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03-24 06:15宫林芝
职业·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工院校立德树人

宫林芝

摘 要: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了创新形式、多措并举推进技工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

一、技工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由师生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制度形式、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积淀和学校整体人文气质的提升,实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整合,从而创造出高雅、健康、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

(二)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聚集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价值原则是学生获取智慧与能力的重要渠道,能给学生带来诸多益处。

二、技工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

第一,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一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志向和进取心。还有一些学生急功近利,追求“实用、实惠”,缺乏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内动力,认为专业课是将来自己吃饭的本钱,缺乏学习其他课程的动力。

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内容更新不及时,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联系不紧密,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较为枯燥,导致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第二,技工院校缺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专业师资。此外,一些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也不高,导致教师缺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能力。

三、技工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举措

(一)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上好传统文化课

目前,很多技工院校还没有开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素养课程。技工院校应该合理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定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主题讲座,如以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修养等为专题开办各种内容丰富的讲座。

青岛市技师学院为提高学生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了“传统文化大洗礼,我做文明技师人”系列活动。其间,除基础教育部的教师定期给学生做主题讲座外,还邀请文化专家或学者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巧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加传统文化受众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可以借助网上学习平台、手机端等开展。学生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一起作业”“学习通”等手机软件,预习课程、学习知识、完成作业、开展知识竞赛等。教师、专家可以通过网上学习平台与学生直接交流,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紧跟时代潮流,创新社团活动

目前,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技工院校可以发挥学生社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导,创新社团组织形式。

通过文化类社团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青岛市技师学院学生处号召学生开展“百团大战,情系民族魂”的活动,鼓励学生多设立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比如太极协会、翰林书法社、国画社、国学社、礼仪社、中药研究协会、古典文学协会、传统文化研习会等。学生社团活动突破以往的学习、征文、演讲等传统形式,紧跟时代潮流,仿照《中华诗词大会》 《国学达人》等电视节目形式,举办尚德论坛、书画展览、礼仪展示、文采秀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各类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生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厚植文化自信。

(四)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

近年来,传统节日的气氛变得越来越谈,尤其青年人对节日的内涵知之甚少,不了解节日的历史渊源,也就不懂得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文化因素。技工院校应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在端午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中秋节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爱家人、重团圆;在重阳节,开展家庭伦理教育,教育学生尊老敬老;在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传承先烈牺牲奉献、爱国爱家、砥砺奋进的精神。

另外,技工院校可以创新节日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以青岛市技师学院为例,端午节,青岛市技师学院通过开展答题夺香包,手工包粽子,活动现场派发粽子,学生着古装、诵古诗、忆古人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加深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理解。中秋节,青岛市技师学院开展“网络家书寄相思”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在学校网络论坛展示自己的中秋节“家书”,根据网络人气评选出“最接地气家书”“最佳孝子家书”“最感人家书”等。

传统节日就是鲜活的教材,技工院校以节日为载体,开展各种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塑造美好心灵。

(五)挖掘民俗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落地生根

在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接地气、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让学生在浓郁的本土文化、民俗文化氛围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力量,从而增强教育的现实说服力和感染力。

青岛市技师学院的学生来自祖国各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上,让学生以课堂演讲等形式讲述家乡民俗、节日传统,既增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又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青岛市技师学院秉承“高端引领、多元办学、文化育人、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强化学生内涵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条件,创新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实用型人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华.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文化,2008(10).

[2]田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3]张莉.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想教育的启示[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3).

[4]于媛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升文化自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维度[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5]刘智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工院校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