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社”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探析

2021-03-24 11:16秦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社会保障人力资源

秦涛

摘要:传统模式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人社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高效性、智能化特性构建全新的人社工作新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人社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水平,保障人社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2-0225-02

Abstract: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work under the traditional model are inefficient and difficult to meet people's needs. The development of "0Interne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new development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and social information systems. Using the high-efficiency and intelligent features of "Internet + technology" to build a new mode of human and social work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ervice level, and ensur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social undertakings.

Key words: internet +; human resources; social security; information system

1 引言

人力資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对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提升就业人员数量、增加人民收入水平都至关重要[1]。然而,人社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风险点多,同时对于海量数据的收集、汇总、处理、分析、统计的需求又较为强烈。因此传统的信息化手段以及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人社工作的需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当前困局。“互联网+”技术为人社工作创新、提升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2]。

2 我国人社信息化系统建设概况

我国的人社信息化系统主要是指金保工程,金保工程和金审工程、金盾工程、金税工程等合称为电子政务建设12项重点工程,是全国人社信息化系统的总称,其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便捷、高效的人社信息化系统。

2002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金保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标志着金保工程全面启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金保工程已经进入三期建设阶段,绝大多数地市人社部门已经建立了数据中心、实现了业务系统的集中建设和管理。部省市三级网络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各类服务机构、就业管理机构、社保经办机构的互通互联,并进一步延伸到各街道办事处、社区、行政村、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等各类人社业务相关场所,完成了全国性人社专网的建设工作。然而,人社信息化系统建设依旧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化服务渠道不完善、数据安全隐患多、服务多元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3]。

3 “互联网+人社”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

3.1 建立统一的人社信息化系统建设标准

当前我国各地人社信息化系统是在人社部金保核心平台基础上进行本地化后建立的,系统的建设标准没有完全统一。从而导致部省市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系统兼容难、数据交互性差、统计分析难度大等一系列的问题。以最基本的人员姓名为例,某市人社业务系统内姓名的字段长度为30,而社保卡系统内的字段长度为20,新疆地区人员名字按字节长度计算很多都超过20,导致大量在该市参保的新疆人可以参保登记、进入业务信息库,但参保后却无法申办社保卡,并持卡享受相关社保待遇。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人社信息化系统建设标准,是实现全国人社系统一体化、社会保险全国统筹的重要基础[4]。

3.2 建立基于综合柜员制的信息化系统

近几年,为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给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良的政府服务,我国提出了一张网、打包一件事等各种惠民服务。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一次性办结多件关联性业务已经成为群众关心、国家重视的业务发展方向。然而人社工作涉及面较广、专业性强,在一个业务前台一次性办理所有相关业务,对于前台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极高、实现难度极大。以新参保为例,传统业务前台需要办理的业务一般包括:用工备案(就业管理中心),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登记(社保中心),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登记(医保中心),社保卡申办(社保卡办公室)。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新型业务办理模式迫在眉睫。

“互联网+人社”作为基本服务手段,综合柜员制作为基本经办方式,改造和优化应用软件操作方式和流程,提高经办效率、保证经办质量。前台只需受理、接收办理材料,后台建立专业化的受理审批团队,利用短信、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反馈办理结果的综合柜员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做到数据共享、业务耦合、流程顺畅,真正做到让人民区中只进一扇门即可办理所有相关业务[5]。

3.3 提供多元化的人社信息化系统服务渠道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民群众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社可以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人社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在传统网站的基础上增加微博、数字电视、社保自助服务终端、手机短信、手机App、微信、支付宝等多元化的信息化途径,供不同用户选择。让广大的参保人员在社区、在家里、在银行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社服务渠道获得优质的人社服务。在提供各式各样的信息化服务渠道的同时,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诉求,优化12333人社服务咨询电话,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线12333的公共服务范围。

3.4 提供人性化的人社网上服务能力

截至2020年7月,我国实体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到13.15亿,覆盖93.9%的人口,电子社保卡签发量超过2亿。社保卡具有身份凭证、信息记录、就医结算、缴费和领取待遇等各类功能。人社部门可以利用社保卡的存量优势、以及社保卡的完善功能,以社保卡为载体、构建多元化的人社网上服务体系。

首先,可以利用社保卡照片对参保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实现网上身份认证,并进一步提供养老资格认证、参保证明开具、保险费用缴纳、社保关系异地转移、全国异地联网医疗费用结算、社保卡补换等各类社保相关业务的网上办理。其次,利用社保卡上加载的银行账户,建立社银医平台,将养老金、失业金、医保零星报销、生育津贴等各类社保待遇直接发放到社保卡银行账户。同时,也可利用社保卡银行账户实现各类社保费用、定点医院住院费用及诊间费的网上快速缴纳。最后,可借助电子社保卡的扫码功能,实现业务的快速办理。扫码即可登录系统、可网上购药、可查询各类人社数据,实现各类人社相关业务的快捷化认证和办理。

3.5 提升人社数据分析统计能力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人社工作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人社数据量大、涉及人群范围广、参保人群年龄跨度大、数据特征较为离散,因此人社数据分析统计的难度较大[6]。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提升人社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5.1 数据挖掘

当今正处于一个职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时期,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使服务对象更满意,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根本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变被动为主动,将专业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智能化服务机制融入到人社服务模式中来是提升服务感受的高效途径。

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最大限度地获取用人单位和本单位就业人员的各类信息,构建大数据分析模型,达到多渠道数据分析和风险预测。例如:根据参保人员特征,主动推送医疗、养老、失业等情况信息,并个性化定制社保方案,结合商业保险,给出个性化建议,变被动经办为主动服务。再者,整合民政、公安、税务等跨部门信息,检测恶意骗取养老金、冒领养老金、超期领取失业保险、套取医疗保险等情况。自动发现而不是人为统计,是“从未知到已知”。另外运用大数据技术可对未来的社保基金缺口或资金盈余情况进行预测,为宏观上调整缴费策略、社保基金管理等提供決策依据。

3.5.2 业务创新

流程优化创新方面,通过对流程数据收集、流程数据分析进行流程优化识别、流程优化重组等手段进行业务创新;操作优化创新方面,通过对操作日志收集、操作日志分析、提出操作优化建议、应用系统调整建议;经办管理创新方面,可基于大数据的经办绩效管理进行创新,可基于大数据的经办风险管理进行创新;经办方式创新方面,可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进行创新,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创新。

3.5.3 智慧决策

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决策可分为3个方面。

因果决策: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种数据源进行整理、整合和加工处理,形成宏观决策数据仓库,并在其基础上针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及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主题分析和数据挖掘,从而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提供直观、科学、准确的分析结果[7]。

趋势决策: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业务数据、财务数据、操作行为、外部行为结合进行分析,并对业务发展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供较为科学的事态发展趋势,为后续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智慧决策:应用大数据技术,从原有的集中分析到并行分析;从事后分析到主动分析;从固有路径分析到智能的多元化异构数据分析;使传统的决策支持走向智慧决策。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正在融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加强人社工作透明度、提升人社工作服务质量、快速获取群众需求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方法[8]。

参考文献:

[1] 郜凯英,杨宜勇.中国互联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构建——基于大数据挖掘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5):83-89.

[2] 蓝波.“互联网+”环境下的人社信息化建设工作探析[J].产业创新研究,2019(8):96-97

[3] 任军芳.人社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途径探讨[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8,26(5):70-72.

[4] 陈国涛.运用“互联网+ 智慧人社”提升服务效能的思考[J].中国信息化,2018(7):64-66.

[5] 崔慧中.分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的作用及建设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8(26):108-109.

[6] 杨鹏.基于“互联网+人社”的人力资源社会信息化建设[J].科技资讯,2019,17(4):232-233.

[7] 陶猛.人社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及改进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9):30-31.

[8] 程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的作用及建设措施[J].环球市场,2017(33):72.

【通联编辑:李雅琪】

猜你喜欢
信息化系统社会保障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