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池大雅的《十便图》看其田园精神的形成特点

2021-03-27 08:45郭文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田园生活大雅李渔

郭文丽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

日本的文人画,也叫“南画”,最初是在中国的朱子学和文人画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有别于日本传统绘画风格的图式,形成于日本的江户时期。在日本最先创作文人画的有袛园南海、服部南郭、彭城百川和柳泽淇园等人,与谢芜村和池大雅都是日本文人画的集大成者。其中,池大雅又被称为日本文人画的指导者。其代表作品中,他与谢芜村合作的《十便十宜图》非常独特,既带有中国古代田园的元素,又吸收了东西方的画风,同时兼具生活气息,这幅作品也成为表现其田园精神的代表之作。

1日本文人画及池大雅

日本的文人画追根溯源与中国的文人画密不可分,但就其创作者而来还是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的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指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中国的文人画萌芽于晋代,到北宋时发展至最高峰。莫是龙、董其昌等人对中国山水画做出了“南宗”和“北宗”的分类后,“南宗画”有时也被用作“文人画”的同义词,但在日本的文化传统中没有文人阶级这一概念,所以日本的文人画只是一种绘画样式,并无阶级之分,其创作人群也并非文人阶级,而主要是武士、职业画家和儒官等[1-2]。在日本最先创作文人画的有袛园南海、服部南郭、彭城百川和柳泽淇园等人,与谢芜村和池大雅是日本文人画的集大成者[3]。其中,池大雅又被称为日本文人画的指导者。

池大雅的原名为池野秋平,因向往中国,所以常以中国的单姓“池”自称,号“大雅”。很小时候就出入黄檗山万福寺,也是在万福寺得以接触中国文化,在《八种画谱》等作品的影响下习得中国文人画的技法[3-4]。父亲去世后,15 岁的大雅在开始以扇面画为生。在经营扇面铺的经历中接触到日本狩野派、光琳派的画风,后受到“指画”的影响,又在指画的基础上加入了琳派的技法,丰富了日本文人画的内涵。池大雅曾拜柳泽淇园为师学习文人画,后为了学习狩野派的绘画样式,离开淇园。26 岁时,池大雅便开始游历日本名山大川,在日本也有登山家的美称。

正是由于得以习得多种绘画技法,再加上亲身游历名山大川,使得池大雅在学习中国文人画的同时,兼收西洋画法,又与日本传统画派技法相结合,摆脱了单纯模仿中国文人画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日本文人画的内涵。亲身游历日本山川的经历,使其悠闲的画风中又添日本风景之实感,开辟了日本文人画的新境界。也因此,池大雅的作品既不失技法,又多了一丝生活的气息。最典型的当属其与谢芜村合作的《十便十宜图》,这幅作品也展示了池大雅对田园精神独特的表现手法。

2 池大雅《十便图》的特点

池大雅曾与日本文人画的另一位大家与谢芜村受尾张素封之托,根据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所写的《伊园十便》和《伊园十宜》20 首诗,合作绘制了这套《十便十宜图》。两人分担这些诗,每人各画10 首,池大雅作《十便图》,与谢芜村作《十宜图》。十便即“耕便、课农便、钓便、灌园便、汲便、浣濯便、樵便、防夜便、吟便、眺便”;十宜即“宜春、宜夏、宜秋、宜冬、宜晓、宜晚、宜晴、宜风、宜阴、宜雨”。从李渔创作的《伊园十便》和《伊园十宜》这20 首诗本身来说,展示的就是中国古代文人归乡之后的生活,所以池大雅的《十便图》 离不开与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特色的结合;从绘画本身的表达方式来说,池大雅又没有拘泥于中国文人画创作的手法,而是与西方的绘画技巧相融合,用与中国文人画不一样的绘画手法展示了中国文人归乡生活的一面;而在对诗想要传达的精神内核上,池大雅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将这种对田园生活的描写与自然相联系,从而描绘出了极具特色的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

2.1 带有中国特色

池大雅的《十便图》首先是带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1646年,李渔因为战乱而被迫归乡,在回到老家后,李渔卖掉了自家的租屋在伊山脚下的祖坟边买了块地并建立了伊园。因为远离主村,李渔也会被问到是否觉得冷清,但李渔自己却觉得很好很方便,还一口气举出了“田间劳作、进出、钓鱼、浇水、取水、洗衣、砍柴、守夜、吟诗、观景”十大便宜之处,并基于此中经历创作了《伊园十便》和《伊园十宜》。《灌园便》图就是池大雅对李渔在《伊园十便》中写到的“筑成小圃近方塘,果易生成菜易长。抱瓮太痴机太巧,从中酌取灌园方”[5]一诗进行的描绘。

池大雅虽然没有真正来到过中国,但在黄檗山万福寺的经历使得他得以接触中国的诸多典籍并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生活, 这也是他可以仅凭借李渔一首诗就可以做出一幅富有中国特色的田园风景图的原因。如果将诗和图对应的话,可能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着居然是一位从未来过中国的日本画家所作。画中可以说处处透露着中国古代田园生活的气息。老翁的穿着与服饰让人一下子就进入了中国古代乡下农人劳作的场景中,而树的位置和姿态则更为巧妙,虽然只是作为背景而存在,但却让人一下子想到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生长在悬崖峭壁下的松树的姿态(见图1)。池大雅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中国古代的田园生活,却能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而创作出这样富有中国特色的作品,的确是令人惊叹。

图1 《灌园便》池大雅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2.2 对东西方的融合与吸收

对日本传统绘画技术的继承和对中西方绘画风格的融合与吸收,使池大雅的作品中又呈现出与中国文人画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中,最明显的不同体现在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上。

中国的文人画虽然也有用线条勾勒的技法,但较为细致,对一些细节的处理和要求则更加严格,追求一种一气呵成的流畅度,相比较而言,而池大雅笔下的线条则更为粗犷和随性,整体上少了一丝凌厉,多了一分柔和。这种自由感在《十便图》中多次有所体现,以《十便图》中的《汲便》为例(见图2),可以看出池大雅在描绘山间田野的风景时,基本都是采用了短而粗的线条。此外,在对山、河的勾勒上也没有用很锋利的线条来框定界限,而是更为圆和钝的,这种方式反而能够在随性中传递出田园生活中独有的悠闲和宁静[6]。

而在色彩的把握上,池大雅也展示出与中国文人画的不同之处。中国的文人画多为水墨作画,因而在色彩上的运用较为朴素,对于一些较为艳丽的色彩,用的时候则会比较谨慎。但是池大雅因为受到西方绘画风格的影响,在色彩表达上要更为丰富多彩。仅《汲便》一图中就用了包括黑色、蓝色、绿色、棕色、橘色5 种以上的颜色,对于诸如黄色之类较为鲜艳的颜色也毫不避讳,但这些颜色并没有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反而相得益彰,让图中的田园生活多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图2 《汲便》池大雅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2.3 富有生活气息

最后是池大雅在《十便图》中的所展示的人文关怀。《钓便》图是根据李渔《伊园十便》“不蓑不笠不乘舠,日坐东轩学钓鳌。容欲相过常载酒,徐投香饵出轻鲦。”诗中原本描绘的就是一幅悠闲的垂钓图,池大雅则是在细节上对这种生活加以描绘,所以垂钓者既没有穿蓑衣,也没有泛舟江上,而是简单地靠在亭子中等待着鱼上钩。垂钓者的表情也极为悠闲,似是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疾苦,所以才能如此的悠然自得。中国文人笔下的渔夫多为脱俗、隐逸的代表,也是中国文人的化身,所以他们的表情则更多的是一种看破红尘的超然,但池大雅笔下的渔夫则是更有生活的气息,所以在构图的时候没有设计成一人独坐江边,而是在垂钓者的身边也安排了一老一少嬉戏打闹(见图3),驱散了如中国文人画中江边垂钓的孤寂感,多了一些生活的现实感,从而达到了尽管只是垂钓却也能充满乐趣,因而才会对生活满怀期待,充满希望的圆满。

可以说池大雅的《十便图》描绘的是一种恬静安详又极富生活气息的田园生活,但其中蕴含的除了田园生活中特有的生活气息之外,还包括了池大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7]。《伊园十便》和《伊园十宜》本身描绘的就是作者李渔归乡之后的生活,所以无论是从诗的内容上来看还是从诗想要传达的精神上来看,都离不开“田园”二字,池大雅创作的《十便图》自然也离不开对田园生活的展示,但这种田园生活不是远离人烟、不食人间烟火的,更多的是达到了一种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境界,正如人的生活离不开自然,而自然中也因为有人的存在而变得鲜活[8]。

图3 《钓便》池大雅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3 《十便图》中的田园精神

池大雅的《十便图》中描绘的田园生活,一方面展示了中国诗人回归山野之后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加上了其自身对于田园生活的理解,将人与自然相结合。所以在《十便图》中虽然没有刻意的画出来自然的风景,但又在许多小细节处添加了自然的元素,使人的生活与自然之间彼此交融、相得益彰,人与自然仿佛没有界限,人生活在自然中,与自然风景相融合[9]。从池大雅的《十便图》来看,画中的人或是生活在静谧的山林中,或者是生活在悠闲的田野里,都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享受不到的宁静与平和。画中的主人公虽然有时候也是孤身一人,但却不会给人孤单寂寥的感觉,而且画中的人也不是苦大仇深的表情或者狰狞的面孔,而是恬静且祥和的。池大雅之所以能够在《十便图》中展现这样自由的场景,也与他遍访名山大川的经历分不开,正是因为这种亲身经历,池大雅才能将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在《十便图》中传达出来。这种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共同构成了池大雅对田园精神的表达方式[10]。

4 结语

池大雅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文人画的领导者,在于其不仅是模仿学习,还可以融会贯通,所以才能在继承中国文人画的技法的基础上,学习日本传统的狩野派、光琳派的画风,又吸收了西洋画的绘画技巧,在多种元素的融合下形成了自己的画风,使日本文人画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为日本文人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把握及在绘画技巧上的融合也在《十便图》中有所体现。《十便图》在主题上突出了中国传统文艺的元素,在技巧上则进一步体现了对东西方的融合,同时又展示了池大雅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和对自然的憧憬,《十便图》 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地生动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后的悠闲与自由的生活,这也是池大雅《十便图》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田园生活大雅李渔
大雅之堂与大雅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
SOLES OF WIT
小心翼翼
田园生活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李渔的养生之道
大雅正声 继往开新——中华诗词“求正容变”再认识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笔墨筑大雅 撇捺写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