计

为确保室内外空间效果的连续性,室内装修同样采用“山与竹”为设计主题,并用抽象化、艺术化的方式来进行表现。站房内部色彩也以白色为主,局部辅以熟竹的黄色作为辅助配色。通过对博爱县的山峦、水波、竹骨、竹叶等最具特色的元素进行拆解和提取,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纹样,并将其运用于各个空间的细部设计。

候车大厅(见图5)作为旅客主要使用空间,其装修方案结合设计主题进行了大胆优化。吊顶布置采用多层次多区域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空间的丰富性。大厅两侧吊顶区域,通过控制铝方通板材疏密和尺寸的变化,勾勒出太行山水优美的轮廓曲线;在中部区域采用长条形铝板与软膜天花灯具拼贴组合的吊顶形式,再局部辅以竹叶穿孔造型,能有效地借助光影效果抽象化地表现“茂林修竹”的设计意向。候车厅背墙面采用干挂石材和铝板结合的形式。在立柱柱中位置设置穿孔铝板包封,通过穿孔的形式将太行山丰富多彩的轮廓分层刻画在柱面之上。在射流机组周边位置,将球形喷口与装饰竹木色铝板百叶相结合,从而体现博爱著名的竹编文化特色。

5.2 细部空间设计

对于出站厅、进出站地道等以通行性为主的空间,在设计中统一采用方向性较强的山峦曲线穿孔板吊顶形式加强对旅客的视觉指引。墙面空间与商业广告、地方文化元素相结合,并在柱面、门头、门套等重点位置设置仿木纹竹骨装饰格栅及彩绘铝板,充分表现当地竹文化元素。在进出站地道与车站连接处,设置混凝土连廊雨棚及锥形采光天窗,在遮风挡雨的同时给予进出站旅客以丰富的视觉体验。

为体现交通建筑的人文关怀,提升旅客候车体验,在此次设计中对售票厅、母婴室、卫生间等旅客主要使用空间进行了形式及功能性的全方位优化。售票厅打破了传统铁路客站用玻璃阻隔旅客与工作人员的布置形式,采用开敞式柜台售票,方便旅客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见图6)。在售票柜台上设置能归纳各类末端设备的铝板隔断,从而保证台面归纳整齐、整洁美观。

母婴室整体色调以暖色为主,室内配备了哺乳间、清洗台、婴儿护理台、儿童游乐区等多项功能,并对隔间进行私密化处理,营造了温馨舒适的环境。卫生间配备了第三卫生间,方便行动不便旅客使用,每个蹲位后方设置独立后排风取代传统吊顶排风系统,能更有效地保证卫生间的空气质量。卫生间前厅及洗手台墙面局部采用彩绘瓷砖的形式来体现太行山剪影轮廓,卫生间门头区域及洗手台镜子间隔区域均采用竹节方通的造型,从而进一步体现站房的竹文化特色(见图7)。

6 文化元素引入

除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外,焦作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尤其以太极故里闻名于世。在体现以“茂林修竹”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意向的同时,结合地方政府要求,在部分空间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站台挡墙上增设太极二十四招式喷绘图案(见图8),并在室外地面增设了夜景照明投射灯加以强调。在出站厅两侧墙面设置2 幅以“太极故里、竹林七贤”为主题的背漆玻璃彩绘图画,在旅客进出站的必经之路上充分展现出地方文化元素。

在商务候车室装修设计中与地方文化部门密切配合,邀请当地知名艺术家在背景墙区域创作了椴木浮雕2 幅:一幅以“焦作山水盛景”为主题,以山水长卷的形式展示焦作域内的名胜古迹及自然景观;另一幅以“人文太极故里”为主题,体现焦作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太极文化。商务候车室的整体装修也结合木雕进行了优化,与整体风格相呼应,更加凸显车站的设计主题。

图7 卫生间效果组图

7 结语

为破解中小型旅客车站普遍存在的建筑形象雷同、建筑空间单调、旅客体验较差等问题,焦作西站在设计和深化阶段努力突破常规模式,做了大量积极尝试。通过设计主题统一、内外元素统一、重视细部设计、引入文化元素等措施,为该车站带来了独具焦作特色的丰富多彩的空间体验[4]。自焦作西站开通以来,因其独特的建筑气质和空间效果,得到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在日后类似中小型车站项目中,也应避免因循守旧,结合上述设计思路、设计手法以及国铁集团精品客站相关要求,努力打造一座座扎根于地域文化特色之上的精品铁路车站。

图8 太极文化元素引入实景组图

猜你喜欢
西站焦作竹节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打造城市新地标
——杭州西站枢纽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竹节人”中说“趣味”
青岛西站正式开通运营
青岛西站的空间价值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临轩听雨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