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2021-03-27 04:40
光明中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针药电针腰椎间盘

王 鑫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部较为常见的病症,属于临床骨科多发病及常见病,该疾病主要由于髓核组织突出,从间盘的后方经过,并对脊髓神经及马尾神经造成一定的压迫,长期发展,则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引发腰痛、腿痛、大小便失禁等,如不及时治疗,后期可累及心、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起瘫痪[1,2]。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该疾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一般多发生于25~45岁的青壮年,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占总发病人群的8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临床治疗该疾病多采用保守型治疗,其中以针药联合应用效果显著,针刺可通过对患者穴位的刺激,解除部分肌肉痉挛,联合药物,有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效降低对神经根的压迫,两者联合应用,各自发挥不同机制,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针刺联合内服中药、电针联合中药熏蒸、针灸联合内服中药、针灸联合西药的影响等进行阐述。

1 病理机制

西医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分为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其中外因主要由过度劳累、急性扭伤、过度负重、长期振动等,从而造成椎间盘长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挤压、扭转、牵拉等作用,从而导致腰椎间盘发生弹性减弱、萎缩等退行性变化,且长期存在缺乏血液供给,易导致机体自行修复能力薄弱,最终发生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这是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内因主要指腰椎间盘本身由于生理缺陷、发育不良等造成的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多指长期不合理的姿势,导致患者腰椎屈曲过度,从而造成腰椎后侧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进而导致椎间盘变形、老化,西医把此类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为“姿势性腰痛”[4,5]。因此,无论是预防、治疗或是预后康复,保持腰部良好的姿势尤为重要,有利于降低腰部屈曲度。

中医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拥有丰富的历史,该疾病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腰痛”范畴,中医理论中多认为该疾病是由风、寒 、湿三邪合而发病,其中风、寒、湿三气交替或同时入侵机体后,流于各个经络,从而导致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滞久则瘀、瘀久则不通、不通则痛,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道:“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盛痹不仁肿病”[6]。

2 针刺联合内服中药

针刺是按照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知,并依据患者患处取对应穴位,实施辨证治疗,通过对经络穴位进行点刺,可去除患处恶血,促进患者新血再生,有良好的濡养筋脉作用,并促进经脉气血通畅,可有效缓解患者肌肉痉挛,并促进周围组织新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7]。蠲痹汤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中药,其方剂由黄芪、当归、牛膝、熟地黄、川芎、杜仲、海风藤、桂枝、土鳖虫、丹参等药物共同组成,诸药合用,共行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止血、凝神镇痛之效;且现代药理表明,该方剂中诸药物联合应用可对机体各细胞因子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并降低局部疼痛敏感度,有利于促进腰部或下肢功能的恢复。王天磊等[8]研究中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口服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以蠲痹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腰椎活动度、炎症因子等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蠲痹汤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各项功能恢复,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并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3 电针联合中药熏蒸

电针是通过电针仪器直接作用于各个穴位,刺激末梢神经,具有较强的刺激,可有效抑制机体血小板聚集,对其受损部位的血管功能进行矫正,促使患者血管扩张,并消除瘀堵,进而修复受损的腰椎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坏,达到良好的活血化瘀、疏经活络的作用。中药熏蒸指中医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其热疗作用,随着体温的升高,使中药成分迅速通过患者皮肤、毛孔,进入机体各组织与脏腑中,吸收后,可有效降低肌张力,缓解四肢痉挛与疼痛,有利于神经再生的作用[9]。袁小敏等[10]研究中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与B组,A组予以电针治疗,B组予以电针联合中药(方剂为:丹参、牛膝、川芎、独活、桂枝、鸡血藤、当归等)熏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每天1次,结果发现,B组患者临床疗效、腰腿疼痛程度、腰背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等均较A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各项功能恢复,并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转归。

4 针灸联合内服中药

针灸为中医常用的理疗手法之一,其选取患者患处的部分穴位,通过手法对穴位进行针灸,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同时针灸治疗,可有效促进腰椎肌肉的收缩功能,对改善周围血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达到除痹止痛之效。古之有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非常明确地阐明灸疗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联合内服中药,可通过与药物联合应用,对患者机体气血不足、血虚、体虚、气血阻滞等发病机制进行良好的调节。宋圣阁[11]研究中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3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自拟通络益肾方(方剂组成:独活、熟地黄、羌活、茯苓、牛膝、芍药、桑寄生、川芎、红花、当归、甘草共同组成)治疗,观察组予以自拟通络益肾方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白介素-1β(IL-1β)、金属蛋白基质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联合自拟通络益肾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各项功能恢复,并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同时可抑制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转归。

5 针灸联合西药

针灸是中医治疗常用的手段,相关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是腰部生物力学失衡导致腰椎生理曲线偏移、僵直,从而引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针灸通过对患者患处穴位进行刺激,可对神经、血管产生刺激,有利于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进而降低疼痛程度,并改善腰椎功能受限的作用[12]。西药治疗该疾病多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类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普瑞巴林等,药物进入机体后,可有效阻断钙通道,降低机体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达到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王鸣鸿等[13]研究中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A、B组,对照组予以单纯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予以普瑞巴林、针灸及康复治疗,2组均联系治疗1个月,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腰腿疼痛、腰腿麻木、腰椎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各项功能恢复,并达到良好的镇痛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转归,值得广泛应用。

6 小结

针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本文通过对针刺联合内服中药、电针联合中药熏蒸、针灸联合内服中药、针灸联合西药等联合方式进行探讨,得知针药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并对腰腿疼痛、腰腿麻木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对机体各项细胞因子也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2种治疗方式联合作用,各自发挥不同的治疗机制,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病痛的目的[14,15]。与传统单独西药治疗相比,针药联合应用具有治疗效果佳、不良作用小等优点,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针药结合也得到一定应用,但因其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并未对其进行探讨,相信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针药结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针药电针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