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实践研究

2021-03-26 06:50蔡小薇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开题督导组学位

蔡小薇,马 静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人才的重要储备库和创新人才的主体力量来源,对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其培养质量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1]指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培养机制、质量监督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因此,重视培养过程的管理,全面梳理和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本质就是从国家创新需求出发,强调对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动态跟踪和适度调控[2]。近年来,众多学者对研究生过程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各高校也都通过各种途径加大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3-6]。西安理工大学立足于本校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研究生各培养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1.实行流程控制,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

图1 基于流程控制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

近年来,西安理工大学结合新的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基于流程控制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基本思路是借助现有的研究生管理系统,对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进行跟踪,包括对入学报到注册、课程学习、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等一系列重要环节进行系统控制。按照研究生培养规律和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和要求,每一个环节达到相应考核要求的研究生才能通过系统审核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没有达到要求的研究生被系统驳回,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培养考核。

通过流程化管理,实现了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培养资料电子化、培养过程体系化、培养环节有序化、培养问题可预测化。

2.健全制度建设,实行培养过程分流淘汰机制

针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答辩、答辩等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研究生院制定一系列文件和具体实施办法,实行分流淘汰机制,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全方位保障。

2.1 实行研究生课程学习警告与淘汰机制

硕士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会自动筛选出考核不及格学生情况,如果不及格课程达到3门次,对研究生进行黄牌警告;不及格课程累计在4门次则作退学处理。课程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开题阶段。在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时,课程不及格出现2门次者,将被视为告诫,告诫期6个月,在之后的学位论文申请中将作为重点跟踪对象进行论文盲审。

2.2 通过培养环节的监控,对研究生进行分流

一是开题报告结论为不通过者,三个月后研究生可向开题评审小组提交开题报告修改说明和开题申请,再次参加学科组长的开题;如再次开题报告仍为不通过,六个月后,研究生可申请第三次开题;第三次开题仍为不通过的研究生,将终止培养并按相关规定处理。二是中期考核结果为告诫的研究生,告诫期满前须申请再次进行考核,若考核结果仍达不到合格要求,取消其学籍;考核结果为不合格者,直接取消其学籍。

2.3 毕业条件的审核

研究生在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计划规定内容且成绩合格,没有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或毕业论文答辩,或未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或中期考核中被取消做论文资格的研究生,按结业处理;在校学习一学年以上,且取得的学分超过培养计划规定学分1/2以上的研究生,经本人申请,研究生院批准后颁发肄业证书。

3.多措并举,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3.1 充分发挥督导职能

充分发挥督导组的质量监督作用,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监督,严格把关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工作质量。一是要求各学院、学科提前告知研究生的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等安排,研究生院安排督导组专家前往参加。一方面,督促各学院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有序地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从思想、制度上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看,避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对各环节的完成情况,如研究内容及工作量、进度安排、学科方向符合性等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二是开题结束后,各学院将排名后10%的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上交给督导组专家,督导从选题、研究计划和内容、拟解决的难题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导师和学生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在后续的中期考核、预答辩中对这些学生继续进行跟踪。三是预答辩结束后,督导组专家对排名后5%的学位论文进行调阅,从论文选题与综述、格式、内容、规范性等提出修改意见,在正式答辩前督促研究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四是对于本年度已经通过学位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按20%左右的比例抽取论文,安排督导组专家进行评审。督导组专家将论文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反馈给导师,以免在后续的课题研究及研究生培养中再出现类似问题。通过质评组的跟踪检查,从中不仅检查学院管理、学生完成情况,同时也监督学科组、评委专家是否对学生真正把关,从而把过程管理真正做到实处。

3.2 严格把控学位论文质量

加大双盲评审力度。实施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方案,每年年初按照不同的比例在应届毕业生中抽取盲审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位论文统一由学位办进行双盲评审,并重点监控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导师上年度评审有不通过的以及新导师的第一届毕业生等特殊情况;预答辩排名在后10%的学生,也列入此监控方案内。省学位办从2014年开始,对陕西地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授予的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全面抽检。每年按5%的比例抽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由教育部直接抽检,抽检比例在10%左右。2019年我校提高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抽检比例,抽检结果全部合格。

4.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是研究生院安排督导组专家随机进课堂听课,对任课教师造成一定的威慑力和压力,迟到、随意调课现象基本消除,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对任课教师的质量评价分为四个等级: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从图2可以看出,2018年的课程质量评价中,大部分课程为“良好”和“合格”。2020年春季学期,全部在“良好”以上,而且优秀率大幅度提升。

图2 近3年来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情况

二是学位论文质量有所提高。与前几年相比,无论全脱产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水平,还是在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水平均有明显提高,文章撰写及图表、参考文献引用均能达到基本规范,论文的格式、图表和文字不对应等低级错误明显减少;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基本杜绝。另外,研究生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科研水平也逐步提升,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学生越来越多。

三是通过督查,发现各个学科高度重视,开题、中期和预答辩组织认真、准备充分、程序规范。以前有的学科安排混乱,有的会议主持人频繁接电话或外出,专家提问偏离主题等现象被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7]。

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当授课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在工程实例举例等方面与学科和专业的融入度不够;部分老师的PPT制作水平有待提高,课堂互动有望加强;学位论文摘要和总结部分凝练不够,实验论据不充足,深入分析偏少,创新点、亮点不够明显等。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促进研究生培养的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开题督导组学位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我校举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世书画文学文献整理和研究”开题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中央扫黑督导组,每天都在忙什么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社科重大项目“基于中国语言及方言的语言接触类型和演化建模研究” 开题论证会简报
宝鸡“铁面”督导从严务实
轻车简从下基层俯下身子听民声
——乌兰察布市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督导组基层调研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