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我院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28 12:32闫婷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感染率组间抗菌

闫婷婷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江苏 徐州)

0 引言

研究人员针对抗菌药物的不断深入剖析,促使多种新型抗菌药物不断被推进市场当中,这也导致细菌耐药问题与日俱增,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概率也随之攀升[1]。在院内多重耐药菌的干扰传播速度极快,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险,属于现今公共卫生重要探讨的话题。目前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困难较大,并且所造成的病死率偏高[2]。因此,实施有效的模式,从而抑制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的发生势在必行。MDT 模式是根据多学科团队通过利用会议的形式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随后制定具有规范化以及全方位的多学科综合执行,可显著提升整体医护质量[3-4]。本研究在我院神经外科ICU2017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接诊的患者共21 例,探究我院在控制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过程中开展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我院神经外科ICU2017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接诊的患者共21 例。2017 年收治4 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年龄最小为41 岁,最大70 岁,平均(45.5±3.8)岁;2018 年收治7 例患者,其中男性6 例,年龄最小45 岁,最大85 岁,平均(52.4±6.2)岁。女性1 例,年龄47 岁;2019 年收治患者10 例,其中男性6 例,年龄最小为41 岁,最大80 岁,平均(52.2±5.1)岁。女性4 例,年龄最小60 岁,最大67 岁,平均(63.2±2.8)岁。对以上21 例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加以比对,结果显示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创建小组

创建专门的MDRO 感染控制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小组成员由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检验科、总务科、院感重点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制定多部门参与MDRO 管理联席相关会议制度以及落实方案,并由主管副院长在定期组织各部门召开会议,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馈,同时给予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MDRO 的检出率高的问题实施联合查房,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每季度由检验科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类细菌菌种及其药敏情况、全院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重点部门前5 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上述细菌耐药监测趋势图等。

1.2.2 创建MDRO 感染病例诊治专家组

该小组成员由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临床药学、护理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学科的业务骨干以及专家所构成。MDRO 感染病例由专家组进行会诊,随后依次进行隔离、治疗、清洁、消毒和监测等处理。

1.2.3 制定质量考核标准以及控制方案

应用组合式的控制措施,分别包括接触隔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设备共用、环境清洁消毒、手卫生、医疗废弃物管理等。随后再由本院感染控制科制定专门的质量考核标准,通过查房和质量评估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核,并将其检查的结果以简报的形式进行全院通报,被查科室对反馈的问题进行积极整改,以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1.2.4 增强院科两级的培训

医院层面的培训:由医院感染控制科定期组织MDRO感染控制小组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成员共同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MDRO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MDRO 的监测、报告和处置流程、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等。针对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以及保洁人员实施环境清洁和消毒方面的培训;科室层面的培训:由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和措施、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等。通过培训后实施相应的考核,其合格率与培训率均为100%。

1.3 观察指标

分析并对比实施MDT 模式前后我院MDRO 检出情况、MDRO 医院感染率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实施MDT 模式前后MDRO 检出情况

如表1 所示,与实施前相对比,实施MDT 模式后MDRO检出率显著偏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实施MDT 模式前后MDRO 检出情况(n, %)

2.2 对比实施MDT 模式前后医院感染率

如表2 所示,与实施前相对比,实施MDT 模式后医院感染率显著偏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实施MDT 模式前后医院感染率(n, %)

2.3 对比实施MDT 模式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如表3 所示,与实施前相对比,实施MDT 模式后微生物送检率、接触隔离执行率以及手卫生执行率均显著偏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人员指出,随着国内抗菌药物的广泛采用,导致其耐药率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同时每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怎样控制以及预防MDRO 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要探讨话题[5-6]。与此同时MDRO 医院感染的控制不单只是抗菌药物使用的问题,其耐药菌的扩散以及产生等一系列原因十分复杂[7]。有相关研究人员统计发现,MDRO 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传播的,其次便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以及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少部分属于来源不明[8-9]。所以MDRO 医院感染控制需要微生物、感控、临床以及药学等一系列学科相互之间共同协作[10-11]。

表3 对比实施MDT模式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n(%)]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实施前相对比,实施MDT 模式后MDRO 检出率显著偏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对比,实施MDT 模式后医院感染率显著偏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对比,实施MDT 模式后微生物送检率、接触隔离执行率以及手卫生执行率均显著偏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实施MDT 可显著抑制MDRO 感染传播,从而达到降低MDRO 感染率的目的。并且,通过增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针对性,可显著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12-13]。近年来,国际上重要医学模式之一是MDT,其主要目的便是将经验式医疗模式和传统个体模式转化为现代决策模式以及小组协作模式,从而推动合理化资源整合配置、规范化诊治策略以及全方位专业化,促使整体质量控制系统持续上升[14]。

总而言之,将MDT 模式应用于控制MDRO 医院感染,可显著降低MDRO 医院感染率,提升微生物送检率、接触隔离执行率以及手卫生的执行率。

猜你喜欢
感染率组间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