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桶听诊器”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对中医眼科科研的启示

2021-03-26 19:43谢立科胥静郝晓凤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听诊器薯片眼科

谢立科,胥静,郝晓凤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以下简称“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的研究团队在《欧洲心脏病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一篇文章[1],他们利用薯片桶裹上消毒白纸制作听诊器,在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使医生能够在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顺利对患者进行听诊,每个病人专属专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交叉感染机会。文章一经刊登,就在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同时也带给人们很多思考,这对中医眼科科研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1 讲时效

COVID-19 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在全球已然呈现暴发态势。接触为其传播的主要方式,杜绝接触是防治的第一原则。一线医生在为患者诊疗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的辅助仪器,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由于穿着厚重的一体式的防护服,常规入耳式听诊器无法正常使用。即便是将听诊器放入防护服中,要前后对多个病人使用,存在着交叉感染的风险。而新式的蓝牙听诊设备由于价格昂贵,且供不应求,临床应用受限制,难以大规模使用。

COVID-19 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全世界医疗卫生工作者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性命攸关时刻,我国医生把握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讲究实效,自制“薯片桶听诊器”,专人专用,这个“制作”不仅能够客观评估患者心肺情况,还能很好地保护医生,阻断传播,已被多家医院应用。抗疫医务人员用它来替代传统听诊器,无一人感染新冠病毒,这种方法对于疾病检测和预防十分重要。正是因为它诞生于这个特殊时期,肩负特殊意义,才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肯定。

“薯片桶听诊器”应时而生,解决了临床诊治十分迫切的实际问题,这对中医眼科科研有很强的借鉴作用。科学研究应当落脚于当下应用,虽然做研究不能没有数据,但也不能仅仅依靠数据。把握时效性的特点,紧跟潮流的脚步,与时偕行,了解趋势的变化并相应调整决策,会使中医眼科更好的发展。正如此次疫情期间,中医传统方药不断更新和改进,使治疗总有效率达90%以上[2],并基于临床疗效,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已将COVID-19 纳入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新的药品适应症中[3],这对中医药的推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接地气

薯片桶制作成的听诊器,材料易得,工序简单,原本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废弃物品,摇身一变充满巨大价值。相较于现代化的“高精尖”产物,这些随处可见“接地气”的物品,更便于日常使用。所诞生的科学产物不一定是最复杂的,只有用在合适的领域上,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薯片桶听诊器”就是用简易的手段高效解决了现实中的科学问题。正是由于它巨大的临床使用价值,其应用的研究成果才能得以在高影响因子杂志上发表。

三年前,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师们从历史悠久的纽扣拉线玩具中得到灵感,制作出成本极低的人工离心机,这种人工离心机仅由纸片、绳子、塑料组成,成本仅20 美分,它可以在1.5 min 内将血液离心分层,极大程度降低了偏远贫穷地区的医疗成本,其文章刊发在Nature 子刊 《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4]。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口罩的需求急剧增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建峰[5]研究团队开展“口罩荷电再生技术研究”,仅仅利用热水和电吹风,就实现了口罩的循环利用,大大缓解了口罩的供给压力。这些利用寻常物资“接地气”的发明,使大众普遍受益。

我国古代医家孙思邈发明葱管导尿,也是利用极其常见的食物解决患者的痛疾[6]。《道德经》[7]曰:“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人类不追求复杂冗繁的表象,要用简易的道理解决问题,返璞归真。尼尔·波斯曼认为技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技术垄断文化,他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8]中挞伐所谓的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中医眼科科研也需要这样的认识,应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不拘泥于精密仪器之中,把现代医疗技术当做臂翼,更加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个体感受,寻找“以人为本”的简单的有效治疗。

3 重实践

在COVID-19 疫情爆发期间,为减少医护人员交叉感染,Buonsenso 等[9]呼吁用肺部超声仪器替代听诊器。但中部战区总医院的医生们基于其长期临床经验,考虑到COVID-19 患者病情的复杂性、超声器械的不便利性以及听诊的必要性等因素,坚持认为听诊器不可或缺。正是由于在工作实践中的不断累积,使得医生在处理问题时有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不因别人的观点而动摇、人云亦云。而且他们制造出的“薯片桶听诊器”,还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超声设备无法检测到的支气管痉挛,在检测上更胜一筹。

实践出真知,中医眼科理论的丰富发展有赖于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的发展。方剂的形成也是在不断尝试单味药的基础上开始尝试配合使用,产生了七方、八阵、二十二门等制方原则,最后才总结出比较成熟的君、臣、佐、使的配伍结构。而在临床科研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随症加减”,累积经验,只有在反复摸索中才能收获真正的学问。中医眼科科研要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量化指标体系,建立起颇具中医眼科特色的循证医学评价体系,全面系统地评价中医眼科临床疗效,以体现中医眼科特色和优势,提高疗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度和可信度。

4 善思考

平常无奇的薯片桶被制成听诊器,是中部战区总医院的医生在困境中思考的产物。受早期木筒听诊器的启发,他们曾利用羽毛球筒制作听诊器,但由于长度过长,不适合临床使用。为了改进这一缺陷,他们才选取了长度、材质都合适的薯片桶。如果没有对困难的思索,对错误的反思,就不会有现今的“薯片桶听诊器”。

若不善于思考,纽扣拉线只能是玩具而发明不了离心机,小葱只能作为餐桌点缀而无法救人于危难之际。这世界上缺的不是苹果,而是牛顿。很多创新发明都是源于对生活中微小事物的思考,在中医眼科科研中亦是如此,知识固然重要,思路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切勿囫囵吞枣、走马观花。

5 勇创新

“薯片桶听诊器”是对微小物品的发展创新,同样对于科研工作者,创新是论文的灵魂。用不到两页纸的论文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创造性的解决了传统听诊器无法解决的医疗难题。

中医学科的发展,一定要打破自我封闭的枷锁,坚持开放兼容、推陈出新。每个时代的中医学都是与这个时代的哲学思想、科技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医眼科亦是如此。要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重视对中医眼科原创性理论的研究创新,运用科学的观念开展对中医眼科理论的研究,在继承中探索,探索中创新,创新中发展。

6 明方向

“薯片桶听诊器”这篇文章的巧妙之处在于,重点不在改装包装桶,不是告诉人们简单的制作步骤,而且在强调一个观点,即不能弃用听诊器。整篇文章从多角度说明了这一观点,并列出了六大理由,每一条理由都铿锵有力的证实这一主张。作者很清楚文章的方向,他们想为疫情防护下的医生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这是当下临床医生所迫切需要的。

在做科研工作时,眼科人也需要清楚自己的方向。方向是对的,路才不会走错。只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才能引导我们克服困难、取得成果。也只有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才能知道所做的工作是有效的,也才能够获得成就感。中医眼科与现代医学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尤其中医眼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起步较晚,两者差距更大。因此,不论在进行对中医眼科科研的探索,或是临床技术的探究时,都应首要确定做这件事的目的,有灯塔的指引才不会迷失方向。

7 要自信

这篇文章能够刊登在国际心血管领域的顶级期刊,SCI 影响因子高达23.239 分(2018 年),就是中部战区总医院的医生(作者)基于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自信,和对“薯片桶听诊器”临床应用的自信,果断将文章投放到如此高分杂志,实现了自我肯定。

中医人要树立对中医的强烈信心,这种自信源于对传统文化的高度感悟,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以及治病的高超医术的笃定。相信中医,坚持中医,提高疗效,这是每位中医人的责任,也是从事中医眼科人的责任。做科研时也要坚定这一信念,不因一时的踌躇不前而沮丧,也不因一时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把对中医眼科的自信内化为自身优秀的品质,不断前行。

8 小结

这种操作简单、廉价、安全可靠的“薯片桶听诊器”,与中医提倡的理念简、便、廉、效不谋而合。中医眼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专科之一。中医眼科科研要依靠实践,善于思辨,融合新知,实现理论的创新发展。重视通过思悟、传承创新等加强对中医眼科理论的阐述,增强自主创新的自觉,加速中医眼科的学术更新和理论发展。必须坚持走适合中医眼科自身独特的发展之路,坚持中医眼科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疗效自信,立足临床,着眼整体,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实现中医眼科在现代科学环境中的和谐发展。诚然“高大上”是科研的主流,但“接地气”同样有现实需要性!

猜你喜欢
听诊器薯片眼科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杀死细菌与病毒—UV紫外线听诊器设计
听诊器设计
最佳损友
吃薯片
听诊器
听诊器
脆不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