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28 12:32米热古丽亚克甫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预见性心绞痛次数

米热古丽·亚克甫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 心血管三科,新疆 克州)

0 引言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中脂肪堆积形成斑块,造成心肌缺血或缺氧反应刺激到神经末梢,通过皮肤体表所表现出来的感觉[1-2]。心绞痛因过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所导致,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由于心绞痛的病程较长且治疗花费时间较长,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心理情绪。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产生,提高治疗效果[3-4]。本文就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做了以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收治的20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100 例。在观察组中,男55 例,女45 例。年龄35~70 岁,平均(58.67±6.35)岁;在对照组中,男56 例,女44 例。年龄35~70 岁,平均(58.99±6.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于我院行护理干预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②患者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严重脏器器官疾病患者;②精神异常且在护理过程中配合程度低的患者。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决定并予以批准,并对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进行充分说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属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参与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其中包括:医护人员按时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对患者病情实施观察,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方式和剂量。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①健康宣教: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要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病情等基本信息;对患者进行心绞痛知识的普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发生的原因;利用院内自制图片、视频等形式为患者讲解心绞痛的相关知识,宣讲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介绍治疗的方式以及治疗后期望达到的效果,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并掌握一些预防知识,提高患者治疗时的配合度。

②环境护理:带领刚入院患者进行参观,告知患者及家属平时治疗中可能会涉及的科室,减少患者及家属来到新环境而产生的陌生感;带领患者及家属参观病房,并告知病房内各项设备的正确使用方式;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对病房内卫生进行打扫,清理垃圾,为患者营造干净的治疗环境。

③病情护理:医护人员按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做好实时病情记录;若患者出现腹痛、恶心等情况,立即采取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处理;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式和剂量,告知家属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若患者有身体不适情况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④饮食护理:医护人员要掌握患者的饮食习惯,根据饮食习惯对患者每日饮食进行指导;为患者提供维生素高、营养丰富的餐食,指导患者进餐时要尽量放慢咀嚼速度,定时定量进餐,切忌过饱;提醒患者护理过程中忌烟忌酒、忌辛辣食物,保持护理期营养均衡。

⑤心理护理:由于心绞痛病程较长且病情反复,患者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放弃治疗,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为患者仔细讲解病情情况、转移患者注意力等方式让患者放松心态,拥有积极的情绪面对疾病;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对病情的疑惑或者心理需求,耐心地为患者解答,减少患者不安情绪,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增加患者护理期间的配合度。

1.3 效果判定

①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绞痛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②对比两组不良情绪评分;③对比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精神状态、情感功能、社交功能、生理功能,各项评分100 分为满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水平越高;④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发生次数及时间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及发生持续时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s)

组别 n 心绞痛次数(次/月) 持续时间(min/次)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00 4.01±1.77 1.26±0.65 25.66±5.13 9.23±2.19对照组 100 4.03±1.69 3.88±1.02 24.33±5.14 17.66±1.98 t 0.082 21.662 1.832 28.553 P 0.935 0.000 0.069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不良情绪评分(±s, 分)

表2 不良情绪评分(±s, 分)

组别 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00 58.64±3.17 33.58±2.55 56.23±3.65 32.15±2.21对照组 100 58.59±2.98 41.06±4.15 55.98±3.87 42.33±2.72 t 0.115 15.357 0.470 29.047 P 0.909 0.000 0.639 0.000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s, 分)

表3 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s, 分)

组别 n 精神状态 情感功能 社交功能 生理功能观察组 100 87.66±8.33 88.45±7.98 90.12±7.32 86.65±5.66对照组 100 75.11±6.21 77.03±5.66 78.65±6.21 71.03±5.03 t 12.079 11.673 11.949 20.62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心绞痛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6]。发病初期,心绞痛症状较轻且疼痛感也较弱,患者未对此症状引起重视,使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预见性护理干预是将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进行有计划性地护理,包括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使患者得到高质量护理服务,对患者病情恢复有良好的效果[7-8]。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及发生持续时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及发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护理前,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预见性护理使患者拥有积极乐观的情绪,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预见性护理得到了有效的预后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预见性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产生认同感,减少医患纠纷产生。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心绞痛次数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探索性作战仿真实验重复次数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