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021-03-25 04:36陈军军
商业文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女孩儿跨文化笔者

陈军军

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时代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对方文化、尊重对方文化,才能避免误解和冲突。

综 述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其内涵不断完善,实施路径细化。“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实践。在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与相关国家的教育合作日益密切,为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特质、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平台。与世界沟通、和世界对话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环节。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中,个人之间、社会全体之间、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之间,无不存在着文化差异甚至文化沟壑。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开阔视野,加强此领域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以满足教师、学生以及各方面人才的需要。

文化的特性

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一个人身上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性取决于他成长的环境。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信仰等等都是通过后天习得的。有些看似天生的动作、姿势其实也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例如,很多美国人在说话时,会一边耸肩,一边做手势;许多印度人、孟加拉国人说话时喜欢轻轻摇头;韩国人说话过程中,为了加强语气,往往会撮起口。以上这些特征都发生在一直成长于本土环境中的人身上。如果从小生长在外国,往往会具有生长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特征。我们观察一个出生在中国,从小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孩子,就会发现:他(她)除了蓝眼睛、白皮肤、黄头发证实他是美国人以外,他的一举一动、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调以及脸上的表情全都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样子。如果这个美国孩子生活在中国西北农村,那就更有意思了。他(她)可能会很自然地蹲着吃饭。但是美国人却很不习惯于蹲。坐还是蹲,似乎是与文化无关的动作,但人们选择什么样的姿势却是由各自的文化所决定的。

文化的动态性

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的。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例如,春秋时期,中原的服装宽大而复杂。战国时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因为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情况下,文化的变化就更快。例如,在五四运动前后,我国的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们的服饰、饮食、语言到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以前,我国以磕头、作揖为礼;五四运动以后,开始以握手为礼。以前,我国以茶为主要饮料;五四运动以后,咖啡开始成为生活优裕、追求时尚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五四以前“旧式婚礼”,新郎新娘穿着红装,新娘坐花轿嫁入夫家;五四运动以后,“新式婚礼”开始在大城市流行,新娘学西方穿白色婚纱,新郎穿西装。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毫不介意白色服装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服的颜色,穿白婚纱的婚礼时尚延续至今。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同样经历着不断的变化。五四运动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介入,汉语中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汇,如咖啡、沙发、可乐、罗曼蒂克等等。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思维固式影响跨文化交流

在笔者负责的留学生班里有一个印度女生,这位女孩儿能歌善舞。为了让中外学生有更多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笔者安排印度女孩儿和几位喜爱舞蹈的中国学生见面,请印度女孩儿教中国学生跳印度舞,时间安排在周六上午9点。星期五的时候,笔者听说印度女孩儿的父亲周六要来看望她,便建议她取消周六教舞蹈的约定,但印度女孩儿坚持说可以安排好时间。周六上午,中国学生提前来到了约定地点,大家都很兴奋,结果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印度女孩儿。等待的过程中,笔者几次打电话给印度女孩儿,说如果时间不好安排,就取消活动,但她坚持说很快就会赶来。结果大家等到中午12点都没见到她。中国同学对这件事很有看法,后来都不太乐意主动接触这位印度女孩儿。笔者当时也有些失望,后来了解到,印度女孩儿认为拒绝老师和同学比迟到更严重,所以一直坚持尽力赴约,但是对交通状况预判不足,所以才迟迟不能赶到。可见,跨文化交流中需要双方更充分、更深入地沟通,才能避免交往中的误解。

固有印象影响跨文化交流

我们会对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民族形成固有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可能是带有偏见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我们会认为美国人勤劳、聪明、有抱负、喜欢享乐、追求物质享受;日本人勤劳、精明、虚伪、勇于进取、遵守纪律;犹太人狡猾、精明、贪婪;东南亚人乐观、热情、善良、淳朴、懒惰、不思进取......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固有印象对跨文化交流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但在实际交往中却无法避免保持这种固有印象。

笔者班上的老挝学生剛刚来到中国时,对上课时间没有很好的概念,经常有学生迟到的现象。尽管每次迟到,学生总是鞠躬行合十礼,向老师表示歉意,态度非常谦恭,但过后依然迟到。在老挝学生中有一位与其他同学不同,总是早早来到教室,学习非常用功。然而有那么几天,这位用功的同学也迟到了,笔者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和其他老挝学生一样,开始几天,他努力保持用功的状态,但是坚持不了多久。没想到,过了几天,他又恢复了早到的习惯。后来才了解到,那几天学校供水出了问题,只有等到中国学生都去上课了,宿舍楼总体用水量减少时,他才能在宿舍抓紧机会洗澡,而老挝学生是无法忍受一天不洗澡的。

民族主义影响跨文化交流

民族主义,就是以本民族为中心,按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其他文化,虽然当今世界,很少有国家或民族公开宣称自己的文化优于其他文化。但在观察另一种文化时,人们往往习惯以自己的是非标准来判断别人的行为。尽管人们努力克服民族主义,但每个人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要完全摆脱我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观念和看法是不可能的。

跨文化交际策略

提供广泛信息,了解他国文化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收集相应国家历史、文化、习俗方面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音频材料、视频材料......通过材料的展示,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该国文化。例如,笔者在教授柬埔寨语的过程中,将从柬埔寨带回中国的各种手工制品、食品、艺术品展示给学生,和学生共同欣赏。教授语言的过程中,经常根据专题内容播放柬埔寨历史、文化短片,学生不仅对柬埔寨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增强了学习柬埔寨语的热情。

分析冲突事件,理解他国文化

在跨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冲突,收集典型案例,对冲突原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冲突的办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往能力。例如,孟加拉国某留学生长得英俊帅气,举止彬彬有礼,中国学生都很喜欢他,也乐于帮助他学习汉语。但是有一段时间,中国女生们都有些回避他。询问几个中国女孩后,才知道,他称女孩们某某小姐。如果记不得女孩的姓,打招呼时,他会说“嗨,小姐!”女孩们觉得很别扭,都躲着他。原来,汉语教材里谈及中国人的称呼时,并没有将带有特殊非官方含义的“小姐”做出说明,于是这位学以致用的孟加拉国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引起了中国女孩们的不适。笔者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专门在课堂上对“小姐”的特殊用法做了说明,并以此案例引导留学生注意不同国家的社交礼仪和社交用语,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总之,在语言和非语言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达到双方思维基本一致并不容易,但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只要积极了解对方文化,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念,跨文化交流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文化冲突,促进文化的繁荣。

[本研究由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项目编号KY(YB)201911]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女孩儿跨文化笔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夏季的风
织冰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