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不断发挥协会的作用

2021-03-27 19:56
中国工作犬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犬籍工作犬警用

郭 守

2002年6月,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成立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在过去的时间里,在公安部党委的领导下,在民政部的指导下,在公安部刑侦局的组织指挥下,协会以《章程》规定为指引,坚持“以民间为基础、专业部门为导向、服务社会各领域” 的发展思路,不断努力探索,团结了一批国内从事犬业和与犬业有关的单位及个人,聚集了包括警、军、消防、检疫等工作犬专业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资源;加强了与国际犬业组织的联系,互派专家进行考察学习和访问;创办了《中国工作犬业》杂志,建立了协会网站和公众号;组织专业培训,举办犬展犬赛,开展学术活动;推出了具有国际水准的犬籍管理制度,为“民犬警用”、犬的个体管理、与犬有关的社会治理奠定了基础,协会实现了“五个助力”,为我国工作犬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协会应有的贡献。

一、从犬籍管理入手,助力犬源的管理利用

犬,是工作犬管理协会有别于其他协会的特色工作。把犬源管理起来,是世界各国犬业协会的通行做法。为此,在协会建立之后,立即开始探讨犬籍管理和犬源的开发利用。经过调研论证,明确提出了协会的犬籍管理应“为专业部门开发利用犬业资源服务、为职能部门有序管理犬业服务”,必须发挥“集合社会犬业资源,服务工作犬事业”的作用。

2004年10月,在起草制定一系列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协会建立了犬籍管理制度,并开始启动犬籍注册登记,从此犬有了中国的“犬籍身份证”,填补了国内犬籍管理的空白,打破了国外犬籍证一统天下的局面。目前,协会已经注册登记了12万多头民间犬,犬品种达到190个,建立了110个芯片植入点。在建立犬籍管理中,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委认可的芯片作为犬的个体标识;采用互联网信息数据库管理,实现了注册犬信息的全国联网查询、远程录入、证书打印和提醒功能;采用的信息标准相同,编码标准统一,实现了犬信息的共享。由此,为专业部门开发利用民间犬资源奠定了基础,使“民犬警用”成为可能,为城市的养犬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特别是芯片管理为民间犬的交易、比赛、繁育、疾病预防,以及被盗、丢失、交通事故的身份查询、价值评估等提供了身份识别和跟踪溯源的帮助。

2004年9月,协会在沈阳与第二届全国警犬比赛同步,举办了第一次以民间犬业为主要对象的犬展犬赛,从此拉开了协会犬展犬赛的序幕。截至目前,协会共主办、承办或支持犬展犬赛90多场,有近120个犬种、1.8万余头犬参加了犬展犬赛。犬展犬赛是各国犬业组织重要的工作事项,以此为会员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台,是会员展示优质犬的舞台,是引导犬业发展的手段和宣传协会的窗口。协会的犬展犬赛,坚持了从国情出发吸收国外经验的原则,坚持为专业部门挖掘利用民间犬资源服务的原则,坚持倡导文明养犬的原则,坚持赛事与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有别于社会其他商业性的犬类选秀活动,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肯定。通过犬展犬赛,聚集了一批不同的犬种和个体,发现了犬源渠道,提高了犬的质量;推广了科学养犬的方法和手段,引导了民间养犬业的发展方向,营造了文明养犬、科学养犬的社会氛围;锻炼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为提升我国的训养犬水平,为工作犬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016年12月,在犬籍管理和犬展犬赛的基础上,协会经过调研论证,提出了“民犬警用”的建议,先后得到公安部刑侦局、公安部党委的肯定。2018年11月,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杜航伟在第五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闭幕讲话时强调,要积极借鉴国外警方成功经验,将“民犬警用”作为新时期警犬技术改革创新的重要战略,建设符合政府采购和审计要求的“民犬警用平台”,切实做好从民间选购警犬工作,为公安机关警犬装备提供足量的犬源支持。为落实部、局党委的要求,协会开发了以供需信息对接为主要功能的“民犬警用供给平台”,组织动员民间会员积极参与“民犬警用”,开展“民犬警用”荣誉通报,为“民犬警用”搭建了平台和纽带。“民犬警用”是警犬工作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是动员民间犬源为专业部门所用,相当于在社会上不用投资建设了一个工作犬源的繁育基地。特别是新引入的警用犬种,如寻血猎犬、杰克罗素犬、波音达犬、比格犬等,都来自民间犬业。二是民间犬业所能提供的工作犬租赁服务和饲养训练托管服务,形成了一支可供调用的社会技术力量。如海关检疫犬的社会委托培训和租用,70周年国庆5家保安犬公司参加北京安保,上海进博会使用民间保安犬保安,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光明、罗湖等公安分局等工作犬的托管服务,都有民间犬业的参与。三是“民犬警用”为社会大众创业、稳定就业和脱贫致富提供了项目支撑,同时也提升了民间犬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可实现国内犬业的经济循环。四是“民犬警用”较好地解决了个别专业部门编制受限、专业人员不稳定、技术管理链条太长、形成战斗力慢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在这个过程当中,协会组织力量开发完成的“犬籍信息管理系统”和“民犬警用供给平台”,解决了犬源犬籍登记的大数据聚集管理和犬的跟踪溯源,解决了“哪里有卖、哪里要买”的信息公开对接,以信息化大数据聚集社会犬资源的形式,直接服务了警犬工作,于2019年取得了公安部颁发的科研成果登记证书,同时还获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二、从专业培训抓起,助力人员的提质增量

讲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是行业协会的常规业务,也是协会助力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素质提高的工作抓手。协会分层次分专题,选择弥补空白、提高能力、促进融合三个方向开展培训工作。

2002年12月,协会在昆明举办了首期国际工作犬训练技术培训班,邀请了来自英国、美国的3位专家前来讲学。由此为开端,截至目前,协会开办了32次外专讲学培训班,邀请了美、德、英、法、荷、日、韩等16个国家的76名外国专家,为4362人进行了业务培训,内容涉及繁育技术、训练技术、现场使用技术、犬病防治技术、反恐防爆技术等,提高了在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针对业务空白和民间会员基础知识普及的需要,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业务基础培训和专业知识介绍,内容包括犬种及犬展犬赛,搜救犬、导盲犬、检疫犬、搜尸犬、水上救援犬的训练和犬病、芯片植入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共42场,起到了弥补空白和宣传普及作用。通过组织技术培训,从多方面提高了工作犬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力地配合了当时警犬工作及工作犬行业的专业重点,提升了民间养犬人士的业务水平,加速了我国工作犬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的接轨。

2007年11月,围绕工作犬技术的融合交流发展,受公安部刑侦局委托,协会在江西首次召开了“全国工作犬技术研讨会”,此后每五年举办一次,已连续举办了3次。从2007年7月起,协会与中华预防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等单位合作,每年举办一次 “中国狂犬病防控年会”,已连续举办了10次。此外,2006年10月,在昆明召开了“昆明犬发展论坛”。 2006年9月,在甘肃召开了“中国藏獒现状与保护高层论坛”。 “全国工作犬技术研讨会”和“中国狂犬病防控年会” 两项研讨会,形成了协会研讨活动的惯例。这些活动,聚集了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跨行业跨专业的技术人员,促进了工作犬行业学术氛围的形成,推动了我国工作犬技术的进步,解决了一些犬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昆明犬和藏獒的学术研讨会,有针对性地研讨了我国本土犬种的繁育发展问题。工作犬技术理论研讨会,着力研讨了工作犬的技术发展,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而狂犬病防治高层论坛,重点探讨政府职能部门与行业组织在狂犬病防制、管理方面的合作机制,研究了中国狂犬病的防制策略,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交了中国狂犬病防治策略方案,体现了工作犬行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三、从宏观拓展着力,助力行业的增速扩容

提升行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促进整个行业的宏观拓展,是协会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为此,协会建立了由网站、杂志、公众号组成的媒体矩阵,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做好国内同行的联络沟通,促进会员间的合作,加强与国外同行的联系,搭建了助力会员业务扩展和行业增速扩容的平台。

2002年9月,协会网站顺利开通;2018年1月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分为9大版块16个栏目,建立了会员信息库、犬信息数据库和会员服务中心,成为犬行业中影响最大的网站。2004年10月,经主管部门批准,协会与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共同主办,编辑出版月刊《中国工作犬业》杂志。杂志已出版195期,内容涉及了工作犬业的方方面面,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期刊,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犬专业类期刊,在传播犬业科技和行业资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杂志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是国家“百种优秀期刊进连队”入选期刊,“首批出版规范合格示范期刊”,江苏省优秀特色期刊。2019年8月,“中国工作犬”公众号开通,每月平均发文40多篇,发挥了公众号传播及时和辐射面广的特点。

在办好网站杂志的同时,协会还加强了与社会媒体的合作,大力宣传工作犬事业,加大养犬知识的普及力度。如2006年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中国工作犬大集合》,从多方面、多角度介绍了工作犬的作用,收到很好的社会效应。

协会成立至今,在坚持“自主办会、广交朋友;取长补短、互不干涉;积极主动、平等协商;推动发展、互惠互利”的原则上,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5次接待境外犬业组织来访,8次组织协会会员去欧洲、亚洲地区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在“目标一致、互为补充、规范协作、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协会与国内的有关组织和地方协会加强了合作,与中华预防医学协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华志愿者协会合作,共同启动导盲犬、义务搜救犬培育项目,与深圳市犬类管理协会、南京犬业协会等地方行业组织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特别是不少的协会会员主动作为,充分利用协会搭建的平台,从相识到深交,从同行到朋友,有的强强联手,有的优势互补,共同协作,或开展科研课题,或挖掘新的工作犬犬源,或探讨工作犬应用的新领域,共同促进了我国工作犬事业的新发展。目前,为响应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会正在开展“中国本土犬开发利用”项目;为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协会已经启动了团体标准的制定。

四、从自身建设做起,助力协会的行稳致远

2002年7月,协会办事机构在南京开始组建。在公安部刑侦局的领导协调下,部属南京、南昌、昆明、沈阳警犬基地、所、校先后抽调工作人员到协会工作,完成了协会常设机构的组建,特别是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给予了办公场所、人力物力的无偿支持,保障了协会日常工作的开展。同时,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党委指导协会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和政治学习教育,发挥了政治引领作用,确保了协会发展的政治方向。2006年12月,协会成立了沈阳、南京、南昌、昆明四个办事处,分别由所在的部属警犬基地、所、校管理,形成了协会总部和办事处共同开展工作的体制。

在此期间,会员队伍得到了稳步发展,坚持了高标准、由理事推荐入会的发展工作机制。会员由初始的153个团体,发展到目前有251个团体会员,1686个个人会员。会员覆盖公安、军队、武警、海关、消防地震救援、动植物检验检疫等专业工作犬部门,覆盖了民间从事工作犬饲养训练的团体和个人,覆盖了教学科研单位和从事工作犬相关产业的企业。这些会员中,公安系统占64%,其他工作犬专业系统占36%,个人会员80%是民间犬业工作者,有包括2名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也有普通的从业人员,以及关心热爱工作犬事业的人士,他们共同组成了协会不断续存发展的基石。

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协会《章程》,公安部是协会的主管部门,公安部刑侦局具体联系指导协会的工作,公安部政治部、办公厅、人训局、改革办、机关党委、装财局、监察审计局等部门将协会纳入了常规管理。协会先后召开了6次理事会议、8次常务理事会议,围绕着协会的主要工作和重大事项进行了讨论研究。协会办事机关建立了包括学习、会议、请示报告、财务管理等内控制度,重大事项在履行协会程序后,报请公安部有关部门审批。在各项工作中,协会认真地执行了民政部和公安部有关社团管理的规定,在历年的年度审核中,协会的工作得到了公安部和民政部的肯定,2018年被民政部评为3A级协会。

五、从财务合规着手,助力社团的公益效益

协会的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了国家规定的非营利社团财务管理办法,设立了单独的帐号,独立核算,有专职的财务人员,有兼职的审计员,制定了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各项支出按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标准执行,在职在编人员没有在协会取酬。协会主要的收入是会员费、培训费、犬籍服务费、技术服务费等,这些收费项目都按要求进行了报批和公示。其中,会员费由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报民政部备案同意;培训费、犬籍服务费项目等,按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在信用中国网站进行了公示,接受会员和社会的监督。每年协会年检,由民政部指定的社会审计事务所对协会财务进行年度审计。在此期间,协会财务先后两次接受了公安部审计组的审计,两次接受了国家审计署的审计。历次审计认为,协会的财务管理规范,收支符合有关规定,账目清楚,严格地执行了国家的财务规定,发挥了非营利的公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犬籍工作犬警用
用好“四种方法”提高警用犬对“吐”指令的服从性
犬籍注册登记公告 [167]
警用执法车辆计量检定测试系统设计
犬籍注册登记公告 [160]
01 警用无人机应用热点纷呈
警用电动车
犬籍注册登记公告 [133]
犬籍注册登记公告 [112]
退役工作犬安置问题的思考
利用“犬载监控设备”对工作犬进行“非视距”指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