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1-03-24 01:00周海保
政工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政工官兵智能化

周海保 张 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这一重大任务,为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经历信息时代的历史征程中,智能化发展趋势已经十分鲜明并将成为未来主导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我军政治工作产生深刻影响,带来政治工作理念、内容、方式、机制等方面的全新变革。

一、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智能化极大地改变了政治工作的环境,丰富了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政治工作的主客体、主客体的关系等在智能化条件下都发生着重要变化。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隐蔽复杂。在信息传播上,智能化手段无疑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可能,敌对势力的渗透影响也会更加多样化、隐蔽化、精确化。比如,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用户的特征进行搜索和归类,总结官兵在社交媒体的活动规律,通过定向分析官兵在网上的轨迹、发表的观点等,总结特定官兵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特点;甚至可以通过采取官兵的基因组织,分析其思想和心理倾向性,从而量身定制宣传策反方案,对官兵实施个性化的舆论宣传;还可使用智能化方法,在社交媒体上定向推送、精准传播有偏见的信息和虚假消息,给我们鉴别信息真伪增加难度。

军事信息安全保卫更加风险激增。人工智能高度依赖海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军事领域,这个数据范围很广,既有国防政策、军事战略等战略、政略层面,也有武器装备性能、数量、技术数据等层面,还有军队编制、军兵种人员结构等军队涉密信息,甚至还能猎取某国家、某特定人种的基因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利用智能化的手段分析掌握对手,以求更加精确地掌握一支军队的情况,甚至是从官兵的个体基因,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出针对性强的基因病毒武器。随着各类数据越来越多被采集,且采集的手段越来越智能化,军队及个人信息安全被泄露的风险也在增加。

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更加深度转变。智能化条件下,用户需求个性化趋势十分突出,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网络、人工智能、克隆等这些概念正在被逐一解构,渗透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各方面,在物质域、认知域都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开展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广大政治工作主体的思维方式也要从传统的单义性走向多义性,从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迫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充实政治工作的方法体系。

战时政工的主动性更加难以争取。智能化战争中,由于智能化武器的广泛运用,对参战官兵的思想、心理等都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刺激和影响,对人的心智、心理等综合素质更是严峻考验。这就要求在平时要打好官兵良好的思想、心理素质基础,在战时要更加能够稳定官兵的思想。作战对抗中,心理舆论攻防和法理斗争也走向智能化的轨道,作战双方争抢法理舆论制高点,加之作战武器装备存在的不确定性加大,战争法理道德风险更高。

政工人才综合素质更加智能精准。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对政工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提出了挑战和考验。在理念上,要更加解放思想、善于学习创新、勇于接受挑战。在实践中,要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对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很强的洞察力,对智能化的知识技能有很强的理解力,对智能化对政治工作产生的影响要保持高度敏感性,对基于智能化的政治工作要有独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持续推进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二、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主要特点规律

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依托的手段载体发生根本性变革,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革命性变化,政治工作的内容发生无限化延展,政治工作的主客体关系发生全方位改变。这些颠覆性变革,使得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出现了不同于当前的全新特点规律。

政工资源数字化。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的资源将会进一步呈现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政治工作的文献、条例、法规、书籍等文字材料以及音频、视频材料全面实现数字化,就连政治工作的硬件资源,比如红色场馆、红色教育基地、红色舞台剧院、红色雕塑建筑等都可实现数字化。数字化的资源可在网络集成、分割、加工和利用,充实完善各类政工数据库,为部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丰富鲜活的信息资源。

信息推送精准化。政治工作的信息可以点对点推送,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个性化开展。可有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逐一分析每名官兵个性化需求,或深入分析某一特定官兵群体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信息资源,采取文字、音频、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实现定点精准信息推送。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实现对不同官兵的教育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思想影响潜在化。智能化条件下,信息会进一步走向海量化,这些海量化的信息通过智能化的加工和运用,又会变得有规律性和目的性,同时会被大量投放到不同网络社交媒体中,对官兵思想产生长期潜在的影响。在信息网络条件下,智能化会使思想战线的斗争变得更加隐蔽化、无人化、持久化。

平台载体多样化。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可依托的平台载体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传统的政治工作平台载体,比如政治教育的课堂载体、教材载体、红色纪念场馆载体,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会衍生出以网络为平台的诸多新载体,如各种网络客户端、各种教育APP甚至是机器人等,都会成为开展政治工作的有效平台载体。

斗争对抗云端化。智能化条件下,在“云端”会存在政治工作的广泛空间。随着5G、6G等网络通信服务不断应用,“云端”与官兵个体之间的链接与信息传递将在瞬间完成。官兵们活动和行为的每一步都会在“云端”留下不可磨灭的运行足迹和思想轨迹。有效分析“云端”,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每名官兵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严防敌对势力的侵蚀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三、推进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路

习主席强调,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在人工智能迅速普及的智能化时代,只有树立新理念、统筹新领域、探索新途径、培养新人才、建设新平台、引入新手段、健全新机制、发挥新优势,才能有效增强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制胜未来智能化战场。

更新思维理念,积极适应智能化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在智能互联技术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及我军加快转型的大背景下,极大地改变甚至重塑了社会生产关系和组织形态,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坚持“智慧”先行,树立政治工作智能化理念,提升政治工作智能化水平。针对我军政治工作面对跨领域、跨行业、跨群体、跨时空的新特点,破解政治工作关注少、效率低、时效差、范围窄等问题,必须加快推进政治工作智能化。一要确立战略意识。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把军队智能化提上日程、摆上位置,作为国家安全和军队发展长远规划突出出来、紧抓不放。二要树牢科学意识。技术决定战略、战术,必须加大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和研发投入,牢固树立科技主导主基调。三要绷紧危机意识。智能战争愈加残酷复杂,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占人工智能阵地。

搞好顶层设计,全面统筹智能化政治工作的新领域。要继续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尤其是人工神经网络这一实现机器智能处理人的事物的关键技术。加强军地智能联动,让官兵零距离接触各种人工智能设备,增长智能化见识,拓展智能化视野,强化智能化意识。由军委机关牵头,全面统筹智能化政治工作的新领域;组织“智能”先行,设立智能化办公室,专职负责军事领域智能化应用,政治工作部门设立相应的政治工作智能化小组,在单位总体计划框架内实施政治工作智能化工程。

创新工作模式,前瞻探索智能化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借助智能互联技术,探索“政工大数据+官兵、政工互联网+官兵、人工智能+官兵”等政治工作新模式,调动广大官兵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的新局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出发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加强政治工作智能化宣传教育及组织协调,掌握主动权、弘扬正能量、激发战斗力。同时推动力量下沉,鼓励、引导和支持广大官兵积极踊跃使用智能化设备与手段,参与军队政治工作建设,形成群众性政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建强专业队伍,紧前培养智能化政治工作的新人才。由于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是随着技术发展而逐步转变的漫长过程,所以在人才培养上要逐步与科学技术相适应。在搭建政治工作智能化硬件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具备智能化意识、精通智能化运用、善于智能化创新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政治工作人才。可通过军地合作的方式,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以大数据、云网络、智能设备为依托,通过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移动教育等方法,丰富政治工作智能化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渠道,强化政工干部运用智能化设备开展政治工作的能力,以适应未来作战样式的改变,充分发挥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的效能。

研发平台系统,融合创新智能化政治工作的新技术。通过建立智能互联的信息网络,搭建智慧服务的软件平台,建设虚实融合的智能环境等,构建开放、融通、智能、创新的智慧军营,为高素质新型专业化军事人才培养及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提供智能化环境支撑。军营设施、武器装备、个人智能设备是政治工作智能化的载体,高标准建设智能化政治工作基础设施,全面布局军地智联网,配备个人智能化设备,采用人工智能新技术,为政治工作智能化奠定硬件基础。积极研发智能化政工装备平台与系统。按照“军地通用、平战兼容、软硬配套”要求,集中研制具有智能接收功能及集声光电网于一体的政工指挥方舱等装备,大力提升政工装备智能化、集成化、野战化水平。开发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模拟系统、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政治工作指挥辅助系统等,不断提升政治工作快速反应、及时跟进能力。

完善政策制度,健全落实智能化政治工作的新机制。一是建立理论研究机制。切实在学习知识、更新理念、加强研究上下功夫,形成特有的、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理论。要区分层次,突出战略、战役、战术等层面,抓好顶层设计、综合统筹、指挥体系、配套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及时总结梳理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战时政治工作智能化建设,促进成果向作战能力转化。二是加快完善培训体系。着眼未来实战需求,加紧构建军地院校、科研机构和一线部队联合育人的培训体系,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逐步完善形成指技更新、对接一线、模拟对抗等内容模块,为不断提高智能化政工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落实演习演练机制。依托“战时政治工作智能化平台”“一体化联合战场环境训练中心”等载体,对照战时政治工作预案、各类异特情处置等内容,着力加强智能化条件下党委对作战组织领导的演练,加强政治机关对预案掌握和情况处置的演练,加强政工干部开展战时政治工作时机、内容和方法的演练,与军事行动同步实施,切实增强演练的实战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政工官兵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迈向智能化:艺达电驱动高端制造之路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论智能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典型应用
烟草企业政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基层政工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刊发郭沫若佚文《宣传要领》的《政工通讯》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