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影响
——企业家精神的中介效应

2021-03-26 08:04谭清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产业结构企业家

武 翠,谭清美,王 磊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2.江苏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1106;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进步离不开企业家的贡献。企业家凭借其“创造性破坏”,开发新要素、建立新企业、制造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1]。因此,重视培育和塑造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2]。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发展失衡问题[3],严重制约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学者认为,要素市场扭曲是导致中国产业结构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4]。要素的真实市场价格会因为市场扭曲而失真,导致生产要素无法流通、配置到高效率的产业和行业中,阻碍产业结构提档升级。还有研究认为,要素市场扭曲会诱发企业家采取非生产性“寻租”行为。例如,企业家为寻求政策优惠和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而实行政治游说[5],此举会转移和挤出企业原本用于创新研发或发展实体经济的资源,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寻租”产生的超额利益会打击企业家创新积极性,降低企业家才能资源的配置效率。“寻租”行为还表现在企业对扭曲的低成本要素追求上[5]。然而,脱离真实价格水平可能会导致新技术因价格过高而无法实施,因价格过低而无法补偿成本[6],最终抑制新技术扩散和溢出,降低新技术研发积极性,诱使企业深陷“低端锁定”中,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由此可见,要素市场扭曲通过作用于企业家创新创业行为,最终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现有文献丰富了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家精神和产业结构关系研究,但仍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大多关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4,7],忽略了升级效率层面的解读。本文借鉴乔晓楠、杨成林(2013)的做法,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表征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第二,鲜有以“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家精神—产业升级效率”为主线的研究,企业家精神的中介作用研究更为鲜见。因此,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利用SYS-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家精神—产业升级效率”的作用机理,实证探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升级效率的影响及企业家精神的中介效应,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和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要素市场扭曲与产业结构升级

要素市场扭曲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互动关系。赵新宇、郑国强等[7]、韩平和吴呈庆[8]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阻碍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造成经济增长缓慢和产业结构的“低端锁定”;夏晓华和李进一[9]采用生产函数法分别测算了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价格扭曲,实证结果发现,要素价格扭曲会直接导致产业结构扭曲;余东华和张维国[10]研究发现,资本价格扭曲会诱发产能过剩,激化创新惰性,从而抑制产业结构升级。

究其原因,张杰等[11]认为,要素市场扭曲不会真实反映资源丰沛程度,甚至会低估资源的实际价格。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不断压缩成本空间,进而选择低要素成本投入,而非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这无疑会削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粗放增长模式,阻碍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升级。尤其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中,重视生产要素投入,而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投入,导致这些行业难以转型。杨其静[13]强调,要素市场扭曲会诱导部分企业作出非生产性“寻租”行为,以低成本获取生产要素,扰乱市场秩序。这些与政府有关联的企业,其生产效率并未显著高于普通企业。此外,资本要素的价格扭曲保护了本应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被淘汰的落后企业,使其享受要素价格扭曲带来的补偿收益,继续占用社会资源,加剧结构性产能过剩,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

综上所述,要素市场扭曲将引发非生产性“寻租”效应、资源错配效应和产业结构低端锁定等,从而影响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但上述文献主要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尚未关注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要素市场扭曲会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效率提升,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企业家精神与产业结构升级

企业家精神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助推剂。理论研究方面,熊彼特的创新理论[13]强调企业家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企业家可以通过创造性破坏并凭借个人创新力和敏锐的洞察力,重新配置技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打破原有路径依赖,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助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实证研究方面,冯伟和李嘉佳[2]提出,以私营企业户数表征的企业家精神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尹宗成和李向军[14]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更进一步地,将企业家精神分为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两个角度,研究表明,相比于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家创业精神引发的经济增长效应更显著;于涛[15]从博弈论角度出发,发现产业结构实质上是企业家之间主观博弈的均衡。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可以通过改变博弈策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企业家精神有助于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效率,政府和行业应大力鼓励和培育企业家精神。

1.3 要素市场扭曲与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作为创新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国家和各级政府希望通过企业家创新和创业助力产业提质增效。杨其静[12]、Boldrin & Levine[16]认为,由要素市场扭曲带来的寻租效应会诱使企业将技术和管理创新投入用于对官员的“笼络”,以期获得政府补贴。非生产性“寻租”会降低和打击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抑制企业家创新和创业精神,极大损害经济转型发展;马天明和吴昌南[17]的研究表明,要素价格扭曲抑制了企业家创业、创新的动力和热情;葛立宇[18]认为,要素市场扭曲会导致企业家非生产性“寻租”活动增多,创新强度降低,存在“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家寻租活动增多—企业创新强度降低”的传导机制。

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是,有研究认为,企业家所具备的“毁灭性创新”是制造业摆脱“低端锁定”的重要突破[19]。企业家可以凭借其市场敏感度和判断力,创建新企业,淘汰落后企业,通过重塑市场结构实现要素资源重新配置和高效流通,降低企业边际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和资本累积[20]。基于研究内容和目的,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要素市场扭曲通过制约企业家精神对产业升级效率产生影响。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发现,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家精神和产业结构升级三者关系密切。企业家精神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但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家精神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相关研究鲜有考虑企业家精神。因此,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拟定“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家精神—产业升级效率”的研究主线,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有3个方面的边际贡献:第一,理论模型构建。在要素市场扭曲与产业结构升级效率关系中融入企业家精神,兼顾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家创业精神;第二,核心指标测度。为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运用市场化指数法和生产函数法测度要素市场扭曲,运用两种方法测算比较劳动生产率以表征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第三,实证模型构建。考虑到内生性问题,采用SYS-GMM模型考察要素市场扭曲与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动态关系。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遵循“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家精神—产业升级效率”的研究主线,探究企业家精神中介下要素市场扭曲与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关系。

2 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2.1 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分析和理论假设,本文设定的基准模型如下:

(1)

(2)

为进一步研究H2和H3,识别企业家精神中介传导下要素市场扭曲与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关系,构建中介效应模型[21,22],如式(3)、(4)所示。

(3)

(4)

其中,Mit为中介变量企业家精神,主要包括两个维度,即企业家创新精神(EI)和企业家创业精神(BE)[23]。

中介效应模型具体检验步骤如下:首先检验模型(2)中系数b1的显著性,若不显著则终止中介效应检验;若显著则接着检验模型(3)和(4)中b2、d的显著性,若b2、d均显著则表明存在中介效应。再观察b3是否显著,若b3显著则表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若b3不显著则表明存在完全中介效应。最后,运用Bootstrap检验法[24]进一步判断中介效应的稳健性。

2.2 指标选取

(1)产业结构升级效率(ISE)。产业结构升级概念范围较广,现有文献大多关注其合理化和高级化[4,7]。蔡昉[25]认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是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更高的部门转移。因此,单纯从产值占比角度衡量产业结构升级过于单一,需要从比较劳动生产率角度切入。比较劳动生产率公式如下:

(5)

其中,P3和P2分别表示第三、第二产业产值,L3和L2分别表示第三、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当该比值大于1时,表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更高,产业结构升级朝着整体效率提升方向改进,呈现结构性加速。

为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借鉴周昌林等[26]研究中的产业升级效率测度方法,以各省市各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ki(i=1,2,3)与各省市各产业劳动生产率Pi/Li(i=1,2,3)的乘积之和表示。为避免产业内因劳动生产率极值分布引致的测度偏差,在实际测度中对劳动生产率作开方处理[2],具体公式如下:

(6)

(2)要素市场扭曲测度(Dist)。现有研究中,要素市场扭曲测度方法主要有生产函数法和市场化指数法[27]。本文采用市场化指数法测算要素市场扭曲,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反映地区间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相对差异[28]。数据来源于王小鲁等[29]的市场化指数报告,具体公式如下:

(7)

其中,factorit是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指数。

同样,为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法分别测算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生产函数公式构建如下:

lnYit=c+αlnLit+βlnKit+εit

(8)

其中,Yit为经2008不变价平减处理的各省市GDP;Kit为经存量处理后的固定资本投资总额;Lit为经受教育年限法测算的人力资本存量。在上述估计结果上,分别构建劳动和资本要素边际产出模型。

MRL,it=α*(Yit/Lit)

(9)

MRK,it=β*(Yit/Kit)

(10)

对于要素价格指标的选取,本文参考李雪松和王冲[30]的做法,选取经居民消费价格折算的各省市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作为劳动力要素价格ωit,选取以每年度半年到一年期平均企业贷款利率值作为资本要素价格rit。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公式如下:

DistL,it=(ωit-MRL,it)/MRL,it;DistK,it=(rit-MRK,it)/MRK,it

(11)

最后,参考周杰琦等[31]的做法,按取平均值的方式将指标合成为综合要素市场扭曲。

(3)中介变量:企业家精神(EI和BE)。本文从两个角度解读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家创业精神,前者常用指标有专利或发明数量、研发费用投入等;后者常用指标有自我雇佣率。本文参考程锐[32]的做法,采用每万人专利授权量测量企业家创新精神(EI)。考虑到专利结构,参考白俊红[34]的做法对专利授权量进行加权处理。其中,发明专利权重为0.5,实用新型专利权重为0.3,外观设计专利权重为0.2。企业家创业精神(BE)指标普遍采用自我雇佣率,即个体和私营企业雇佣人数与总就业人数的比值。

(4)控制变量。本文其它变量主要包括:政府支持、环境规制和对外开放。政府支持(gs)采用科学技术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表征。环境规制(Regu)指标选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该值越大,表明工业环保力度越大,就越有助于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外开放(lnfdi)以外商直接投资的对数值表示,该值越大,表明该省市对外开放程度越大。

2.3 数据及样本说明

本文选取2008—2018年中国内地各省市面板数据(西藏因数据不全未纳入统计),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要素市场扭曲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2017和2018年数据可通过年均增长率测算得到,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影响

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本文运用系统GMM动态面板模型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影响,具体实证结果见表2。模型(1)和模型(2)的AR(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一阶自相关(P<0.01),AR(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存在二阶自相关(P>0.05),Sargan统计量显示,所有工具变量都有效。

模型(1)的基准检验中,要素市场扭曲的系数值为-0.172,加入控制变量后,系数值为-0.125,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效率提升,证实了H1。从控制变量影响效果看,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政府对科学技术的支持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影响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政府对科学技术的过度投资介入可能挤占了私人投资,导致资金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因此,建议强化市场化机制,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财政资源要素配置动能。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负向影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第一,产业结构升级仍在“消化”长久以来由粗放型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效应有待突破。第二,政府实施环境规制时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无法充分发挥环境规制的产业升级效应[19]。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 要素市场扭曲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实证检验结果

3.2 稳健性检验

(1)更换被解释变量(ISE)的稳健性检验。按照式(6)计算出各省市样本期内产业升级效率ISE',检验结果如表3模型(3)所示。要素市场扭曲估计系数值为-1.424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结论与前文一致,即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存在显著负向作用。

(2)更换解释变量(Dist)的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中,要素市场扭曲指标采用生产函数法测度,按照式(8)~(10)测算得到,检验结果如表3模型(4)所示。要素市场扭曲估计系数显著为负,系数值为-0.085,实证结果同样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效率提升。

上述两个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说明,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该结论是显著且稳健的,故H1成立。

3.3 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验证H2和H3,本文分别构建以企业家创新精神(EI)和企业家创业精神(BE)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采用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探索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影响,具体估计结果见表4。AR(1)(P<0.01)、AR(2)(P>0.05)以及Sargan统计量的结果表明,模型估计符合要求。

(1)中介变量为企业家创新精神(EI)。模型(5)中,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系数值为-11.541,即要素市场扭曲严重挫伤以每万人专利授权量表征的企业家创新精神。该负向效应在模型(6)中仍有所表现,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系数值为-0.004,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效率提升。冯伟和李嘉佳[2]的研究表明,我国现有创新状况难以有效支撑企业家精神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对此可能的解释是:第一,要素市场扭曲给企业家创新精神带来的负作用过于严重,以至于部分抵消了企业家创新精神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导致企业家创新精神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呈现负向作用。为验证上述观点,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首先,进行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回归(模型2),系数值为-0.125,显著为负;其次,进行企业家创新精神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回归,系数值为0.00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进行要素市场扭曲和企业家创新精神二者共同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回归(模型6),发现要素市场扭曲系数依旧显著为负,但企业家创新精神系数由正变负,由不显著变为显著,证实了上述原因推测。第二,目前我国专利多以模仿性和渐进性创新为主。从专利结构可以发现,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类专利数量在专利总量中占比较大,发明类专利较少,可见原创性和突破性创新能力不强,难以充分发挥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后,这种负向效应可能与我国内地各省市缺乏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有关。我国专利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和“重申请轻实施”的问题。

(2)中介变量为企业家创业精神(BE)。模型(7)中,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系数值为-0.405,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挫伤了企业家创业精神。与企业家创新精神相比,该负面作用较小。模型(8)中,企业家创业精神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系数值为0.143,表明企业家创业精神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效率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模型(8)中要素市场扭曲系数的绝对值(0.043)明显小于基准模型(2)中要素市场扭曲系数的绝对值(0.125),说明企业家创业精神可部分减轻要素市场扭曲给产业结构升级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此可能的解释是:第一,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财政、金融等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办新企业,尤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企业家创业提供政策红利。第二,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帮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降低运行成本和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家创业活力,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第三,中国企业家创业整体趋向成熟化和理性化,具备一定的商业敏感度、判断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能够突破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阻碍,缓解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负面效应,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动能[18]。

此外,本文进行了不加入被解释变量滞后项的中介效应稳健性检验。在中介效应模型中,需要采用Sobel检验法进一步检验中介变量的稳健性。但Sobel检验通常假设系数乘积项服从正态分布,导致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因此,本文采用Bootstrap检验方法。该方法通过重复抽样方式得到Bootstrap样本,再对样本系数乘积值进行估计,将估计值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其中,第2.5百分位点和第97.5百分位点构成系数乘积项的一个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若该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表明中介效应显著[24,34]。因此,本文采用Bootstrap法分别检验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家创业精神的中介效应稳健性,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表明中介效应显著,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Bootstrap中介效应稳健性检验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方法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影响。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以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家创业精神为中介变量,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如何通过企业家精神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产生影响。

(1)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更换产业结构升级效率指标和要素市场扭曲指标后,结论依然稳健。

(2)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家精神具有显著负向抑制作用,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负向影响更大。

(3)以自我雇佣率表征的企业家创业精神可部分减轻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升级效率的负面效应,以每万人专利授权数表征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并未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面效应。

4.2 建议

(1)强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强调,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首先,要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其次,构建合理、透明的要素价格体系。以生产要素价格信号指导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引导各生产要素和资源向效率更高的产业、行业和地区流动,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效率提升。最后,加快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制度性建设。打破要素市场分割,破除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市场流通的制度障碍和壁垒,降低要素流通交易费用,促使要素自由有序流通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2)深化专利制度改革。专利是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首先,在专利申请方面,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要协同合作,优化专利申请结构体系。目前,我国专利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类专利为主,需要出台有效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家进行更多发明创造,提升专利的含金量。其次,在专利审查方面,要以转化应用和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切忌将专利等科技成果“束之高阁”。最后,在专利保护方面,知识产权局和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侵权等违法成本,以完善的专利制度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助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3)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和活力,加快实现产业升级。首先,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完善商事制度,实现创业便利化,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潜能,加快新技术和新产业迭代,优化升级经济产业结构。其次,保护创业知识产权,激发企业家创业精神。从法律上切实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严惩侵权行为,为企业家创业提供法律保护。最后,强化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教育,将其根植于素质教育体系中,培育创新型人才,加快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源动力。

4.3 贡献与展望

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创新性地从企业家精神中介效应视角切入,探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率的影响。在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中,采用市场化指数法和生产函数法对要素市场扭曲进行测度,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和经劳动生产率修正的产业结构水平表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率;在中介效应研究中,运用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家创业精神两个指标衡量企业家精神,检验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本文是对要素市场扭曲和产业结构转型研究的有益补充,从宏观视角论证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率的影响,以及企业家精神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未来可继续在如下两个层面尝试深入研究:第一,进一步展开要素市场扭曲对具体产业影响的中观研究,如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等。第二,开展企业创新行为对要素市场扭曲和产业结构转型影响的微观研究。上述内容是未来需要拓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产业结构企业家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对话“疫线”企业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