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他的时代》

2021-03-25 17:34
全国新书目 2021年2期
关键词:颜回做官子路

楚宏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9

49.00元

楚宏

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深圳晚报》编辑中心主任、深圳网易副总编辑、深圳ZAKER执行总编辑、青青莲子在线教育平台首席讲师、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介绍孔子生平及周游列国事,下编介绍孔门传人的故事。在叙述故事中带着问号追索,带着思考交流。本书围绕孔子的种种“谜团”,如孔子父母出身、为何要周游列国、子见南子的传说、孔子被三千弟子尊崇的原因等,进行了明白晓畅的解读,使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中,卸下孔子神圣的外壳,重新认识一个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孔子,进而领会孔子思想在他的时代、在后世、在当下的意义。

颜回:人见人爱的“学霸”

一、颜回其愚

颜回,字子渊,被世人尊称颜子,14岁从师于孔子,41岁因病去世,一生没有做什么官,也没有出什么专著,就是跟着孔子当学生、当助教、当助理编辑而已。他的父亲颜无繇同样是孔子的学生,但是大家对他的了解较少。

颜回比孔子小30岁,入孔子之门时,孔子聚徒讲学已达13年之久。这个娃娃入学之初,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甚至有点“愚”,十分可爱。清初马?的《绎史》引用《冲波传》里的一个故事,来说明颜回的“愚”。

有一次,颜回随子路去洙水洗澡,见五色鸟在河中戏水,便问子路这是什么鸟。子路回答说:“这叫荧荧鸟。”

过了些日子,颜回与子路去泗水洗澡,又在河中碰见这种五色鸟,颜回再次问子路:“您认得这鸟吗?”子路又答道:“这是同同鸟。”颜回反问:“为什么一种鸟有两个名字呢?”子路说:“就像我们这里出产的鲁绢,用清水漂是帛,用颜色染是皂,一种鸟两个名字不是很自然吗?”

子路显然是在哄骗颜回。

子路作为孔子最早的学生之一,跟随孔子学习已经很多年,而且在鲁国也已经很有声望了。他面对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颜回,用 “荧荧鸟”“同同鸟”来搪塞,基本上属于随口逗孩子玩。

但是我却不觉得颜回在这个故事里面显得“愚”,仔细琢磨小颜回第二次见到五色鸟时提出的问题:“您认得这鸟吗?”说明颜回已经记得、认得这鸟,第二次提问明显是测试子路上一次的答案是否可靠、是否认真。果然,通过这一测试,颜回发现了子路的不可靠,不认真,面对同一种鸟,两次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然后颜回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一种鸟有两个名字呢?”这更明显,颜回是以一种礼貌谦虚的态度,似乎在提问,其实在质疑,结果子路明明被揭穿了,仍然傻傻地东拉西扯地解释。在这个故事里面,究竟谁更“愚”呢?

对于颜回的智商,孔子这个老师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指出颜回看起来憨憨的,其实并不愚。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智商不高的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不但能够正确领会,还能够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愚。”

颜回最后的成就不用说了,他的勤奋好学、德行出众、志向远大、尊师重道被历代所推崇。孔子一生授徒三千,但是对于孔子的绝学,历代大儒贤哲都公认唯颜子传其精微。孔子在汉代被司马迁尊称为“至圣”以后,颜回也逐渐被冠以“复圣”的称号,名列四配之首、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不断受到封建帝王的祭祀、封号,连唐玄宗、宋太祖都分别写过《颜子赞》来颂扬他。

二、颜回其乐

颜回作为一个“学霸”级的三好学生,他有什么优点呢?第一个优点:好学。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颜回29岁的时候,不知是否由于学习太过勤奋、刻苦,头发全都白了,后来果然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孔子哭得极度悲伤,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互相亲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而且还特别有修养,他不把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错误。他不幸去世了,现在再也见不到哪个学生有他这么好学的了。”

“今也則亡”这句话,比较精确地表达了颜回在孔子心里的地位,说明颜回作为一个头号“学霸”是没有人可以比的。

颜回的第二个优点:品德高尚。

《论语·雍也》记载,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称赞颜回说,他长年累月不离开仁道,对仁的追求是自始至终的,而其他的学生只不过是偶尔记起罢了。

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却是颜回的另外一个优点:安贫乐道。

《论语·雍也》记载,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啊!哪怕只有一筐饭,一瓢水,住着破旧的屋子,过着没有人能够忍受的愁苦日子,颜回都不会改变他的积极乐观。颜回真是贤德啊!”

孔子的学生里面,安于贫困的不是颜回一个,但是能够处于困境而内心一直保持乐观的,颜回是千古以来最突出的典型。孔子特别喜爱这样的颜回,因为他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孔子说,我只要有碗粗粮吃,有口冷水喝,能够弯着胳膊当枕头休息,乐趣就在其中了。他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为了吃、穿、住而奔波,不会为了贫穷而愁闷,在困顿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很快乐。

一个人无论遭遇什么样的逆境,都能阳光而又开朗,不消沉,不呈病态,不抑郁,那该多好啊!

问题是克服困难能够使人快乐,不思进取也能使人快乐。那么颜回是接受现状,满足现状,甘愿做个穷人、追求隐居田野,还是对改变现状充满信心,充满斗志,快乐积极地改变人生?这个问题必须推敲一下,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态度,一个消极,一个积极;一个向右,一个向左。两者背道而驰。

消极还是积极,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公认的标志,就是愿不愿意通过做官为国家工作。如果有了一日三餐就不想有任何作为,就是消极遁世;如果愿意,就是积极入世。

颜回一辈子没有做官,这是他的人生际遇,还是他的人生追求?他的“不改其乐”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避世?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派别,一个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一个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其中,儒家是比较积极的,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学了本事就要为国分忧,像颜回这样的“学霸”,作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应当去做官,建功立业;道家与此相反,是比较消极的,主张安于现状,主张无为而治。其中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特别爱拿颜回的快乐来举例,在他眼里,颜回根本就不想做官,是主动的不出仕,不作为。

于是,在《庄子·让王》里面,出现了这么一段故事。

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

颜回回答说:“我无心做官,我有五十亩(1亩约等于666.67平方米)地在城外,足以供给食粮;我有十亩地在城里,足够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此我不愿做官。”

孔子听了深受感动,说:“颜回的心愿太好了!我听说:‘知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安闲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有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这也是我的一点收获。”

照这么说,颜回像后世的陶渊明、孟浩然那样,是一个江湖隐士,根本没有“学而优则仕”、兼济天下的打算。在庄子的书里,一个儒家领袖顿时变身道家思想的代言人了,真是奇怪!

其实,这是被庄子曲解的颜回,真实的颜回不是这样的。

颜回在年轻的时候就对政治十分感兴趣。他跟孔子学习了差不多10年之后,又跟着孔子参与了“隳三都”行动。那时他不但一心追随,还积极思考如何建设国家,于是孔子教导他说,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需要“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国家的典章制度,可以吸取历朝历代的精华,比如用夏朝制定的历法、乘商朝制式的车辆、戴周朝提倡的礼帽,这样在礼法上是最完美的;同时要提倡尽善尽美的礼乐,禁止靡靡之音,疏远小人。因为靡靡之音让人沉湎,难以自拔,小人容易给国家带来危险。

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就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树立什么样的目标。所以,通过以上对话我们可以判断出颜回是一个热衷谈论国家大事的学生,是一个政治上积极进取的年轻人。颜回自己也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意思是,舜是什么样的人?我又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

由此可见,颜回不但有着济世救人之志,而且他的志向还十分远大,希望自己像舜一样成就大事业,实现大目标。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孔子在陈、蔡之间遭受困厄,是他们师徒终生难忘的一次冒险经历。《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的这一段故事,展开了三个学生对《诗经》“匪兕匪虎,率彼旷野”的不同解读。子路表达了怀疑论和失败论的观点;子贡表达了一种修正论的思想,建议迎合世俗降低政治目标;只有颜回旗帜鲜明地支持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大声地赞美孔子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品行,“不容,然后見君子”,正是因为政客们容不下、看不懂、排挤,才证明我们是不同于普通人的君子,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人格力量。

这是一次火线测验,三个学生,三种答案,三个成绩,唯有颜回是坚定的孔子思想的追随者,得最高分。

猜你喜欢
颜回做官子路
孔子“教训”子路
说说做官
颜回偷食
说说做官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东山再起
颜回之乐
三八二十三
三八二十三
要夹着尾巴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