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探讨

2021-03-27 09:48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参一流馆员

李 文

(惠州学院图书馆,广东 惠州 516007)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2019年,教育部高教司又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图书馆要建设高质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确保“双一流”建设的顺利进行[1],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0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给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高校图书馆如何迎接和应对新形势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创新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路径,这是摆在图书馆人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挑战

1.数字化信息资源是资源建设的重点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变革为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数字化带来发展,图书馆也普遍被人们视为是学习、交流的公共空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使得图书馆所有实体空间被迫关闭,纸质文献服务也被迫停止,曾经引以为傲的资源中心、学习中心、知识中心的阵地服务全部陷入停滞。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让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采购、组织、加工与推送日渐重要,虚拟化服务代替了场所化服务得到快速发展。用户只能放弃纸质文献寻求数字资源,走出实体图书馆迈进虚拟服务空间。这种变化要求高校图书馆提升文献信息资源中数字资源的比例,畅通数字资源传递渠道。

2.开放获取资源是资源建设的趋势

开放获取资源凭借获取便捷、内容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得到用户的一致认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迫使全球科学家通力合作,及时共享数据,共同投入到打败病毒的科研项目中,有效推动了开放获取的发展。很多数据库商及时向用户提供开放教育资源的限时免费在线阅读、观看和下载权限,为用户提供各种教学科研参考资料,全球范围内知识共享和开放获取资源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大潮[2]。高校图书馆作为开放获取资源的组织者和聚合者,理应将开放获取资源建设当成常规资源建设工作来抓,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大范围的获取种类学术研究成果的途径。

3.电子教材教参资源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暴露出了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共同缺陷:缺乏充足的电子教材教参资源支撑大规模的线上教学。《高校图书馆疫情防控期间电子教参建设支撑线上教学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在39所原985高校图书馆中,只有9所建立了自己的电子教参系统;在137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中,也只有14所有自己的电子教材教参平台[3]。图书馆只好通过利用试用资源、网络开放资源和一些临时免费开放的资源来应对,但这些临时搜集的资源都不够系统化,只是应急的权宜之计。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校的课程设置,在不违背知识产权前提下,将本校课程教参资源进行数字化与整合,构建符合本校师生需求的电子教材教参资源系统,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撑服务。

4.学科文献资源是资源建设的核心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促使高校图书馆从学科角度进一步完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高校图书馆要分析并掌握一流学科建设的需求,以此为导向,搜集相关学科的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最有效的文献资源保障,并且要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度揭示、评价、挖掘、整合各学科文献资源,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和决策咨询。关注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行学科文献资源的采集、组织和管理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核心与热点。

二、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路径

1.深入调研学科信息需求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是为学科建设服务,图书馆要切实开展学科信息需求调研分析,主要包括:第一,了解学校一流学科基本概况。包括学科定位与发展目标、学科特色与优势、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关注该学科在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一流学科建设信息需求。第二,了解一流学科专家学者的信息需求。包括他们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方式和习惯,希望从图书馆获得哪些资源等等。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总结出该专家学者的潜在信息需求。第三,调研一流学科核心期刊概况。包括核心期刊的发文量、核心作者、主题分布、文章引用和被引情况等,主动挖掘一流学科建设信息需求[4]。图书馆根据调研结果进行针对性地文献资源采购,既能满足一流学科建设的信息需求,又能优化馆藏结构,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

2.激励学科馆员参与学科资源建设

学科馆员承担着馆藏建设的重任,扮演着学科资源建设者的角色。学科馆员要负责对口院系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与规划,结合学科专业的需求特点对学科文献资源进行主要采选,还要对学科馆藏资源进行评价、复选、完善、宣传与推广,不断完善学科资源的布局与发展。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在学科馆员参与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建立学科资源建设团队、加强学科馆员的相关培训、明确学科馆员的专业区块划分、加强学科文献资源需求调研、科学安排采访订购工作五个方面的措施,激励学科馆员深度参与学科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证明了学科馆员不但是资源学科化的主导者,而且也是学科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5]。

3.重视线上采访

高校图书馆的采访方式有两种,即通过馆配商提供的书目选书,或者是参加馆配商提供的采购会进行现场采书。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书目选书实现足不出户,但每天端坐电脑前几个小时对采访馆员的眼力和颈椎是个大考验,由于看不到实体图书,只能根据书目信息和经验决定是否采购某种图书,采访质量有待商榷。现场采书需要出差多天,非常考验馆员的体力和对专业的熟悉程度,采访效率不能保证。线上采访结合了书目采书和现场采书两种方式的优点,不仅免去了采访馆员的舟车劳顿之苦,还能直观了解图书信息;同时,线上采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多名馆员协同采访,实时查重,大大提高了采访 效率。

4.开展云端资源推送

传统的文献资源采访工作往往依赖馆员积累的采访经验和一些网站、出版商推出的热门书单、新书榜等,这种采购方式效率低,还有可能出现采购偏差,云端资源推送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难题。馆配商和出版商通过开放数据分析,可以在线进行新书推送和热门书推荐,图书馆可以随时得到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源信息,在云端直接下单采购,节省了新书到馆时间。采访馆员由于无法全面了解每个学科的发展态势和需求,购进的图书无法真正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而大数据可以推送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报告,采访馆员只要关注本校相关学科的资源推送即可,及时采购符合本校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资源。这种云端资源推送相当于送书上门,使采访工作更加精准无误。

三、对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反思

1.提升采访馆员数据技术水平

进入大数据时代,有效的数据管理与服务能力已成为采访馆员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必备的能力条件之一。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采访馆员的数据素养能力水平,比如开设数据使用技能培训课程,或者外派馆员出去学习;或者请专家来馆手把手教学,还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自学,帮助他们掌握较高水平的数据专业知识和数据管理、操作技能,不断提升采访馆员数据素养能力[6]。

2.重视资源共建共享

国内CALIS、CASHL、CADAL等联盟的资源日趋丰富,今后将在文献资源的协同采购、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网络资源开发等领域,实行更多的协作分工,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的制度创新与模式创新。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联盟已有资源,与他馆协作共建数字化信息资源库或馆藏合作发展项目,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既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又避免资源的重复订购,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7]。

3.强化学科文献资源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就是用有限的经费采选到用户最需要的文献,解决用户的资源困境。包含文献资源项目经费预算、采访、编目、流通全过程。要多维度进行资源评价与馆藏分析,进一步提高资源的显示度与使用价值,进而提升资源保障与资源服务能力。同时,图书馆的资源评价应覆盖各学科和各类型资源,提供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为文献资源建设提供科学指导,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文献支持与服务。

猜你喜欢
教参一流馆员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神秘的教参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