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庆市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03-26 06:50周洪宇王红胜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冷链物流人才

张 书,周洪宇,王红胜

(1.重庆邮电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重庆 400000;2.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000;3.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00)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5G、物联网等新技术涌入冷链物流行业,加上国家利好政策发布,推动着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国家层面、各地方政府层面共出台140余项冷链物流相关政策、规划[1]。此外,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冷链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空前重视,疫情对冷链环境提出挑战[2]。疫情对冷链物流行业提出智能化、无接触化等新需求,促进冷链技术改进升级[3]。在此背景下,冷链物流人才紧缺的问题变得十分明显,亟需解决。

然而,据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2019冷链物流企业经营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冷链物流人力资源方面,89.66%的冷链企业表示物流人才培育与企业需求不适配;68.97%的冷链企业表示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9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支持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和课程”,为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导性方向。

笔者充分调研了重庆市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现状,从冷链物流人才的能力需求出发,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化人才培养的成功案例,提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为相关专业教育领域的专家、行业运营管理者提供参考。

2.冷链物流人才的内涵

2.1 冷链物流人才的定义

冷链物流人才是指在整个冷藏冷冻类食品的生产、储藏运输、销售, 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管理、组织、操作的人员,使货品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人才可分为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

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是指从事冷链物流相关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主要就职于科研机构院所和各大高校。

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是指从事冷链物流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工作,负责冷链物流商务运作以及客户关系沟通和维护,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力的人员,主要就职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

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主要是指从事冷链物流技术、设备操作的现场工作人员,主要就职于物流企业。

2.2 冷链物流人才能力需求

对于研究型物流人才要求掌握较高的冷链物流理论知识,具备冷链物流理论研究、教学和技术研发能力,且需具备将冷链物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对于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需要储备广博的冷链物流相关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计划、协调沟通及综合管理与创新能力,对国家、行业、地方设立的冷链物流领域相关标准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随着智慧化物流技术在冷链物流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还需具备灵活运用物联网等智慧物流技术进行冷链物流运营决策等能力。

对于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需要掌握基本的冷链物流知识,了解食品、药品等冷藏冷冻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操作与维护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具有较强的冷链物流具体工作的实践能力、现场作业组织能力。随着疫情的驱动,生鲜电商迅速增长,冷链食品与环境安全备受关注,对于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还必须掌握消毒防疫技能,利用智慧物流技术进行冷链物品追踪溯源的能力。

3.重庆市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3.1 本、专科冷链物流专业教学设置缺失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包含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四个专业,未有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的设置;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物流类专业包括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管理七个专业,其中与冷链物流相关度较高的是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单显示,截止2020年6月,重庆市共有68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重庆大学等15所高校在本科层次依托物流管理与工程类设置物流相关专业,重庆邮电大学依托电子商务类和自动化类分别设置了物流管理和邮政工程专业,但均未依托物流相关专业开设冷链物流方向及课程;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等21所高校在专科层次依托物流类设置物流相关专业,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校在专科层次依托航空运输类设置物流相关专业,但均未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及课程。物流类学生对冷链物流专业知识的学习几乎是空白,更谈不上系统与专业的冷链物流管理知识学习。因此培养的物流类人才还难以有效对接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由此,重庆市目前欠缺本、专科冷链物流专业教育。

表1 重庆市高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情况

3.2 冷链物流教学的师资队伍较为缺乏

一方面,我市各高校物流类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不少教师是从相关学科转行而来,加之尚未有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及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整体来说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冷链物流专业本身属于交叉复合型的学科,其专业教师除了需要掌握物流学、管理学的专业知识以外,对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制冷技术等专业知识也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许多专业教师长期在校内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缺少在相关企业从事冷链物流相关事务的工作经历,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时缺少针对性。

4.重庆市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需求

4.1 打造多层次冷链物流专业培养体系,完善课程体系

打造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的多层次教育体系。针对我市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中本、专科教育缺失的状况,根据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三个不同层次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结合不同办学层次的教学资源,打造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的多层次培养体系。

而课程结构与体系是专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高校在制定课程结构和体系时应紧跟行业动态,迎合时代发展需求。构建囊括管理类公共知识模块、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模块、冷链物流特色专业知识模块、智慧物流信息化知识模块等四个知识模块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4.2 促进冷链物流人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适应冷链物流发展,也符合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规律。通过创业教育中的跨学科能力培养,有利于人才从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同时推动高校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促进冷链物流人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明确实践路径。其重点在于:一是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各高校和冷链物流各产业单位应当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多层教育培养层次合理设定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操作型人才的不同培养目标。促进专业教育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二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优化。传统的专业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但针对冷链物流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对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精密的设计和优化,把传统专业教育实习平台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有机统一起来。三是建设融合型师资队伍。在优化岗位设置、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教职岗位的基础上,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四是加强外部支持。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物质支持,协调多元主体形成合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协同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给予高校实践平台和相关资源支持。

5.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庆市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路径

一是高校联同合作企业根据行业动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与方案。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配的冷链物流人才。如临沂大学与荣庆集团共建荣庆物流学院,共建冷链物流协同创新中心。二是共同编写冷链物流实践教材,一来企业能为高校实践课程设置提供思路和素材;二来根据企业落地城市不同,冷链物流的发展有所差异,与企业共同编写教材,可根据重庆市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政策,结合企业运营情况,编写与企业岗位更适配的培养教材。三是高校联同企业共同搭建智慧物流实训平台。以智慧冷链物流操作系统为基础,融入智慧化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同时搭建冷链物流溯源系统,对冷链物流运营和溯源进行模拟,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适配。四是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深化学生对冷链物流专业的认知,提高学生对冷链物流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五是建立培养绩效反馈机制,对学生岗位能力适配情况进行追踪,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六是建设融合型师资队伍,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对于走出去,一是鼓励教师进入冷链物流企业体验冷链物流行业工作流程和环境,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等时间进修学习,补充更新专业知识;三是鼓励教师参与冷链物流发展相关的项目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对于引进来,一是引进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才;二是聘请政府部门、冷链物流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作为校外指导老师;三是邀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创业成功人士进驻课堂。

6.结语

我国冷链物流迅速发展,需求巨大,冷链物流人才紧缺亟待解决。本文立足于重庆市,针对重庆市冷链物流的培养现状,提出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从客观上说此培养路径是灵活可行的,但由于笔者并没有冷链物流从业经历,此培养路径可能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猜你喜欢
冷链物流人才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人才云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