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瘀控痫丸联合针刺对卒中后癫痫患者血清NSE 及S-100β 的影响

2021-03-28 12:32王德俊袁崇芬张晓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抗癫痫钩藤癫痫

王德俊,袁崇芬,张晓雪

(1.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 济宁;2.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山东 昌乐)

0 引言

随着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复发率的日益升高,卒中后癫痫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卒中后癫痫是指以脑卒中为病因的癫痫或脑卒中形成“持续存在的能产生癫痫发作的脑部持久性改变”的癫痫。有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卒中患者病发后出现继发性癫痫的概率在4.6%~13.8%,继发性癫痫不但增加了脑卒中的治疗难度,而且降低了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笔者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卒中后癫痫与痰、瘀关系密切,研究发现卒中后癫痫血清NSE 和s-100β 水平与癫痫发作有关。现将本研究治疗卒中后癫痫中医疗效及卒中后癫痫血清NSE 和s-100β 水平变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患者均符合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 或MRI 证实。亦符合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及卒中后癫痫发作的诊断标准,即凡在脑卒中后即刻、住院期间或随访期间出现癫痫发作者,且除外其他任何原因所致的癫痫发作均可诊断(伴有或不伴有脑电图的典型改变)。中医诊疗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痰热血瘀证型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资料

门诊或住院部收集诊断为痰热血瘀证型癫痫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与对照组3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41~81 岁,平均为(54.14±10.23)岁,平均体重(68.61±11.11)kg,患者的病程为1.3~8.8 个月,平均(4.21±0.34)个月,其中女性12 例,男性18 例;治疗组患者的年龄为42~84 岁,平均为(53.58±10.41)岁,平均体重(67.42±12.16)kg,患者的病程为1.4~8.7 个月,平均(4.16±0.25)个月,其中女性13 例,男性17 例。分析参与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疾病类型、病史等,均不存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本研究经研究对象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现有的抗癫痫药物(入组前正在服用的抗癫痫的西药,不包括抗癫痫的中药及中成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逐瘀控痫丸及针刺(取穴:百会、鸠尾、风池、膈俞、内关、丰隆、合谷;其中百会、鸠尾及风池以毫针泄法,余穴以按虚补实泄法操作),7 d,休息3 d,按月为疗程;逐瘀控痫丸方药如下:青黛10 g、全蝎5 g、蜈蚣5 条、天麻10 g、钩藤15 g、珍珠母20 g、胆南星9 g、琥珀9 g、龙齿20 g、郁金15 g、石菖蒲15 g、益智仁20 g。痰热盛者,加天竺黄、礞石、生大黄;瘀血重者,加用乳香、没药、川芎;气虚者合香砂六君子汤;肾阴虚者合用麦味地黄丸;肾阳虚者合用金匮肾气丸。上方7 剂,配蜜丸,9 g/丸,1 粒/次,2~3 次/d。吞咽障碍者,鼻饲汤剂或粉剂。连用3 个月统计疗效、检测指标。

1.4 中医疗效观察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痰热血瘀证型的诊断标准并结合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作为观察指标,采用尼莫地平方法参照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1]判断积分。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基本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减分率≥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减分率≥70%但<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减分率≥30%但<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减分率<30%。

1.5 检测指标

癫痫患者于用药前、用药3 个月复查时抽取静脉血2 mL,低温离心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NSE 和s-100β 水平。NSE 和s-100β 试剂盒购自北京邦定公司。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SE 和s-100β 水平比较

各组治疗前血清NSE 和s-100β 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 和s-100β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NSE 和s-100β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SE 和s-100β 水平对比(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NSE 和s-100β 水平变化(±s, μg/L)

表2 两组血清NSE 和s-100β 水平变化(±s, μg/L)

组别 时间 NSE s-100β治疗组(n=30)治疗前 19.12±2.99 1.78±0.37治疗后 4.45±0.34 0.26±0.07对照组(n=30)治疗前 18.36±2.12 1.67±0.21治疗后 10.04±0.52 0.45±0.13

3 讨论

血清NSE 和s-100β 蛋白作为脑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在癫痫患者中也受到重视[2]。血清NSE、s-100β 蛋白可分别反应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当神经细胞功能或结构异常时,脑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β)能通过血脑屏障被释放入血液[3-4]。因此检测血清NSE、s-100β 蛋白水平可反映癫痫发作程度及预后。

卒中后癫痫仍属中医学“痫病”的范畴。一般认为,痫病的发生大多由于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他病之后,使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而尤以痰邪作祟最为重要,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是病机的关键所在。中风后痫病具有“痫病”的病因病机特点,然其因中风病而发,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痰瘀之证贯穿于中风后痫病的各个阶段,故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当兼顾之。本研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卒中后癫痫与痰、瘀关系密切,自拟逐瘀控痫丸具有化瘀通络、祛痰熄风定痫之功。方中选用全蝎、蜈蚣等血肉有情之品,活血熄风定痫之功尤善,为君药,青黛、天麻、钩藤、胆南星入肝经,凉肝熄风,化痰定痫为臣药,佐以珍珠母、琥珀、郁金、龙齿以活血化瘀,镇静安神开窍;石菖蒲之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功效,益智仁归脾、肾经,脾为生痰之源,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故与益智仁联用以开窍豁痰、醒神益智、温脾控涎为使药。穴位针刺百会、鸠尾、风池、膈俞、内关、丰隆、合谷;其中百会、鸠尾及风池以毫针泄法,余穴以按虚补实泄法操作,以醒神开窍,扶正祛邪为主。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全蝎具有抗炎、抗凝、抗血栓、促纤溶、镇痛、抗癫痫等药理作用[5];蜈蚣具有止痉、镇静、降血脂、促进免疫功能,抗心肌缺血及动脉硬化等作用[6];天麻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眩晕、保护脑神经细胞、降压等疗效[7];钩藤及钩藤碱能明显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具有显著的降压、镇静、安眠、解痉等作用[8];天麻、钩藤二药合用,一长于平肝,一长于熄风,相辅相助,具有较强的平肝熄风、祛风活络、解痉止痛之功,现代药理表明,天麻、钩藤具有镇静、镇痛、抗癫痫、抗惊厥作用,对大脑及神经细胞具有调节和保护作用,显著的降血压、抗凝、抗血栓作用;胆南星对昆明种小鼠的中枢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增强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未见急性毒性反应[9],珍珠母具有降压、镇静、安眠作用[10];郁金中枢神经抑制作用,郁金成分中的姜黄二酮能明显延长家猫的各期睡眠,包括慢波睡眠Ⅰ期(SWS Ⅰ)、慢波睡眠Ⅱ期(SWS Ⅱ)和快动眼睡眠(REM),尤其对SWS Ⅱ、REM 期睡眠的明显作用[11];石菖蒲成分中的α- 细辛醇预处理后斑马鱼的癫痫发作潜伏时间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得到延长,尤其是癫痫发作的第二和第三阶段[12]。益智仁的药理活性包括神经保护、提高学习记忆、抗肿瘤、抗衰老、抗炎及抗过敏等[13]。

由此可见,本研究在理法方药合理,中医综合疗效确切,逐瘀控痫丸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癫痫之痰热血瘀证型疗效显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明显降低卒中后癫痫发作之血清NSE 和s-100β 水平(P<0.05),减少脑组织损伤,控制癫痫发作。

猜你喜欢
抗癫痫钩藤癫痫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抗癫痫药的干预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华钩藤研究综述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