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的僭妄与归正:杜威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再审思

2021-03-25 19:55芦苇李保强
关键词:杜威民主儿童

芦苇 李保强

(1.长江大学 教育与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2.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杜威是世界公认的民主哲学家,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被誉为“产生世界性影响的著作”[1](P47)。在这本书中,杜威对各个学派的教育理论逐一进行了批判,以阐明新的教育理论。一些研究人员指出,杜威“建立了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改革传统教育,强调儿童应该从书本和记忆中解放出来”[2](P35)。与此同时,杜威提出了一系列广为流传的教育命题,如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是经验的重组和转化等等。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对杜威的教育信条津津乐道。

民主不仅是杜威毕生的理想追求,也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他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探究并阐明了他对民主社会的基本构想,他创办的实验学校——杜威学校,体现了他将民主理想应用于教育事业所作的种种尝试与努力,其成果和精神堪称教育史上的瑰宝和典范。批判性地借鉴杜威的民主教育理念和实践,对我们重新审视当前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杜威的民主教育理念再认识

在杜威的哲学思想中,民主与教育是齐头并进的。民主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就如同柏拉图教育哲学中的正义、卢梭教育哲学中的自由一样,是他们各自教育思想的灵魂,表达了杜威试图通过教育来改善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其民主教育思想归纳起来体现如下。

(一)民主是对人性的信仰——教育对象观

杜威的民主教育价值观突出地体现在他对人性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坚定信仰。杜威首先剖析了人的天性。他认为人的天性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可塑性,一个是潜能。“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无限的和全面的可能性;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国王或传教士。”[3](P246)在杜威看来,人人都可以成为杰出人才,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活共同体的一员。

杜威剖析了人的“心”“身”问题,他批评了一种偏见,即将“心”与“身”割裂开来。“心”指代高级的东西,“身”指代低级的东西。他认为这种错误的二元论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专制思想提供了借口。人的“心”与“身”是连续的,不应该割裂开来,这就意味着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由此取消了阶级分离的基础。

人是受教育的对象,而人性的本质是教育活动实施的前提。从杜威的人性观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生来就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可塑性,人的身心发展是统一的,这便是杜威的公平的教育对象观。这种对人性坚定不移的信仰,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积极的教育对象观,为当代教育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

(二)民主是自由与创造的生长程度——教育目的观

从杜威的观点来看,所谓生长,是指个体从未成熟状态到成熟状态不断发展的过程。未成熟状态是个体在成长中的薄弱状态,成熟状态是相对较强的状态,因为个体在生活的各个阶段都始终存在不成熟的状态,他们总是需要追求成长目标,使之变得更成熟,所以成长是一个生命问题。在杜威看来,民主教育的本质,是指其在自由与创造的基础上获得生长的程度。他还认为民主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理想。正如民主理论家弗兰克·坎宁安所说,杜威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更多的民主,而不是民主。杜威的民主永远介于理想和现实二者之间,永远节节向上地生长着,它在本质上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长,而生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生长。教育的过程就是在理想与现实中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是,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由此可见,自由是创造的前提条件,而创造着便意味着生长着,它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个发展过程也意味着人的发展一步步从现实状态走向理想状态。另外,他的学生西德尼·胡克认为,在杜威的教育理念中,民主有时被等同于教育。这有两层含义:第一,教育是一种逐步民主化的活动;第二,民主本身就是教育。

所以,在杜威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儿童潜能的最大生长,而儿童潜能得到多大程度的自由生长,社会便有多大程度的民主化。

(三)民主是人人参与的生活方式——教育过程观

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杜威民主教育思想的另一个独特观点,由此隐射出其教育过程观。他对民主的界定是:“大量机会广泛分配……经验和思想自由交流,使得共同的兴趣和目的得到广泛承认。”[2](P109)他认为,我们应该“养成把民主当作个人的生活方式的习惯”[2](P110)。杜威认为,只有每个人全面自由地参与公共生活,将民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而不仅仅限于履行自己的投票权,才能算作是具有民主的生活方式。在杜威的民主教育中,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共同体中的一员,人人平等,个个积极参与活动,自由发表意见,思想迸发,交流畅通。

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理念充满了现代民主精神,体现了三个观点:第一,民主是一种信仰;第二,民主是指其生长程度;第三,民主是所有民众积极参与的一种生活形式。总之,在杜威所倡导的民主教育中,人人参与,权利均等,交流广泛,思想自由。

在美国20世纪上半叶,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是辉煌的,它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的象征。但是,由于杜威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导致他所主张的民主教育思想也很复杂,我们对此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和辩证的认识。

杜威的民主追求在以上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价值,崇尚自由和平等,这是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值得肯定。但他的这些思想听起来有些神秘和虚幻,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激进主义特点,甚至有社会僭妄的端倪。

例如,自由作为目的是含混的,它既是作恶的自由,也是行善的自由。因此对于自由的追求,将会弱化人们对于善恶的绝对区分,导致对于恶行的默许和纵容。又如,杜威认为平等是民主的一个要素,但是绝对的平等会导致多数人的僭政,使得民主制度沦落于一种“齐平道德主义”,个人不能突出,终为平庸的大多数。从这个意义上说,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可能会成为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阻碍。另外,既然民主是一种理想,是一个过程,是永远在更加民主的路上,那么民主的步伐离不开社会的现实基础,如民众的现有思想观念、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等,如果抛开社会现有的公平、法制以及民众的文明程度而一味地空谈民主,或者倡导超越现有社会特色的民主程度,势必造成社会的不安定、不稳定、不和谐,最终损害大多数民众的利益,违背了民主的初衷。

教育是成为民主社会内在的和必要的方式。我们现在所处的民主社会,应更加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以及高度紧密的合作,更应该考虑到国家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是民主社会得以传承的前提条件。民主社会是指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社会活动,也共同享有社会福利,通过相互学习来创建各种生活方式,制定健全的制度,形成和谐的民主生活。

二、杜威的民主教育实践重审

杜威是民主教育思想和实践两个领域的积极践行者。有学者评价:“在教育史中既能提出新颖教育哲学,又能亲见其实施之获得成功者,杜威是第一人。”[4](P138)在指导理论实践和丰富理论交融的过程中,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实践之间具有一根强劲的纽带。杜威认为,民主社会的学校可以传播公平、宽容和批判性讨论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因此他建立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也称杜威学校),举办教育实验活动,创办民主教育思想的实验室,使其成为民主教育思想的直接来源。

(一)教育无外在目的——民主教育的基础

所谓社会教育目的,是从根本上超越教育过程的,由政治、经济等需要决定的社会需要。从本质上来说,它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而是特殊意义上的教育目的。杜威认为,教育目的存在于教育过程中,两者应该合理地统一起来。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教育过程本身,而具体的教育过程则取决于儿童的本能和兴趣爱好。杜威很重视个人兴趣和经验的获取,他认为活动是儿童经验和思维形成的前提条件,教育目的应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它包含着对更高教育质量的追求。杜威学校的职工也普遍认为这所学校的目的是:一边谋求个人能力发展和个人需要的满足,一边探索学校如何在教学、管理等方面成为合作社区,也就是共同体。这与杜威提出的以发展个人潜能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吻合。

(二)以儿童为中心——民主教育的主体

“儿童是中心,是开始,同时也是结束。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最大发展才是教育的理想追求。”[5](P223)杜威倡导的儿童中心理论,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儿童的主体性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儿童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杜威看来,教育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完成学习过程。杜威指出,各项教育活动都应该根据儿童的内心需求来开展,以避免教育目的的抽象性和终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调动儿童的能力,尊重和解放儿童的天性,从而开发儿童的智慧,丰富他们的生活。

基于此,杜威学校开展了大胆的变革。如将学生按照相同的兴趣、智力和反应能力,不分年级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校采用学科课程教学,基本上取消了各种各样繁杂的考试;老师的职责是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或提问,培养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思考的习惯。老师会经常检查和纠正学生的坐姿,根据他们的身体发育情况,调整桌椅的大小尺寸;他们还为学生开展一系列校外考察活动,如到杰克逊公园观察自然事物,参观哥伦比亚博物馆等等。

杜威认为,教育更应该注重儿童当前的生活质量,而不是为所谓的、未知的、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他提出的这些原则,在学校的创办中都进行了探索,反映了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民主教育思想特点。

(三)合作式活动课程教学——民主教育的形式

杜威学校采用活动课程理论,包括木工、金工、缝纫、烹饪、戏剧表演等活动。它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开展,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合作精神。正是在这种广泛参与、师生自由交流的合作中,学生得到了道德的提升与智力的发展。

活动课程理论认为,有效学习的基本要素是积极的工作和游戏。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明确界定主动工作和游戏的含义,并将其置于课程的重要位置。在活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并与广泛的社会生活建立密切关系。由此可见,杜威建构的课程理念是基于现实的,致力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杜威强调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统一,反对课程之间的明显隔离,认为民主教育的任务就是反对课程之间的隔离。但是,如果认为杜威完全否定学科理论知识的作用,那就错了。他认为知识主体是实践工作的理性表现,知识主体与实践工作之间不存在对立关系。

杜威的实验学校根据儿童成长的三个主要阶段来进行组织,不分年级,只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社会适应性来分组。儿童所学课程包括以下三种:儿童学会运用理智的交流和探究的方法课程;社会相关课程,如历史、地理等;各种活动开展的作业,如游戏活动、阅读、书写等。教师是学校各项管理的创新者。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进行分工,有更大的自由决定自己的工作,而不完全服从学校的规章制度。

在实验学校中,6岁儿童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由一个儿童担任班长,轮流执行,安排10多分钟进行集体讨论,汇报自己做过的事情,共同讨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布置作业;制定当天的学习计划。《杜威学校》中记载:“在这种学校里,必须以合作代替竞争,在寻求共同的目的时,每个人必须彼此协作努力。”[6](P311)杜威学校里的学生可以在教室任意走动,与他人谈话,随时可以打断老师讲课,向老师提问。由此可见,杜威的课程理论不仅仅是活动课程理论,更是真正的民主课程理论。

(四)教师全面参与学校管理——民主教育的制度

实验学校的教师具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来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每周有许多交流经验的机会,还可以全面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教师不仅在使原则适应实际的情况方面有大的自由,而且如果可能的话,将赋予他们更多的责任。”[6](P312)这表明杜威已经意识到民主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实验学校的副校长在记载其工作的著作《杜威学校》中,对杜威大为赞赏:“正是由于他对每一个儿童和教师的不断增长的能力的客观的、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信任态度,才使这个学校创办起来……他甚至尊重最年轻的和最缺乏经验的教师的意见,这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创造性。”[6](P7]由此可见,杜威学校的教师们具有真正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杜威学校目的、原则、管理和课程的变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次尝试,让人耳目一新。他对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关注符合中国教育新目标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杜威特别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实践,尤其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但遗憾的是,他的实验学校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杜威的民主教育实践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如杜威过分强调尊重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兴趣和经验,学生难免轻视课堂纪律、甚至挑战教师的威严;缺乏严谨的教学;否定优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正式的课程、系统的知识和正规的学校教育。我们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杜威的目标是通过教育来完善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缓解甚至解决社会矛盾,但是杜威对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过度的延伸;第二,他过分重视教育对儿童生活的导向作用,他的功利取向、工具方法和机械性,忽视了人的需求、情感和态度;第三,他一方面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儿童的存在和现状;第四,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本质上是反对外界强加给教育的目的,但同时他又提出教育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民主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民主社会的目标,显然这是自相矛盾的。

所以,杜威的教育改革最终导致了教育质量的明显下降,这是必然的结果,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诚然,杜威的民主教育理念和实践都不尽完美,但是并不能由此而否认其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意义。

三、杜威民主教育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由上文可知,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种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观点,他将社会、教育、人,以及生活、生长、经验、发展等因素都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影响,共同进退。杜威的民主教育理论批判性地解决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分离、教育与儿童生活的分离、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三个重要问题,他的各种构想和预设都是为了避免这三个最大缺陷的发生。这三个弊端不仅存在于杜威的时代,现在乃至未来都还会存在,这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所困扰的难题。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19年2月23日发布的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更加注重知行合一,强化实践动手、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这个纲领性文件所倡导的育人目标与杜威试图解决三个教育问题的愿景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坦诚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估杜威的教育理论,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批判地借鉴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使之服务于中国特色的教育。

(一)坚信民主教育的政治目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杜威虽然一再强调教育无目的,但他坚持教育的目的在于儿童发展本身,同时也确信教育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基本方式,教育必须促进社会的发展。

为人民服务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目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对教育供给数量与质量的满意、对教育体制机制的满意、对教育政策执行与实施的满意、对教育内容与方式的满意等,它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即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的满意。真正的民主教育只能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政府提出的。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教育要造福人民的人文关怀。从中国的现状来看,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教育多样化等问题都是影响人们教育满意度的因素。所以我们应该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从人民的立场、人的尊严、人的全面发展来规划和创办教育,解决好这些问题,办好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全面参与、公平公正、以学生为本和人民为主体等内涵,它与杜威民主教育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总之,民主教育的价值取向既是社会本位的,又是个人本位的,它既在政治之中,也在政治之外。民主教育应该注重内外一体,即为全体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明确民主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未来合格公民

“公民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7]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合格公民的转变需要长期的教育,民主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服务,使其具有作为未来合格公民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对此,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颇具启发意义。

1.尊重人性,促进儿童和谐发展

第一,相信儿童的可塑性。每个儿童无论是道德品质的形成,还是知识技能的获得,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去获得。因此,我们在施教时,不应该轻易给学生贴标签,也不能轻易让一个孩子掉队。

第二,重视儿童的潜能。每个儿童具有各自的优势智能,或文学、或数理、或艺术、或体能,各有偏好与强弱,但是这些天分都极具内隐性,教育者应有充分的耐心,创设合适的条件,施以合适的教导方式,使每个儿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第三,尽力公平地促进每个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杜威认为心身之间具有连续性,它有两个涵义。一是教育公平。当前,学区房、贵族学校、重点班这些带着有色眼光的称呼充斥于社会,人为地分出了高低贵贱,这是极其违背教育公平精神的。二是和谐发展。在教育方面,应该给孩子一个公正和全面的教育,这样孩子才能身心和谐发展。

第四,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公民素质是指公民通过自我约束或学习训练所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和习惯。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学生基础、学校教育的宗旨以及整体功能,我们应该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差异,解放个性,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倡导平等自由,培养自主意识

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生长,没有生长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就没有民主,这是一脉相承的。杜威的生长教育理念,指明了我们不仅应使教育不被干扰,而且要为正常的生长创造条件,积极培育,促进受教育者更健康地成长。

第一,倾力创建一种平等自由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的倾向,课堂气氛枯燥、沉闷。我们应力求让师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彼此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第二,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尽力提供多种多样供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学生根本没有太多参与和探究的机会,很少参与实践活动,更谈不上创造。我们应该给儿童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解放他们的头脑和双手,使他们从小养成探究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品质。

(三)完善民主教育的理想形式——实行结构化民主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自上至下分为多个层次,民主教育应在不同层面中得到体现,表现出结构化的特征。从学校方面来说,只有提倡民主思想的学校,才会产生校长的民主思想;只有这样的校长,才能引领出具有民主生活方式的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影响到家长的观念并培养出具有民主素养的学生。归根结底,学校和教师是这个结构中关键的能动因素。对此,杜威学校的一系列举措值得我们反思。

1.教师人人参与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践行主体,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效。”[8]在杜威学校中,几乎每个教师都可以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拥有充分的教育自主权,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制度的制定、标准的确立、方案的设计、教材的编写,似乎都是管理者和专家在进行顶层设计,教师只是最底层的忠实实施者。久而久之,教师没有了参与意识和积极思考的习惯,更没有了创造精神。叶澜老师认为,教师不是上级制度规定的机械执行者,也不是他人经验的照搬者,而是有思想的实践者、有创新能力的变革者,只有教师发生变化,真正把学生看作主动发展的人,才能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学校应该赋予教师民主参与权,使人人参与成为他们的一种民主生活方式,在民主的氛围中充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2.倡导民主集中制

民主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条件,而集中是学校工作落实后的结果。鉴于此,学校应该营造民主建言的氛围,从决策到制度确立,从活动设计到实施,都遵循让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状态,转变为共同设计、共同参与,推动学校质量整体提升。对于每一项工作来说,公众真正参与的过程也是尊重、透明和民主的彻底体现。但是有人认为所谓民主就是人人充分的自由,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当每个人都自由无边时,必定会损害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也不利于预期目标的达成。民主教育应该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原则,实施多元化的分权治理,实现具有教师、学生主体性的民主,在这种分层分类实现的结构化民主基础上,体现民主集中制。

(四)坚持民主教育的行动转化——实现知行合一

民主教育不应该将理论与实践脱钩,而是应该根植于学生生活,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真正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杜威在民主教育行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贯穿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当前我国教育界一直存在着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两大阵营,开展教育实验的人少之又少,理论的提出往往脱离实际,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杜威民主教育思想是他本人长期教育实验的成果。他在他的实验学校中探索、检验、修正、落实,使得其思想根植于生活,实现于行动。他的这种教育实践的精神和成果,给当代教育者很大的启迪和鼓舞。我们也应该走一条在教育实验中提炼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教育行动,并不断检验和修正理论的路线。

2.贯彻知行合一的思想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这三条纲领,并以活动课程的形式贯穿于学校的各个角落,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当前我国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育教学方式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学轻活动等倾向。我们要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克服当前学生“高分低能”“知行不一”的现象。

3.创建民主的课堂教学

第一,重新思考教育目标。杜威在他的著作中深刻地指出,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对儿童发展的遗忘,教育中最大的浪费是对儿童资源的浪费。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教育目标。

第二,课程内容应关照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杜威的课程理论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选择课程内容,重视儿童的生活和体验。

第三,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体现民主的师生关系。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概念,建立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环境,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应侧重于良性循环的师生交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民主与平等的基础上,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杜威倾注全部的智慧,力图通过教育的民主化变革来促进社会进步,表明了他对这项神圣而艰巨的事业的坚定立场。他的民主主义社会理想给我们实现教育民主化愿景以启迪与勇气。当前,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提出,赋予了中国教育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应从崭新的视角解读杜威,批判地借鉴其民主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提出新思路。

猜你喜欢
杜威民主儿童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让我们摇起橹来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杜威传播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接受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