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育现代化培养目标思考

2021-03-24 11:23桂小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培养目标

桂小飞

[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学科教育中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文章对教育现代化中培养的人才应达成的目标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培养目标;落实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9-0038-02

教育现代化涵盖多个层面,内含丰富,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改革创新的、复杂又系统的过程。它有三个不同的层面:办学硬件条件、技术层面的现代化;教育在制度、人才培养理念方面的现代化;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理念的现代化等。

地理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这就使地理教学可以从多种维度去落实教育的现代化。教师通过地理课堂教学,在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落实培养目标。作为普通的中学地理教师,更要注重教育教学手段、理念特别是培养目标的现代化。

一、对初中地理教育现代化培养目标的思考

(一)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决定地理也是一门非常具有开放性的学科。地理课堂教学资源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课程内容,还可源自自然界和社会。教师在充分利用地理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地理是一门极具实用性的学科,地理的学习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地理素材,特别是乡土地理在教学中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地理教师还需要开阔国际视野,在全球化、合作共赢的大时代背景下,培养出的公民要有分析国际环境并寻求发展机遇的能力。

(二)包容性观念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包容性,让他们认知地理知识的包容性。地理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总的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大类。自然地理可以概括为“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人文地理可以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生态环境保护诸多方面。地理研究的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所以一切和我们生产、生活环境有关的事物都是地理研究的对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环境,关注身边的地理。

其次,包容性指的是学生对自己周边环境的宽容度。从小的方面说,我们要对自己的家庭、自己身边的同学有颗包容的心;往大的方面说,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全球化观念的培养,不能让他们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的熟知环境里。教师需要通过地理课的教学,了解全球的大环境,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不能脱离课本,也不能教条。比如,在《印度》这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对邻国状况的深入认识,让学生对政治文化的差异存有一颗包容的心。

(三)人文精神的培养

培养人文精神是地理课堂的重要任务,也是地理教学任务的重要部分。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内在灵魂,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与基础。人文精神在其终极关怀的层面,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何在新时期的地理课堂上树立学生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文理念,是值得地理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1.爱国是人文精神不变的主题

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至今仍未得到全面遏制。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确定疫情后的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通报,全力救治患者,大力管控,短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我们的爱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说教式、应试式的爱国教育普遍存在。爱国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应试层面,肯定会适得其反。其次,爱国教育还缺乏有效的抓手。地理教学中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初中地理八年级的中国地理部分,就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2.在地理课堂上培养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自信,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学校教育是落实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当前外来文化的强势宣传,对优秀传统文化构成较大影响。现在有的中学生能清楚地记得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虽然这些节日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但我们不能过分推崇这类文化,而忽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文化因子,让学生欣赏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文化的自信就是民族的自信,自信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呢?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从二十四节气入手适当拓展,谈谈我国古老的历法——农历,并由此延伸到我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传统节日原来暗含奥妙的天文知识,知道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且经久不衰的精髓在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

3.鼓励竞争,但也要强调合作共赢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大局意识。初中地理教材上不乏这类教学案例,如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合作模式,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的不足,最终取得共赢。西气东输也是个很好的案例,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东部地区因此缓解了能源供应紧张的压力。学生平时的学习也需要这种互帮互助、互促互进,一味强调竞争只会使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使其产生厌烦的情绪。

(四)超前意识的培养

面对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人类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政府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党的方针政策,所以地理学科教师教学也要具备超前的意识。教师要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使其以后能更好、更科學地参加国家建设,应对地球的环境变迁,维护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落实初中地理教育现代化培养目标的思考

(一)加强地理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促进地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目前,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现代化进行了大力推广,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发展程度已经比较超前,教师在理论方面也进行了很多的探讨。但与实践环节紧密联系的学科教育现代化方面的研究还是不多,这样容易造成国家的教育現代化大计难以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认真研究教育现代化。我们不仅要学会使用先进的设备更好地辅助教学,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还要进行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改变课堂,进行有效的尝试。

(二)促进新课程改革,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科书中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地理教师应该紧跟形势,甚至要有超前意识,对教材的结构、选材做出适当调整。比如,压缩教材中陈述性、重复性的知识点,注重同类问题研究方法的教学而不是追求知识的多和全。增加生态、环保等能体现时代发展特色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引进发达国家的典型案例,体现时代的特色,满足新时期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加强师资培训,健全教师终身学习制度

在人类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呈爆发式的增长。要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教师必须了解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具备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多方面确保教师培训能高效化、常态化、多途径地开展。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要多体现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师的培训应该由教师来做主,要按照教师的实际需求来设计课程。培训的形式也要进行改革,不能只是看视频,完成任务了事。高校应该承担起教师培训的任务,把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传递给中小学教师,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

(四)学校要加大投入,从硬件上保障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地理教学的自然地理部分知识有抽象性的特点,初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教师通过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比如,教师在地理课中可以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还可以在立体的地形模型图前组织中国地形的教学,也可以做探讨水土流失原因的小实验等。

地理教育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师的教学思路会更清晰。地理教师通过努力,最终必将实现目标,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顾娟.地理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讨[J].绥化师专学报,2002(4):92-93.

[2]  尹宗利.试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80-86.

(责任编辑    谭斯陌)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对广西高等艺术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